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烈士祠堂,传承红色记忆
——昌邑抗日殉国烈士祠守祠人魏铁良专访
小小的祠堂里,一位老人身着旧军装,精神矍铄地站在小院中央的烈士碑旁,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述昌邑抗日烈士的故事。他讲得慷慨激昂,对当年发生在昌邑大地的抗战历史了如指掌,对典型的英雄事迹信手拈来。这位老人便是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此行要寻找的烈士祠守祠人——魏铁良老先生。
魏铁良,1952年10月出生于昌邑市龙池镇,1970年入伍参军,2011年退伍后到烈士祠工作,义务担任昌邑市龙池镇抗日殉国烈士祠管理员,至今已有12年。为做好管理工作,他对烈士祠进行了整修和园林绿化,塑造烈士祠整洁、肃穆的形象。每年重大节日来烈士祠缅怀的一万多人,魏铁良都要对他们宣传抗战历史和烈士的爱国牺牲英雄精神,警醒教育后人。这些年来,魏铁良先后获得昌邑好人、昌邑市优秀义工、潍坊市模范老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潍坊市级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义务守祠十二载,守护烈士甘奉献
魏铁良老先生将他与烈士祠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2011年,原烈士祠管理员陈光聚老人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工作。受龙池镇委、镇政府委托,魏铁良开始寻找烈士祠管理员接任者。“当时镇上提出3个条件,管理员必须是退役军人、党员、年龄不超过60岁。”但按照这个标准,魏铁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人选。但当他回想起曾经来到烈士祠时的情景,想到陈光聚老人为先烈们的付出,尤其是老人拖着病腿给先烈们上香打扫卫生,他被深深打动了。魏铁良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是烈士祠管理员的最佳人选。于是当年6月,59岁的魏铁良主动接过烈士祠的钥匙,成为接任的管理员。
接过守护烈士的接力棒,魏铁良便把这份工作当作事业。他义务守祠,没有节假,更没有高薪,一干就是十二年。除日常工作外,他还亲自动手修缮烈士祠堂,修复烈士牌位,清除院子里的杂草,重新粉刷院内门窗,甚至把自家的花草搬过来。在他的精心打理下,烈士祠面貌焕然一新了。正如魏铁良老先生所说:“当年烈士们牺牲在昌邑大地各个地区,所以这座烈士祠其实是一座无墓祠。但我会守好这527个烈士牌位,不仅要让先烈们安心,也要让先烈的后人们放心。”
英烈事迹熟于心,爱国精神永传承
龙池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许多龙池人民积极参军入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牺牲和贡献。1945年,昌邑市抗战殉国烈士祠在龙池建成,主要为纪念原寿光、昌邑、潍县三县的抗日烈士。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作为烈士祠讲解员,魏铁良老先生将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牢记于心。哪位烈士牺牲时年龄最小,哪几位是满门英烈,魏铁良讲的头头是道。他站在烈士纪念碑前为大家讲解昌邑抗战历史、英烈故事和烈士祠由来及发展等内容,并引导大家为烈士鞠躬悼念。烈士祠堂是爱国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悼念。魏铁良向大家自豪地说,最多时他曾一天接待了八批游客。他一直坚信将烈士的先进事迹宣讲好,是他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遍访村庄寻旧事,誓为英雄载功绩
在日常工作中,魏铁良发现部分烈士事迹记载较少。为了填补空白,他便拿着英烈名单,走遍周边数十个村庄,寻访烈士的后人及其战友,通过口述和笔录的方式,他逐渐搜集整理了十万字的烈士史料。
魏铁良表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一名党龄五十多年的老党员,从军队复员后,他一直在龙池民政工作,专门与烈属、伤残军人打交道。“这些优抚对象在抗日战争时期同日伪英勇作战的英雄事迹和大无畏的英雄精神深深振奋着我、感染着我,所以我就想,他们的丰功伟绩和牺牲精神要有人传承下去,这是我的光荣义务和历史使命!”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黄土一抷魂,魏铁良老先生这样说。没有烈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新中国的美好生活。他勉励学子宣讲队成员,要牢记自己是烈士后代,把他们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传承下去。学子宣讲队成员们对魏铁良的这种精神十分敬佩,预备后续进行相关资源整合,传承烈士精神,在青年人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责任感。
——昌邑抗日殉国烈士祠守祠人魏铁良专访
小小的祠堂里,一位老人身着旧军装,精神矍铄地站在小院中央的烈士碑旁,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述昌邑抗日烈士的故事。他讲得慷慨激昂,对当年发生在昌邑大地的抗战历史了如指掌,对典型的英雄事迹信手拈来。这位老人便是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此行要寻找的烈士祠守祠人——魏铁良老先生。
魏铁良,1952年10月出生于昌邑市龙池镇,1970年入伍参军,2011年退伍后到烈士祠工作,义务担任昌邑市龙池镇抗日殉国烈士祠管理员,至今已有12年。为做好管理工作,他对烈士祠进行了整修和园林绿化,塑造烈士祠整洁、肃穆的形象。每年重大节日来烈士祠缅怀的一万多人,魏铁良都要对他们宣传抗战历史和烈士的爱国牺牲英雄精神,警醒教育后人。这些年来,魏铁良先后获得昌邑好人、昌邑市优秀义工、潍坊市模范老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潍坊市级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义务守祠十二载,守护烈士甘奉献
魏铁良老先生将他与烈士祠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2011年,原烈士祠管理员陈光聚老人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工作。受龙池镇委、镇政府委托,魏铁良开始寻找烈士祠管理员接任者。“当时镇上提出3个条件,管理员必须是退役军人、党员、年龄不超过60岁。”但按照这个标准,魏铁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人选。但当他回想起曾经来到烈士祠时的情景,想到陈光聚老人为先烈们的付出,尤其是老人拖着病腿给先烈们上香打扫卫生,他被深深打动了。魏铁良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是烈士祠管理员的最佳人选。于是当年6月,59岁的魏铁良主动接过烈士祠的钥匙,成为接任的管理员。
接过守护烈士的接力棒,魏铁良便把这份工作当作事业。他义务守祠,没有节假,更没有高薪,一干就是十二年。除日常工作外,他还亲自动手修缮烈士祠堂,修复烈士牌位,清除院子里的杂草,重新粉刷院内门窗,甚至把自家的花草搬过来。在他的精心打理下,烈士祠面貌焕然一新了。正如魏铁良老先生所说:“当年烈士们牺牲在昌邑大地各个地区,所以这座烈士祠其实是一座无墓祠。但我会守好这527个烈士牌位,不仅要让先烈们安心,也要让先烈的后人们放心。”
英烈事迹熟于心,爱国精神永传承
龙池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许多龙池人民积极参军入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牺牲和贡献。1945年,昌邑市抗战殉国烈士祠在龙池建成,主要为纪念原寿光、昌邑、潍县三县的抗日烈士。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作为烈士祠讲解员,魏铁良老先生将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牢记于心。哪位烈士牺牲时年龄最小,哪几位是满门英烈,魏铁良讲的头头是道。他站在烈士纪念碑前为大家讲解昌邑抗战历史、英烈故事和烈士祠由来及发展等内容,并引导大家为烈士鞠躬悼念。烈士祠堂是爱国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悼念。魏铁良向大家自豪地说,最多时他曾一天接待了八批游客。他一直坚信将烈士的先进事迹宣讲好,是他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遍访村庄寻旧事,誓为英雄载功绩
在日常工作中,魏铁良发现部分烈士事迹记载较少。为了填补空白,他便拿着英烈名单,走遍周边数十个村庄,寻访烈士的后人及其战友,通过口述和笔录的方式,他逐渐搜集整理了十万字的烈士史料。
魏铁良表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一名党龄五十多年的老党员,从军队复员后,他一直在龙池民政工作,专门与烈属、伤残军人打交道。“这些优抚对象在抗日战争时期同日伪英勇作战的英雄事迹和大无畏的英雄精神深深振奋着我、感染着我,所以我就想,他们的丰功伟绩和牺牲精神要有人传承下去,这是我的光荣义务和历史使命!”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黄土一抷魂,魏铁良老先生这样说。没有烈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新中国的美好生活。他勉励学子宣讲队成员,要牢记自己是烈士后代,把他们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传承下去。学子宣讲队成员们对魏铁良的这种精神十分敬佩,预备后续进行相关资源整合,传承烈士精神,在青年人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