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吧 关注:165,939贴子:372,491
  • 2回复贴,共1

贴子被为什么会被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3-09-11 21:54回复
    三星堆-打开远古文明大门的钥匙
    一提到四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四川的美女、火锅、麻将和四川休闲之都的称号。但如果说到四川的远古历史,大多数人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神秘莫测的三星堆了。
    三星堆,从发现开始,一直就以其出土文物的怪异和其文明的来源而备受争议,甚至有人说三星堆文明是地外文明。在众人都在对三星堆文明的来源进行猜测时,很多人都忽略了别外一个出自四川的远古迷团,那就是被称为我国上古时代留下的“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
    《山海经》虽然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但由于其记载的山川地理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原型,再加上其中记载的离奇的动植物和神话,也导致很多人对其记载的真实性存在怀疑。
    看到这,也许有人会问,山海经和三星堆有什么联系?别说,还真有联系,因为三星堆就是打开山海经中记录的远古世界大门的钥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三星堆中出土的文物为我们提供了解开山海经迷团的两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山海经中描述的世界的定位点和距离换算数据。而山海经又反过来为三星堆文明的来源提供了解释。
    要证实山海经的真实性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最简单的就是直接从五卷山经入手,只要能在现实中找到和五卷山经中记载的山川地理位置重合的地方,那么我们就可以证实山海经的真实性,至少是山海经中关于上古地理部份的真实性。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可能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尝试过无数次利用地图和山海经中记录的山川地理位置进行对比。但无一例外,都和我以前一样,可能会在现实中找到某个和山海经中描述的地理相近甚至是相同的某一个点,却无法找到能和山海经中描述的地理位置连续重合的一片地域。
    要找到山海经中记录的地理位置,我们需要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一个是一个基准点,一个是一个距离换算数据。
    基准点是现代测量中最重要的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基准点,任何相对数据都只是一个空谈。山海经中山川地理的位置记录采用的就是相对数据。如南山经中记载的:“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这其中的招瑶之山就是一个基准点,只有找到招瑶之山的位置,我们才能找到位于招瑶之山东边三百里的堂庭之山。同理,堂庭之山也一样,堂庭之山就是猨翼之山的基准点。所以我们想要将山海经中记录的山川与现实地理位置进行对比。那么我们至少需要先确定五卷山经中某一座山的位置。我们才能根据其位置对相临的山川进行对比。
    关于距离换算数据,我们还是拿南山经举例。招瑶之山东边三百里是堂庭之山,那么这三百里到底是多远,换成现在的数据是多少。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里500米还是商周时期的406米或者是明清的576米?这个差距一位放大到数百里也是不短的,更别提一条山经几十座山连续偏差积累下来的数据了。所以说距离换算数据也是我们能不能成功进行定位的关键。
    到这里也许有会说还有方向,但我却认为方向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远古时期的方向是如何定的。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基点,再确定另外一个点,那么我们就可以以这两个点来推算出山海经中的方向到底是如何的。这一点在我后来定位后也得到了证实,山海经中的记录方向与现实地理方向是存在偏差的。这里我们先不提,我们还是先说说为什么说说三星堆是打开山海经中记录的远古世界大门的钥匙吧。
    在三星堆的发掘中,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发现文字,只在陶器残片中发现了7个符号。而这7个符号中的一个就为我们定位山海经中的山川位置提供了准确信息。这个符号就是七个符号中像眼睛的那一个。这个符号第一眼让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当然是眼睛,但如果我说这个符号代表的是一个地点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地方呢?你有没有想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还有一个像眼睛的地方呢?没错,就是号称地球之眼的撒哈拉之眼。也许这时候会有人已经开始骂我了,山海经中那么明确的提到巴蜀等明显是国内的地方,你怎么扯到十万八千里外去了,有病啊!在这里请各位先别骂,后面我会给大家一个答案。
    在大家的认知中三星堆是没有文字的,但在我看来却不一样。三星堆发现的七个符号就是文字,只不过三星堆采用的是比甲骨文早得多的一种采用以图表意记事的一种文字。而代表的并不是眼睛,而是号称地球之眼的撒哈拉之眼。而撒哈拉之眼就是山海经中四天柱之一的不周山。
    关于不周山为什么会在远在撒哈拉大沙漠,我们就得说到我前面提到的另外一个重点距离换算数据了。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距离认知,不管是按商周的一里约408米还是明清的一里576米来算,不周山都不应该在那么远的距离上。但我只能说大家都被现在的历史骗了,包括我以前也一样。
    在一次观看三星堆文物时,一件文物突然让我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件文物就是三星堆的青铜大面具。在看到青铜大面具时,我先是被他的大所震撼,然后就是一头问号。古人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铸造一个明显不符合常理的面具。根据我的认知,古人会塑造比正常比例更大的神像,但不会单独去做一个超出正常比例的人像部件。那么这件单独的青铜大面具的意义是什么呢?会不会在夏朝以前的神话时代,有远超现在人们认知的人或者说神的存在,而这件青铜大面具就是按照那些远超现在人们认知的体型的人或者神的体形来铸造的。既然山海经传说是夏朝时期所署,那么其采用的数据会不会跟我们认知中的商周时期的数据会有很大的不同。
    有了这个想法,我抱着玩的态度对这件青铜大面具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根据青铜大面具71厘米的高度,结合一般人面部的比例,我们大至可以得出如果按青铜大面具的数据来计算,那么跟青铜大面具匹配的人整个头部应该在90厘米左右。再根据人体身高和头部比例大约为7至8倍来算,身高应该在6.3米至7.2米之间。再根据0.45的人体步幅比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整步大约为5.67米至6.48米之间。基于居中取整好计算的想法,我将每步距离定在了6米。然后根据商周一里约300步的数据,那么一里的距离就是300步*6米=1800米。
    我以不周山为基点,以1800米每里为换算比例在地图上进行了对比,我惊奇的发现山海经中本次三经中以不周山为起点的数座山除了方位有偏差外竟然完全与现实世界中的山重合了。我们先看看图,然后再详细说说吧。
    在细说每座山之前,我们先说几点:
    1:方位问题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图中的方向与现实大约偏差了40度左右,这不是古代人方向认知错误,而是因为陆地板块偏移造成的。在现实中,非洲板块在我们的东方,但经过我对山海经中记录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后才发现。在复原的板块中,非洲板块位于大陆的左上方,不周山是大陆东北角的天柱。山海经在这里有一处明显的错误,那就是现存版本的西山经和北山经是错误的,现存版本中的西山经应该是北山经,而北山经才是西山经。
    2:山海经中的大陆板块问题
    山海经中的大陆整个大陆包含了现在所有大陆板块,经过复原的山海经五卷山经记录的是一个约14000公里的方形大陆。中国位于中山经位置,中国只占了整个大陆板块大约五分之一,所以只能说是我们格局太小,小看了古人,古人所说的天圆地方是真实的,中国也确实是世界的中心。至于为什么一个完整的大陆板块会变成现在这样子,由于篇幅问题这时不做讨论。
    3:山海经历史认知偏差
    由于我们现在的认知大多都是基于前人的理解和认知。而前人的认知错误也导致了我们的惯性认知错误。如对于山海经中描述的大陆板块的认知。由于前人的认知错误,大家普遍的印象应该是中间一块大陆,大陆外是四海,四海之外是八荒。但这一认知是错误的,山海经中描述的只有一块大陆,那就是前五卷山经中描述的大陆。而后几部份只是对五卷山经的补充。
    其中海外经和海内经是对于山海经中大陆板块上的人文和传说的补充。如海外北经描述的就是从板块的东北角到西北角的人文和传说,海外东经描述的就是从板块的东南角到东北角的人文和传说。海内北经描述的就是从板块的西北到东的人文和传说(这里注意东北角和东的区别,还有西北和西北角的区别)。海内东经描述的就是从板块的东北到南的人文和传说(同海内北经)。大荒经同理,只不过大荒经应该是后人对海内经和海外经的补充,这里的荒引用的是极远的意思。
    我们现在开始从不周山来看看五卷山经中次三经的几座山。
    基点:不周山(经度:-11.40158纬度:21.13143)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420*1.8=756公里),曰峚(mì)山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这里数据错误,按峚(mì)山所记,应该为460里,460*1.8=828公里),曰锺山
    又西百八十里(180*1.8=324公里),曰泰器之山
    又西三百二十里(320*1.8=576公里),曰槐江之山
    西南四百里(400*1.8=720公里),曰昆仑之丘①,
    又西三百七十里(370*1.8=666公里),曰乐游之山。
    西水行四百里(400*1.8=720公里),曰流沙


    2楼2023-09-11 21:56
    回复
      这说了什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9-12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