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雷科达吧 关注:55贴子:6,828
  • 4回复贴,共1

(转帖)东欧足球史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总论
前东欧足球应该被列为足球史中一个有特殊价值的独立范畴。自1952年匈牙利获奥运会冠
军开始,到1988年苏联获欧锦赛亚军和奥运会冠军为止,历时36年。
所谓的前东欧足球,主要包括: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简称:捷克)、匈牙利、保加
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东德八个国家。 在这36年其间,他们两次获得世界
杯亚军(1954年匈牙利, 1962年捷克);两次获得欧锦赛冠军(1960年苏联,1976年捷克
);五次获得欧锦赛亚军(1964/1972/1988年苏联, 1960/1968年南斯拉夫);九次获得
奥运会冠军(1952/ 1964/ 1968年匈牙利,1956/1988年苏联,1960年南斯拉夫,1972年
波兰, 1976年东德,1980年捷克)。虽然那些年由于奥运会对职业球员的排斥,而使得奥
运会足球金牌含有一定的水份,但前东欧足球队能从1952年至1980年连续保持七届长达
28年的冠军,也当属来之不易。
前东欧足球的成绩表明,至少在70年代中期以前,东欧足球是国际足坛一股颇具实力的力
量。但是,在7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80 年代以后,随着西欧和南美足球职业化的深入
,东欧足球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开始落伍了。
【两大战术阵营】
前东欧足球总体的特点是:球员技术简练实用,基本功扎实,体力和速度上佳,战术上追
求稳固防守,快速推进。在这个总体的一致性之下,前东欧足球也存在两大战术阵营。
二、球队介绍
一是以苏联、捷克和东德为代表的力量型。
这三个队的球员普遍身材条件出色,敢于硬碰硬地冲撞,基本技术娴熟,技术动作规范,
战术上讲求充分利用球场的宽度和纵深,球员忠实执行战术安排,鲜有即兴发挥,后卫与
前锋直接对话,以中长传为主,快速通过中场,常运用45度角的斜吊发起冲击,球员头球
能力较好,主要采取边路进攻手段。这种战术特色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康斯坦丁流派,是
由苏联莫斯科体育学院的尼古拉·康斯坦丁教授所建立的一整套理论基础。
二是以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为代表的技巧型
这四个队的球员技术细腻,脚下功夫出色,常有即兴发挥,善于短传推进,中场的协调组
织起很重要的作用,讲求攻防节奏,进攻中以中路和两肋的短传渗透为主,在拥有技术出
众的球星时甚至常依赖个别球星的盘带突破作为进攻的主要手段,防守方面稍逊于上述力
量型的队伍。这种战术特色在历史上被称为:迪纳摩流派,或匈牙利派,是由前东欧的几
个迪纳摩球队组成的“迪纳摩”互助联盟从实践中发展而来。其中也包括了苏联和东德的
四支迪纳摩队。
波兰是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的一支球队,该队战术打法更为灵活多样,但比上述两类更
讲求边路进攻的运用,而且往往是在边路一直打到底线附近传中。波兰足球的另一个十分
突出的特点是始终注重高大中后卫的插上助攻,这与其他东欧球队以边后卫助攻有非常明
显的区别。
以上这些分法只是相对概念,并不意味着所谓力量型的球队中没有技巧型的球员,也不意
味着技巧型的球队完全不使用力量型的打法。
前苏联足球简介
苏联队在前东欧足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并不源自于他们所取得的绝对成绩,而是
更多的因为苏联的战术意识、训练方法和顶尖球员对其他东欧国家,甚至欧洲其他国家足
球的影响力。
苏联队有三次高峰期。第一次是60年代初期,以雅辛压阵,后防线上还有当时著名的中后
卫奥斯特洛夫斯基、铲球十分凶狠的杜宾斯基,中场有贝利十分欣赏的耐托和后来的贝绍
维茨,前锋以卡内夫斯基和梅斯基奇为箭头,其中卡内夫斯基是1960年第一届欧锦赛的最
佳球员。他们一举夺得了1960年第一届欧锦赛的冠军,从而代表了整个60年代的苏联足球
。在六十年代中后期,中场球员切斯连科也曾蜚声足坛,他在苏联足球史上享有重要的地



IP属地:广东1楼2010-08-06 12:04回复
    的选手还包括米尔克(他是1960年欧锦赛的最佳门将,但1962年世界杯不知为何没有参加
    )、中场组织者波波维奇、著名的远射手穆奇和盘带高手斯卡博拉。这一时期,萨格勒布
    迪那莫队还在欧洲联盟杯赛上获得了冠军
    七十年代的南斯拉夫足球继续向细腻和技巧化方向发展,逐渐被誉为“欧洲的巴西队”。
    穆兹尼奇、奥博拉奇、佩特科维奇、苏西奇和莫兰成为队中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中锋苏拉
    卡,身高达一米九二,但身体灵活,能突擅射,从18岁登上甲级赛场,19岁进入国家队,
    一直到1985年才从国家队退役。在这期间,斯普利特哈伊杜克队、贝尔格莱德战士队(青
    年人队)也挤进了欧洲俱乐部强队之列。
    八十年代,快速的右边锋武约维奇、强力中锋乔伊奇都曾是欧洲足球中的风云人物。特别
    是守门员潘特利茨和中场组织者斯托伊科维奇的出现,使南斯拉夫队一度成为世界顶尖劲
    旅的有力竞争者。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取代了哈伊杜克队,主宰了南斯拉夫足坛,并向世界
    顶级俱乐部冲击。
    1987年,南斯拉夫青年队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上荣获冠军,这支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
    球星,并在九十年代初迅速登上欧洲足球舞台。可惜由于南斯拉夫内战骤起,并分裂为多
    个国家,加上国际足联对南联盟的禁赛,使得这些球星未能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世界杯赛
    上展示他们魔术般的技艺。这是前东欧足球留给世人最后的遗憾。今天,当我们回首这支
    队伍的时候,会惊异地发现许多威震足坛的名字:苏克、米亚托维奇、雅尔尼、斯蒂马奇
    、博班、帕夫洛维奇、普罗辛内斯基……
    前民主德国(东德)足球简介
        
    由于东德的“奥运战略”,足球在东德始终没有被列入主要的体育运动,足球主要被军队
    的球队主宰。所以,东德足球在五十和六十年代几乎无所作为。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七十
    年代初期。
    前锋施特赖希和霍夫曼的出现,使东德足球登上了国际舞台。施特赖希19岁进入甲级队,
    只参加了九场比赛就被破格选入国家队,而慧眼识才的伯乐就是前几年曾执教中国的广州
    松日队的东德教练维尔纳,他当时在中央军队队任青年队主教练。施特赖希个人技术突出
    ,能传善射,尤其是在禁区前沿,具有爆炸性的突击力
    1975年,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曾表示要出99万美元招其入队,这个价格是当年全世界足坛
    绝无仅有的高价。可惜由于东德军方的阻止,施特赖希最终未能成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
    这一价格里看出他的价值和地位。
    东德足球第一次让世界刮目相看,是在1974年世界杯赛小组赛的最后一仗,面对东道主和
    政治上的对手西德队,他们展开了全场对攻。这场比赛施特赖希因伤没有出场,从前卫顶
    替施特赖希改打中锋的斯帕沃萨和霍夫曼左冲右突,使贝肯鲍尔和福格茨等组成的世界级
    后卫线疲于招架。而西德队的射手盖尔德·穆勒被韦斯全场如影随形地盯防,仅有的两次
    有威胁射门也被东德门将克罗伊奋力化解。东德队的中场科布维特和后卫布兰斯奇都有很
    好的得分机会,也未能突破马耶尔的十指关。在下半场进行了将近20分钟的时候,东德队
    以进攻型前卫哈曼换下防守型前卫爱尔姆斯奇。几分钟过后,哈曼与右边锋卡尔茨做了一
    个漂亮的二过一,把福格茨甩在身后,低平球传到门前,混战中斯帕沃萨将球打进,东德
    就凭这一球打败了后来成为这届世界杯冠军的西德队。并以三战全胜,未失一球的优异战
    绩获得了小组出线权。可惜由于施特赖希、鲍姆林克、里维和沃格尔等绝对主力在小组赛
    中先后受伤,东德队最终未能走得更远。
    1976年,东德队乘74年世界杯崭露头角的余威,在奥运会足球比赛中获得了冠军。施特赖
    希在五场比赛中打进十球,震惊足坛。
    八十年代之后,由于施特赖希等一代天骄逐渐退役,东德足球又归于沉寂。尽管在八十年
    


    IP属地:广东3楼2010-08-06 12:04
    回复
      代后期,萨默尔和基尔斯腾率领德累斯顿迪纳莫队一度打破了军队球队统治东德足坛的状
      况,但东德足球终于未能再现辉煌。
      波兰足球简介
      波兰足球在五六十年代是默默无闻的。1972年,波兰队意外地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从而拉
      开了波兰足球崛起的序幕。
      当这支队伍1974年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的时候,他们已经变得十分强大。在一连串的冷门
      迭暴之后,他们成为那届世界杯的头号黑马,居然获得了第三名!特别是在争夺三四名的
      最后一场比赛中,面对拥有莱奥、里维利诺、马里诺兄弟、查辛诺、卡佩吉亚尼和迪尔塞
      乌压阵的上届冠军巴西队,波兰队凭拉托的一个进球,以一比零获胜。
      在这届比赛中,波兰的守门员托马舍夫斯基、前卫德伊纳和边锋拉托被选进最佳阵容,入
      选人数比冠军西德队还要多。而拉托更是独中七球荣膺最佳射手称号。这支队伍中出色的
      球员还有:敢于助攻的高大中卫西曼诺夫斯基和兹穆达、中场的快速突击手马兹西克、极
      富冲击力的中锋萨马赫。
      1982年,波兰队再次获得了世界杯第三名。这支队伍中除了兹穆达和拉托两个老面孔之外
      ,又涌现出边后卫亚纳斯、高大中卫马耶夫斯基、中场组织核心班克尔、脚下功夫娴熟的
      快翼斯莫拉雷克和守门员姆莱纳尔齐克等新秀。而在1978年世界杯赛上崭露头角的博涅克
      此时已成为波兰足球的头号射手。1986年世界杯赛上,还出现了沃伊齐自烩样的优秀中卫

      在俱乐部方面,华沙的莱贾队(即现在的莱夫斯基队)和波兹南队都曾在欧洲比赛中小试
      锋芒。
      波兰足球这段辉煌的历程中,有许多很有意思的现象。其一,所有的中后卫身高都在一米
      九以上,而且都是在俱乐部中打中锋的球员。这包括西曼诺夫斯基(1米91)、兹穆达(
      1米91)、马耶夫斯基(1米94)和沃伊齐兹(2米02)。其二,两次获得第三名的阵容组
      成形式极为相似,而只是在同一种战术框架里面填充了不同的球员。比如:西曼诺夫斯基
      换成马耶夫斯基,德伊纳换成班克尔,萨马赫换成博涅克等等,这些球员几乎都具有相同
      的技术特点,在场上也发挥着相同的战术作用。
      保加利亚足球简介
      保加利亚队是前东欧足球兄弟中最倒霉的一个。其实他们从1962年至1974年间每一届都出
      线参加了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但始终未能取得佳绩,以让世人注目。
      六十年代,保加利亚门将耐迪诺夫、后卫基托夫(后改打中场)、拉卡罗夫、中场科瓦切
      夫、佩内夫、前锋雅基莫夫、科列夫、阿斯帕罗科夫等等,都曾是欧洲著名的骁将。
      七十年代,萨拉曼诺夫曾被誉为欧洲最佳的右边卫,佩内夫和雅基莫夫也都入选过年度的
      欧洲最佳阵容。当时以佩内夫和博内夫这一老一少组成的中场核心是欧洲比较富有创造力
      的组合,他俩以及前锋伊夫科夫、瓦西列夫在世界杯预选赛上曾经表演出杂耍般漂亮的战
      术配合。是七十年代欧洲的技巧型足球的典范。但是他们在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中时运不
      济,尤其在1970年世界杯赛上,第一场对秘鲁队直至下半场开赛后很长一段时间还以二比
      零领先,最后却被对方连进三球!其后两场比赛他们也是在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对手追平
      或反超。
      八十年代,以守门员米哈伊洛夫、前卫西拉科夫、格托夫和年轻的前锋科斯塔迪诺夫为主
      的新一代球员使保加利亚足球有点起色,但保加利亚足球的辉煌时代还是在九十年代来临
      的。
      


      IP属地:广东4楼2010-08-06 12:04
      回复
        对东欧足球球,我基本上没有什么了解,这贴不错。。。。。


        IP属地:四川5楼2010-08-06 12:07
        回复
          哎 怀念当时的南斯拉夫 如果现在南联盟还在的话 斯坦科维奇 约维蒂奇 潘德夫 日基奇 维迪奇 克拉西奇 摩德利奇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啊。。。。


          IP属地:江苏6楼2010-08-07 17: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