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考研的整体心上的权衡,众所周知,考研是一项“极其难熬”的拉锯战,其难点不仅在于考试的准备与复习上,还有关自己的决心问题。 如果是应届毕业生考研,将面临实习工作和备考学习的双重选择,已工作的同志们也必须要做出类似辞职考研或半工半读的准备,因此首先需要稳定的就是自己的心态。 选择考研,意味着会放弃很多现成的“机会”,去追求更长远的目标回报。这一点看似在短期内会很艰难,但宏观上来讲,一定是非常值得的。如果自己选择了考研,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如果在备考过程中觉得很难坚持,可以适当给自己一些奖励机制,如每天/每周的学习量,在此之外可以刷手机/玩游戏等。 当复习时心态绷不住时,可以适当去户外走走,做些简单的运动转换心情。考研学习进度并不是以时间可以量化的,而是学到的知识量。因此不要盲目迷信“学得时间长就一定学得好”这类想法,一定心态要稳住。 其次是时间规划上,很多考研的同学喜欢将重点放在“英语”、“政治”科目的备考上(尤其是政治),因为政治几乎是大学几年所“陌生”的科目,因此上手起来相对困难,也很容易使同学们产生挫败感,从而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 然而从宏观上来看,考研总分500,英语政治两科目加起来也不过200分左右,且本质上“不太能拉得开差距”,因此在这两门科目的复习上也不用太过于纠结,保持好自己的进度最好。 剩余专业一二相对来说枯燥感并不是很强,因此学习起来产生的挫败感也较少。拿我自身时间规划举例子,英语总复习时间在15%左右,政治在20%,专业一30%,专业二35%(若顺利进入复试,此时专业二多花的功夫也可以为你复试带来优势),个人认为是比较科学的时间规划,希望大家可以参考。接下来我将针对每个不同科目讲一下我的心路历程。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们从小到大都会学习的一门学科,因此也是最容易迅速上手的一门科目。我基本的英语学习分为两大板块,前30%背单词,后70%的时间练习英语真题。 我是8月份左右才正式进入全面学习状态,但从5-7月每天坚持用30分钟左右时间用手机app(扇贝单词、百词斩等均可)记单词,并将自己记忆不牢靠的每日单词誊写到单词本上,记上音标、搭配短语等,如果有例句最好能配上例句。 进入8月后,开始练习10年-20年的英语真题,主要是阅读题练习和作文练习。阅读题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上手较困难,错得会比较多,但此时正确率并不是重点,而是搞清楚整篇文章的意思,包括每个单词的意思,最好能掌握初次阅读文章就能“猜单词大意”的能力(通过多读、联系上下文锻炼),英语阅读很难出现相同的生僻词,但根据不同的生僻词,猜测大意的能力在面对每年不同的题型都非常适用。 在做完5年阅读真题后,可以反过来重读阅读题,检验自己的正确率。一般以每天2篇阅读题的量比较好,每篇文章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作文题目,最需要的是积累短语,并且培养自己读图的能力。通过可以看每年真题的参考答案,并熟读(最好能背诵)每篇作文,积累起它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表达的短语。然后是读图能力,像饼状图、线状图、柱状图等内容;单变量、双变量等,分别是代表着什么,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等,都需要自己去归纳、整理。政治方面 政治可能是每位考研同学所头疼的方面,它所产生的挫败感也是最强的,很容易因为钻牛角尖一头栽进考研政治的蓝海,从而打乱自己的复习节奏。因此面对政治,一定不要过度恐慌。政治无非就是四大板块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平日复习的话,前30%-40%的时间可以通读教材,例如肖秀荣老师的书籍或者腿姐等一众考研政治名师的配套教材都可以选一本通读一遍,大概心中构建出思维导图框架。 剩下的时间可以去看看每年会出的时政分析书,从而归纳出该年的重点时政。政治考试几乎不太考察书本上的“死知识”,阅读教材主要是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以便在面对一些切入点较窄的问题时能像“在抽屉里找东西”般迅速精准作答。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适当去网络上找一些时政或答题的教程。对于考研政治来说,往年真题相对不是很有必要,因为每年的时政其实都在变化,往年真题参考价值不大。但唯一不变的是教材的内容与基本框架,因此从基础上来说,它还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可以,自己可以上网查一查每年政治更改的考纲。比如今年(22考研),咱们建党100周年一定会是时政的重点,整体出题部分也会围绕着这个点进行。专业一方面 专业一是一门宏大且广博的科目,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同学们很容易会建立起成就感,但也同样会被较为晦涩的专业书“劝退”,因此专业一的复习也需要下非常大的功夫。#北京电影学院##北电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