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名城。先秦时期,阿什河流域是肃慎人居住和活动的地带。从西汉中期至两晋,肃慎改称为挹娄,阿城隶属夫余国。北魏太和十七年,夫余人为勿吉人所逐。阿什河流域是安居骨部勿吉人活动的中心地区。唐中期阿什河流域为渤海王国属境。后为契丹人所灭。从契丹族的兴起到辽朝的建立,黑龙江各族大部分被辽征服,在动乱中各族有了分化,出现了女真族。公元1115年,女真人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建立了声威显赫的大金帝国,历经4帝,凡38年, 史称金上京会宁府。清代阿城隶属吉林。顺治元年,清帝迁都北京后,为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和统治,雍正七年,协领衙门移驻新城即今阿城,新城名阿勒楚喀。是吉林名城之一。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吉林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时期,由于阿勒楚喀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以及关内移民的逐年增加,经过汉、满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共同开发,使阿勒楚喀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项事业都得以迅速的发展,并且在促进民族团结,抗击帝俄入侵,垦荒屯田,巩固边陲等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是阿城建治前,继金代上京会宁府之后的又一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宣统元年,裁撤副都统衙门,设阿城县,县名由阿勒楚喀城简化阿城。1932年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45年抗日胜利后,10月27日 成立阿城县民主政府。1948年1月5日 ,阿城县民主政府改为阿城县政府。1987年2月,经国各院批准,撤县建市,由省会哈尔滨市代管。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