前段时间大学毕业回到家,回头一想,求学之路已经走了十七八年,自是有些感慨, 这两天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有些东西想分享一下。文笔不好,Neo也是想到哪写到哪,大家见谅。
先说一下楼主的个人情况,初中小镇中学,高中淮阳一高,大学普通一本,目前研究生已经录取。
鹿邑人才辈出,在同学中我的成绩一直不算拔尖,撑死算是稍微中上游吧,发帖只是心有感慨,并不是有优越感想炫耀什么。
我妈小时候只上到小学,那个时候大家都没钱,上不起都明白的,他算是比较遗憾,所以我小的时候咬咬牙,给我上了比较贵的私立学前班,那个时候接近1000块钱一个学期,那个时候我一个月可能也吃不到一次肉,后来在学校中受伤,回到了村里小学上学前班,小学开始后又换了另一个私立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爸受伤,非常严重,一年多没法下床,我回到了村里的小学。
直到三年级家里有了起色,恰好我学习上也突然有点开窍了,才联系了亲戚送我到另一个私立学校,在这里,我度过了5年,一直上到八年级,成绩一直算班级前十吧,都是刚开始一两名,然后后来慢慢下降,最后在前十名左右,八年级我特别浮躁,函数之类的内容没有好好学,这也给我九年级的数学学习留下了隐患。
八年级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转学,联系到了一个淮阳的老师,初三转到了淮阳,平心而论,那是一所很差的学校,工厂改造的,各种硬件都非常差,刚开始很不适应,跟小镇中学都差远了,当时还回镇上中学两天,发现这边的学习氛围要更差(当然拿别人的县城跟咱们这边的镇上比并不公平,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只能拿他们两个比,我没有其他选择)犹豫了半天,也很多人笑我,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淮阳,然后中考也快来了,这一年的学习我还算充实,中考500出头吧,能挂住老怀中,但是当时没报,所以去不了。
高中我上了淮阳一高(新一中),这个学校成绩好的,一开始就会被挑走分到阳光部里边,普通班里边差中选优,又成立了素质班,属于这种班,记得很清楚,开学的时候,老师让按照中考名次选位置,然后我是最后几个选的,老师叫我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脸红,整个后背都是燥热的,感觉比较羞耻,高中一上来要学九门课,我数理化实在比较吃力,第一次月考考了八百六十多名,后面学的也比较认真,到分班考试的时候好像就是两三百名,时间太久已经记不清了,理科实在学不动,所以后来选了文科,分班的成绩够我再次进入素质班了。
分完班之后,我的成绩从40一直慢慢往上爬,最好的一次是第二名,后来一直在前十左右徘徊,老师也知道我容易飘,也不怎么夸我,但总体我的学习还算比较扎实吧,高考没有预测的分数高,但是也够到了一本线,不想再承受一年的压力,就去上了一个郑州的普通一本。
大学期间我做了很多事情,当了班长,大一加了校级部门得了不少奖状,大二参加了一些比赛,大三考了一些证书,大四当然考研,我是班长,平常事情太多,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我选择了本校,过程非常坎坷,好在现在已经上岸了,期待下一个不断赶超的开始。
回看这十几年的路,我觉得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上学并不在于某一个阶段的成绩多么突出,而是心中自己要自发性的想要上学,想要让自己的成绩好一些,能够走出去,小学初中的时候,一些同学成绩比我好太多了,但是最终也没能坚持下来,这种例子不要太多……
想要写的大概就这么多,只是分享一下个人经历,如果能对看到的朋友有一些借鉴,那就再好不过了
先说一下楼主的个人情况,初中小镇中学,高中淮阳一高,大学普通一本,目前研究生已经录取。
鹿邑人才辈出,在同学中我的成绩一直不算拔尖,撑死算是稍微中上游吧,发帖只是心有感慨,并不是有优越感想炫耀什么。
我妈小时候只上到小学,那个时候大家都没钱,上不起都明白的,他算是比较遗憾,所以我小的时候咬咬牙,给我上了比较贵的私立学前班,那个时候接近1000块钱一个学期,那个时候我一个月可能也吃不到一次肉,后来在学校中受伤,回到了村里小学上学前班,小学开始后又换了另一个私立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爸受伤,非常严重,一年多没法下床,我回到了村里的小学。
直到三年级家里有了起色,恰好我学习上也突然有点开窍了,才联系了亲戚送我到另一个私立学校,在这里,我度过了5年,一直上到八年级,成绩一直算班级前十吧,都是刚开始一两名,然后后来慢慢下降,最后在前十名左右,八年级我特别浮躁,函数之类的内容没有好好学,这也给我九年级的数学学习留下了隐患。
八年级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转学,联系到了一个淮阳的老师,初三转到了淮阳,平心而论,那是一所很差的学校,工厂改造的,各种硬件都非常差,刚开始很不适应,跟小镇中学都差远了,当时还回镇上中学两天,发现这边的学习氛围要更差(当然拿别人的县城跟咱们这边的镇上比并不公平,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只能拿他们两个比,我没有其他选择)犹豫了半天,也很多人笑我,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淮阳,然后中考也快来了,这一年的学习我还算充实,中考500出头吧,能挂住老怀中,但是当时没报,所以去不了。
高中我上了淮阳一高(新一中),这个学校成绩好的,一开始就会被挑走分到阳光部里边,普通班里边差中选优,又成立了素质班,属于这种班,记得很清楚,开学的时候,老师让按照中考名次选位置,然后我是最后几个选的,老师叫我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脸红,整个后背都是燥热的,感觉比较羞耻,高中一上来要学九门课,我数理化实在比较吃力,第一次月考考了八百六十多名,后面学的也比较认真,到分班考试的时候好像就是两三百名,时间太久已经记不清了,理科实在学不动,所以后来选了文科,分班的成绩够我再次进入素质班了。
分完班之后,我的成绩从40一直慢慢往上爬,最好的一次是第二名,后来一直在前十左右徘徊,老师也知道我容易飘,也不怎么夸我,但总体我的学习还算比较扎实吧,高考没有预测的分数高,但是也够到了一本线,不想再承受一年的压力,就去上了一个郑州的普通一本。
大学期间我做了很多事情,当了班长,大一加了校级部门得了不少奖状,大二参加了一些比赛,大三考了一些证书,大四当然考研,我是班长,平常事情太多,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我选择了本校,过程非常坎坷,好在现在已经上岸了,期待下一个不断赶超的开始。
回看这十几年的路,我觉得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上学并不在于某一个阶段的成绩多么突出,而是心中自己要自发性的想要上学,想要让自己的成绩好一些,能够走出去,小学初中的时候,一些同学成绩比我好太多了,但是最终也没能坚持下来,这种例子不要太多……
想要写的大概就这么多,只是分享一下个人经历,如果能对看到的朋友有一些借鉴,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