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唱心殇吧 关注:62贴子:6,490
  • 3回复贴,共1

《家 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是“七夕”,中国的情人节,希望每个朋友珍惜身边的爱人、亲人、朋友,特转篇文章。
                           《家    园》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好一派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其中渗透着宁静与和谐的诗情画意,榆钱儿飘飘不是春,春在雪花初落时。一切美妙的自然景观,除了它原有的色彩与风韵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情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相似性的提醒与触动,让人们沉醉在家园意识的浓郁氛围里。
    家园,是仁爱与善良,宽容与庇佑的光芒。被它所照耀的人类,除了拥有幸福就是深切的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根植于人类的血脉之中,又是人与苦难抗争的勇气和信心。家园,是人的血肉之本,是人的坚强支撑。我们与其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不具有着意的痕迹。犹如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完全呈自然状态。我们之所以对它有刻骨铭心的依赖之感,是因为我们从不怀疑欲望和激情是生命鲜活的标志。我们很少有内疚和羞耻感,心安理得地在生命的深处亲近它,是本着这样一种简单而又深刻的认识:爱的功利目的仍然存在于爱的内涵中。
    人生的悲剧和悲剧的艺术魅力,在于家园意识的失落与毁灭。失去家园的福佑,我们存在的价值受到了威胁和置疑。任何脱离了群体的行为,都是走向沮丧和绝望的世界。那是脱离了枝头的落叶,再强大的根须也无法挽回它寒冷的命运。悲剧是远离家园的个体的深渊。同样是一种告诫和忏悔。如果悲剧不能使你明白家园的珍贵与温暖,那么你就是悲剧中的角色。在所有的悲剧人生与悲剧艺术的主题中,与家园的告别是唯一的苦难的走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无非是固守家园的一种承诺和姿态。从古到今,可以参照的历史与艺术倾向中,家园意识始终贯穿在生生不息的欲望里。无论它以什么方式什么形式出现,他详和清澈的面孔无法掩饰,总闪烁在人们谬误的冲突和矛盾里。我们最喜欢掩埋的就是珍珠和金子。愚蠢的做作和虚伪,妨碍了我们对于家园的翘望。没有家园的支撑,人往往残缺不全。有一天,我们的诗人终于明白一个深刻的真理:我们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我们永远无法弃绝的是简陋和贫穷。他们吃麦子,吃高粱,吃大蒜,吃村庄,吃棉花。他们在支离破碎的现代意象中,鄙视和抛弃的恰是家园意识。他们流浪,他们漂泊,他们从没有意识到会尴尬地回到从前的家园。迷途知返的浪子,那样虔敬地膜拜家园的泥土和青草。这些精神的探索者们,以他们的创伤来语重心长地规劝疯狂不安的同类。
    站在围城里的人想出去找不到突破口,流浪在外的人又找不到回家的门。家园内外,是理智脆弱的同类。他们相互仰慕而又相互欺骗。幸福的人儿不幸着,不幸的人而痛楚着。摇摇欲坠的家园,除了把微笑贴在我们的唇上变成苦笑,把雨洒在我们干裂的睫毛上变成泪雨,它没有更好的忠告言辞了。或许,对它的深爱是我们深痛的理由。
                              ( 作者:安武 林)          



1楼2010-08-16 14:13回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楼2010-08-16 16: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有深度,有力度!


      3楼2010-08-16 23:21
      回复
        家是温馨的港湾,需要用心去呵护!


        4楼2010-08-17 1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