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能看到网友提问:公司不缺钱,还要不要上市?不缺钱的公司,为何选择上市? 事实上,融资确实是很多企业上市的关键目的,但是否上市不能单纯用“缺不缺钱”来判断。
一、是否上市不能狭义地从「是否缺钱」来判断
当下知名企业中确实存在以华为、老干妈为代表,坚决不上市的。 根据任正非陆续公开的谈话,华为不上市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其员工持股的股权架构,这是华为雄起的关键因素所在,一旦上市则可能需要改变公司的股权架构。
也有企业曾表态坚决不上市,而后却改变想法上市的。 例如顺丰创始人王卫曾经表示,“上市后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再缺钱顺丰也不会上市。”然而数年之后的2017年2月23日,顺丰借壳鼎泰新材在深交所敲钟;一直坚称“坚决不上市,娃哈哈不差钱”的宗庆后也于2017年11月改口“在适当的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的存款动辄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公司是否应该上市并不能侠义地从企业是否缺钱来判断。与其说一些公司不缺钱没有募资需求,不如说这类公司无需通过上市提升竞争力。例如老干妈现金流充足、产品强、收益好,无需上市也能做大做强,但这类企业的成功通常很难复制。而且老干妈曾经放手管理一段时间,结果企业经营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现在想上市反而没那么容易。
另一方面,现在“有钱”不表示明天“有钱”,而企业一旦上市了则可以通过增发股票来取得融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不缺钱的公司,为何选择上市甚至双重上市1、 巍华新材:业绩好,不缺钱,债务低,上市图啥?
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巍华新材)沪主板IPO申请于2023年2月28日被上交所受理,公开发行不超过8643万股。 2023年6月14日,其上会被暂缓审议,交易所主要关注了行业代表性(板块定位)、实控人认定两个方面的问题。8月14日巍华新材二次上会,
2023年6月14日,其上会被暂缓审议,交易所主要关注了行业代表性(板块定位)、实控人认定两个方面的问题。8月14日巍华新材二次上会,以无问询的方式通过了上市委审议,表明交易所层面认可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于实际控制人认定等问题的解释。 报告期内,巍华新材的业绩亮眼,其中营收、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9.26%、91.43%。同时,纵观整个财务数据,巍华新材现金流充裕,还有近4亿元资金去购买理财产品,有强大的现金流,债务也较低。巍华新材带着如此靓丽的财务数据去IPO上市或许图的是“极低”的市盈率。 公开资料显示,报告期内,巍华新材共发生了4次增资、3次股权转让及1次控股股东分立事件,上述事件中,有多次事件是涉及到股份支付。结合巍华新材的业绩变现及业绩增速,仅不到10倍的市盈率或许并不能满足其“胃口”。
巍华新材此次主板IPO欲募集21.68亿元,并公开发行不超过25%的股权,这也意味着,若巍华新材成功上市,其估值将达到86.72亿元,同时若以巍华新材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7亿元计算,其市盈率将达到14.06倍,远超自身。
2、不缺钱的顺丰、知乎,为什么「双重上市」?
2022年4月,知乎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在港交所主板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截至2021年12月31日,知乎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74亿元,并不缺钱,为何要选择更为复杂、上市成本更高的「双重上市」模式呢?事实上,在港上市企业的首要目的几乎都不是出于融资的考虑,更多是基于寻求价值重塑的愿望。第一,双重上市后,如果中概股在美股退市并不会影响港股。第二,双重上市的公司,在两个市场的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股价表现相对独立。第三,纳入港股通的机会。 无独有偶,顺丰于2017年2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在上市当天顺丰控股就以55.37元/股的价格成功涨停,以2320亿元的总市值成为了深圳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
无独有偶,顺丰于2017年2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在上市当天顺丰控股就以55.37元/股的价格成功涨停,以2320亿元的总市值成为了深圳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时隔六年,2023年7月,顺丰控股再次放出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纵观全球,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顺丰的市值高达2400亿,在国内快递物流上市公司中遥遥领先,若赴港上市成功,顺丰将成为快递行业首家“A+H”的上市公司。 顺丰在国内稳坐头把交椅,但和国际快递物流企业UPS、DHL、FedEx的市值仍有差距。借助港股上市,一举推进自己的国际化战略,才是他的主要目标。 顺丰在其公告中表示过,在香港上市有利于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如果在港股顺利上市,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本市场的优势,来构建两个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及方式。此番香港上市,作为顺丰的重要战略,将提升其在全球的价值、利润、与业务规模。
由此可见,企业选择是否上市并不是单纯当下“缺不缺钱”那么简单,下文将简单概括上市将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三、企业上市价值一览1、自由运用融资工具,提升竞争壁垒
《资本论》有这样一句话:假如必须等到资本增长至能修铁路的程度,恐怕知道现在,世界上也没有铁路。即使是当下不缺钱的企业,也需要扩大杠杆,让自己的生长速度更快。 举个例子,企业在一个区域完成了从0到1到盈利模型验证,利润还不错,但把业务复制扩张到更大的区域需要增加投入,而以企业自资金进行扩张的话可能速度不够快,给了模仿者占领企业潜在市场的空间和时间。上市进入二级市场融资则可以加快扩张速度,拿下潜在市场;也可以用募集到的资金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己的竞争壁垒。 所以,即使公司当下的现金流充足,通过上市融资,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注入,实现战略布局、业务扩展、项目投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加速发展,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即使是当下不缺钱的企业,也需要扩大杠杆,让自己的生长速度更快。 举个例子,企业在一个区域完成了从0到1到盈利模型验证,利润还不错,但把业务复制扩张到更大的区域需要增加投入,而以企业自资金进行扩张的话可能速度不够快,给了模仿者占领企业潜在市场的空间和时间。
上市进入二级市场融资则可以加快扩张速度,拿下潜在市场;也可以用募集到的资金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己的竞争壁垒。 所以,即使公司当下的现金流充足,通过上市融资,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注入,实现战略布局、业务扩展、项目投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加速发展,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2、帮助股东实现股权变现
很多企业的早期投资者和创始人希望通过出售股权获得回报。上市可以帮助股东将股权变现,获得更好的流动性、更高的回报率。这对于持有大量股权但没有直接渠道变现的投资者和创始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而对于公司管理团队来说,股权激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期权的推进和实施可以吸引更多人才,让员工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进行绑定,帮助公司快速成长。 此外,公司的投资人和持股的管理层,其资金进入时间不同,对企业估值的价值认知和预期也不同。上市可以让企业的每一个股东更方便的选择何时将持有的股份变现,对自己持有股权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更有信心。
3、利用股票来收购其他公司
上市公司通常通过其股票(而不是付现金)的形式来购买其他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在股市上,那么其他公司的股东在出售股份时会乐意接受股票代替现金。股票市场也会使估计股份价格方便许多。非上市公司买卖需要自己估价,这样的价钱很有可能低于公司的实际价值,而股票公开交易,则由股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
4、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上市公司相较非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信任,通过上市,公司可以将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业务能力展示给更多的投资者和公众。“上市公司”这个强有力的背书可以帮助企业赢得客户的信任。此外,上市公司的曝光率更高,更引人注意,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市场宣传和推广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 同时,优质的企业进入二级市场上市,也能给普通股民选择成为公司股东的机会,享受企业持续成长的红利。
5、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企业要上市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上市前后中介机构的辅助督导,有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经营风险,利于长期发展。 以上仅汇总了企业上市的部分好处与价值,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虽然上市对于企业而言能够提升竞争力,获得资金支持,但上市过程需要经历严格的监管和资本市场的评估。
四、选择上市之路时需理智权衡风险与回报
企业公开上市后,需要承担信息公开的责任,对业绩和运营情况进行定期披露,业绩压力不可谓不大,没有成长力、没有想象力、没有好业绩的公司,很容易遭到市场抛弃。
具体而言还可能会面临如下风险:
1、股权稀释,减低控股权
股票赋予投资者投票的权利,使投资者影响公司决策。企业一旦上市,其重大经营、管理决定,例如净利润保留、增资或兼并,都需要股东在年度会议上通过。所以,上市后,执行董事会在做战略决策时不能只按自己的意愿,而要首先获得大股东的许可。这意味着在上市后执行董事对企业控制力有所减弱。
2、被敌意收购的风险
上市后公司的股票是自由买卖的,可能会遭到敌意收购,被其他公司突然收购及接管。
3、股价的异常波动对企业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上市后,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影响到公司股价的表现,反过来,公司股价的一些不正常波动也可能为其自身经营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成为拖垮一个企业的导火索。
4、信息披露使财务状况公开化
一旦上市,企业就要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下运营,上市后则完全暴露在投资者的目光下,因受公司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需考虑是否适应高透明度的运营。 此外,上市后公司的财务信息、发展战略、核心敏感数据等商业信息可能被竞争者知悉。如果说公司在上市之前,竞争主要来自同行业对手的话,上市之后还需要提防来自资本市场做空机构的恶意狙击。 但另一方面,企业的透明也有助于业绩提升,上市过程中的监管和评估也能帮助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理清公司自身发展战略,促使部分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规范发展,从“草莽企业” 、“家族公司” 演变为现代企业。
总体来说,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上市虽然不是最终目的,但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创业者奋斗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标志,企业需要理智衡量其中的风险与回报,合理选择发展路径。
一、是否上市不能狭义地从「是否缺钱」来判断
当下知名企业中确实存在以华为、老干妈为代表,坚决不上市的。 根据任正非陆续公开的谈话,华为不上市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其员工持股的股权架构,这是华为雄起的关键因素所在,一旦上市则可能需要改变公司的股权架构。
也有企业曾表态坚决不上市,而后却改变想法上市的。 例如顺丰创始人王卫曾经表示,“上市后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再缺钱顺丰也不会上市。”然而数年之后的2017年2月23日,顺丰借壳鼎泰新材在深交所敲钟;一直坚称“坚决不上市,娃哈哈不差钱”的宗庆后也于2017年11月改口“在适当的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的存款动辄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公司是否应该上市并不能侠义地从企业是否缺钱来判断。与其说一些公司不缺钱没有募资需求,不如说这类公司无需通过上市提升竞争力。例如老干妈现金流充足、产品强、收益好,无需上市也能做大做强,但这类企业的成功通常很难复制。而且老干妈曾经放手管理一段时间,结果企业经营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现在想上市反而没那么容易。
另一方面,现在“有钱”不表示明天“有钱”,而企业一旦上市了则可以通过增发股票来取得融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不缺钱的公司,为何选择上市甚至双重上市1、 巍华新材:业绩好,不缺钱,债务低,上市图啥?
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巍华新材)沪主板IPO申请于2023年2月28日被上交所受理,公开发行不超过8643万股。 2023年6月14日,其上会被暂缓审议,交易所主要关注了行业代表性(板块定位)、实控人认定两个方面的问题。8月14日巍华新材二次上会,
2023年6月14日,其上会被暂缓审议,交易所主要关注了行业代表性(板块定位)、实控人认定两个方面的问题。8月14日巍华新材二次上会,以无问询的方式通过了上市委审议,表明交易所层面认可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于实际控制人认定等问题的解释。 报告期内,巍华新材的业绩亮眼,其中营收、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9.26%、91.43%。同时,纵观整个财务数据,巍华新材现金流充裕,还有近4亿元资金去购买理财产品,有强大的现金流,债务也较低。巍华新材带着如此靓丽的财务数据去IPO上市或许图的是“极低”的市盈率。 公开资料显示,报告期内,巍华新材共发生了4次增资、3次股权转让及1次控股股东分立事件,上述事件中,有多次事件是涉及到股份支付。结合巍华新材的业绩变现及业绩增速,仅不到10倍的市盈率或许并不能满足其“胃口”。
巍华新材此次主板IPO欲募集21.68亿元,并公开发行不超过25%的股权,这也意味着,若巍华新材成功上市,其估值将达到86.72亿元,同时若以巍华新材2022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7亿元计算,其市盈率将达到14.06倍,远超自身。
2、不缺钱的顺丰、知乎,为什么「双重上市」?
2022年4月,知乎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在港交所主板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截至2021年12月31日,知乎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74亿元,并不缺钱,为何要选择更为复杂、上市成本更高的「双重上市」模式呢?事实上,在港上市企业的首要目的几乎都不是出于融资的考虑,更多是基于寻求价值重塑的愿望。第一,双重上市后,如果中概股在美股退市并不会影响港股。第二,双重上市的公司,在两个市场的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股价表现相对独立。第三,纳入港股通的机会。 无独有偶,顺丰于2017年2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在上市当天顺丰控股就以55.37元/股的价格成功涨停,以2320亿元的总市值成为了深圳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
无独有偶,顺丰于2017年2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在上市当天顺丰控股就以55.37元/股的价格成功涨停,以2320亿元的总市值成为了深圳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时隔六年,2023年7月,顺丰控股再次放出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纵观全球,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顺丰的市值高达2400亿,在国内快递物流上市公司中遥遥领先,若赴港上市成功,顺丰将成为快递行业首家“A+H”的上市公司。 顺丰在国内稳坐头把交椅,但和国际快递物流企业UPS、DHL、FedEx的市值仍有差距。借助港股上市,一举推进自己的国际化战略,才是他的主要目标。 顺丰在其公告中表示过,在香港上市有利于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如果在港股顺利上市,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本市场的优势,来构建两个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及方式。此番香港上市,作为顺丰的重要战略,将提升其在全球的价值、利润、与业务规模。
由此可见,企业选择是否上市并不是单纯当下“缺不缺钱”那么简单,下文将简单概括上市将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三、企业上市价值一览1、自由运用融资工具,提升竞争壁垒
《资本论》有这样一句话:假如必须等到资本增长至能修铁路的程度,恐怕知道现在,世界上也没有铁路。即使是当下不缺钱的企业,也需要扩大杠杆,让自己的生长速度更快。 举个例子,企业在一个区域完成了从0到1到盈利模型验证,利润还不错,但把业务复制扩张到更大的区域需要增加投入,而以企业自资金进行扩张的话可能速度不够快,给了模仿者占领企业潜在市场的空间和时间。上市进入二级市场融资则可以加快扩张速度,拿下潜在市场;也可以用募集到的资金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己的竞争壁垒。 所以,即使公司当下的现金流充足,通过上市融资,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注入,实现战略布局、业务扩展、项目投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加速发展,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即使是当下不缺钱的企业,也需要扩大杠杆,让自己的生长速度更快。 举个例子,企业在一个区域完成了从0到1到盈利模型验证,利润还不错,但把业务复制扩张到更大的区域需要增加投入,而以企业自资金进行扩张的话可能速度不够快,给了模仿者占领企业潜在市场的空间和时间。
上市进入二级市场融资则可以加快扩张速度,拿下潜在市场;也可以用募集到的资金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己的竞争壁垒。 所以,即使公司当下的现金流充足,通过上市融资,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注入,实现战略布局、业务扩展、项目投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加速发展,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2、帮助股东实现股权变现
很多企业的早期投资者和创始人希望通过出售股权获得回报。上市可以帮助股东将股权变现,获得更好的流动性、更高的回报率。这对于持有大量股权但没有直接渠道变现的投资者和创始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而对于公司管理团队来说,股权激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期权的推进和实施可以吸引更多人才,让员工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进行绑定,帮助公司快速成长。 此外,公司的投资人和持股的管理层,其资金进入时间不同,对企业估值的价值认知和预期也不同。上市可以让企业的每一个股东更方便的选择何时将持有的股份变现,对自己持有股权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更有信心。
3、利用股票来收购其他公司
上市公司通常通过其股票(而不是付现金)的形式来购买其他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在股市上,那么其他公司的股东在出售股份时会乐意接受股票代替现金。股票市场也会使估计股份价格方便许多。非上市公司买卖需要自己估价,这样的价钱很有可能低于公司的实际价值,而股票公开交易,则由股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
4、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上市公司相较非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信任,通过上市,公司可以将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业务能力展示给更多的投资者和公众。“上市公司”这个强有力的背书可以帮助企业赢得客户的信任。此外,上市公司的曝光率更高,更引人注意,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市场宣传和推广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 同时,优质的企业进入二级市场上市,也能给普通股民选择成为公司股东的机会,享受企业持续成长的红利。
5、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企业要上市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上市前后中介机构的辅助督导,有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经营风险,利于长期发展。 以上仅汇总了企业上市的部分好处与价值,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虽然上市对于企业而言能够提升竞争力,获得资金支持,但上市过程需要经历严格的监管和资本市场的评估。
四、选择上市之路时需理智权衡风险与回报
企业公开上市后,需要承担信息公开的责任,对业绩和运营情况进行定期披露,业绩压力不可谓不大,没有成长力、没有想象力、没有好业绩的公司,很容易遭到市场抛弃。
具体而言还可能会面临如下风险:
1、股权稀释,减低控股权
股票赋予投资者投票的权利,使投资者影响公司决策。企业一旦上市,其重大经营、管理决定,例如净利润保留、增资或兼并,都需要股东在年度会议上通过。所以,上市后,执行董事会在做战略决策时不能只按自己的意愿,而要首先获得大股东的许可。这意味着在上市后执行董事对企业控制力有所减弱。
2、被敌意收购的风险
上市后公司的股票是自由买卖的,可能会遭到敌意收购,被其他公司突然收购及接管。
3、股价的异常波动对企业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上市后,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影响到公司股价的表现,反过来,公司股价的一些不正常波动也可能为其自身经营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成为拖垮一个企业的导火索。
4、信息披露使财务状况公开化
一旦上市,企业就要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下运营,上市后则完全暴露在投资者的目光下,因受公司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需考虑是否适应高透明度的运营。 此外,上市后公司的财务信息、发展战略、核心敏感数据等商业信息可能被竞争者知悉。如果说公司在上市之前,竞争主要来自同行业对手的话,上市之后还需要提防来自资本市场做空机构的恶意狙击。 但另一方面,企业的透明也有助于业绩提升,上市过程中的监管和评估也能帮助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理清公司自身发展战略,促使部分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规范发展,从“草莽企业” 、“家族公司” 演变为现代企业。
总体来说,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上市虽然不是最终目的,但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创业者奋斗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标志,企业需要理智衡量其中的风险与回报,合理选择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