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车重和基本配置。红色7.8kg,蓝色6.8kg。
变速套件都完全一样,顺泰11速碳纤维版本。
牙盘用的都是几百块铝合金,算上脚踏比较重900克。
链条kmc和禧玛诺11。
飞轮都一样镂空。
刹车入门圈刹。
轮组厦门碳。45,50框。
车架把立车座,都是碳纤维。(自己改)
因为,俩辆车配置除了车架之外基本同一个档次。。。有对比性。。。
接下来说说,我本人骑行了半年的感受。。。
红色:是sava战风,因为喜欢外观买了,入手时候9.0kg,因为我五年前骑过9kg的车,感觉重。就改了7.8kg。然后这个车子改之后实际骑行巡航35,没有问题,可能是破风架的原因,35+巡航20公里的时候不觉得累。但是速度没超过35的时候,车子对比精灵还是觉得踩踏起来费劲一些。我实测的时候,破风架35速左右的时候,踩踏明显轻了许多,不费力。
蓝色:是煮的精灵爬坡,比红色的轻了1kg。不管起步,还是低速骑行,不费力,很轻松,反应快,给人一种人车合一的感觉,这可能就是轻的车子好处。。。骑起来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比较爽,身心愉悦。。。不过在时速35+的时候,还需要持续费力踩踏保持速度,不会用更省力,而红色破风车架就明显感觉35+省力,车子有滑行惯性来帮助减少更多输出。
最后,我经常骑的还是选择更轻的蓝色精灵。。。主要是为了身心愉悦,骑行体验更好。。。另外日常30公里短途,有红绿灯什么的,更轻的车子体验最好。。。而红色sava破风,主要是长途骑行更好一些,尤其是在车不多的郊区,高速巡航很身心愉悦,但是就烦停车,停车再起步就费力。。。(之前骑过sava追风破风架,7kg多点,感觉破风架并不是越轻越好,破风车架太轻不如爬坡架好,原因是我骑同样破风车架,7公斤和8公斤,7公斤给我的感觉风阻大能明显感觉车子有风阻挡,8公斤惯性大就比较顺畅一些)我的体验是这样的,不知道环法破风车比爬坡车要重1kg的道理,是不是和我测试的一样。
另外,我个人不建议车子减重到6kg以下。。。6kg的车子,高速40多已经有车子飘起来的感觉。。。5kg的车子我没骑过,我挺怕50,60时速车子死亡摇摆。。。我最快一次58时速,骑的7.8公斤车子,是爬坡架,破风架也难上速度,400块山地车下坡也能。在速度和重量之间,还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技术选择吧。。。并不是越轻越好,越轻安全性越低,需要更好的控车技术。。。



变速套件都完全一样,顺泰11速碳纤维版本。
牙盘用的都是几百块铝合金,算上脚踏比较重900克。
链条kmc和禧玛诺11。
飞轮都一样镂空。
刹车入门圈刹。
轮组厦门碳。45,50框。
车架把立车座,都是碳纤维。(自己改)
因为,俩辆车配置除了车架之外基本同一个档次。。。有对比性。。。
接下来说说,我本人骑行了半年的感受。。。
红色:是sava战风,因为喜欢外观买了,入手时候9.0kg,因为我五年前骑过9kg的车,感觉重。就改了7.8kg。然后这个车子改之后实际骑行巡航35,没有问题,可能是破风架的原因,35+巡航20公里的时候不觉得累。但是速度没超过35的时候,车子对比精灵还是觉得踩踏起来费劲一些。我实测的时候,破风架35速左右的时候,踩踏明显轻了许多,不费力。
蓝色:是煮的精灵爬坡,比红色的轻了1kg。不管起步,还是低速骑行,不费力,很轻松,反应快,给人一种人车合一的感觉,这可能就是轻的车子好处。。。骑起来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比较爽,身心愉悦。。。不过在时速35+的时候,还需要持续费力踩踏保持速度,不会用更省力,而红色破风车架就明显感觉35+省力,车子有滑行惯性来帮助减少更多输出。
最后,我经常骑的还是选择更轻的蓝色精灵。。。主要是为了身心愉悦,骑行体验更好。。。另外日常30公里短途,有红绿灯什么的,更轻的车子体验最好。。。而红色sava破风,主要是长途骑行更好一些,尤其是在车不多的郊区,高速巡航很身心愉悦,但是就烦停车,停车再起步就费力。。。(之前骑过sava追风破风架,7kg多点,感觉破风架并不是越轻越好,破风车架太轻不如爬坡架好,原因是我骑同样破风车架,7公斤和8公斤,7公斤给我的感觉风阻大能明显感觉车子有风阻挡,8公斤惯性大就比较顺畅一些)我的体验是这样的,不知道环法破风车比爬坡车要重1kg的道理,是不是和我测试的一样。
另外,我个人不建议车子减重到6kg以下。。。6kg的车子,高速40多已经有车子飘起来的感觉。。。5kg的车子我没骑过,我挺怕50,60时速车子死亡摇摆。。。我最快一次58时速,骑的7.8公斤车子,是爬坡架,破风架也难上速度,400块山地车下坡也能。在速度和重量之间,还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技术选择吧。。。并不是越轻越好,越轻安全性越低,需要更好的控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