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鲨吧 关注:534贴子:24,510
  • 8回复贴,共1

作品中的“黑暗”与“光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到缺乏苦难的时期,“灾难”作品就会风靡盛行。人们从鹅毛被与窗外鹅毛大雪的冷暖反差中获得愉悦。
其中不乏有刻奇者,出于自我陶醉的需求,说出些:
  “是吗,估计挑受众吧,这种作品出圈了确实不适合部分人,剧情很黑暗跟绝大部分人三观不合适,不过我非常喜欢,XXX的作品太契合我了,作者也说过,喜欢他这种不正常作品的多半自己也有点不正常,还真是(#吐舌)”
,之类的话,成为高雅的“黑暗”爱好者。
.
这倒让我想起戴锦华老师讲的故事,说有一个“善良”的同事,一周看了三次金陵十三钗,每次都哭得梨花带雨,稀里哗啦。而类似如辛德勒的名单等,都是重复观影的大户。
戴认为,这只能说明他们从中获得了快感,带着纸巾进影院,哭得酣畅淋漓,完了如情绪排了毒般,整个人都得到“救赎”(情绪满足后的贤者时间)。甚至带走其中打包呈上的某些机巧的安抚,空洞的信念。
.
以上当然没什么问题,大部分人并没有一念救苍生的能力,机会或义务。作为情绪与体验的消费者,对丰馐的“菜肴”,做品尝接受,攀比虚荣,本就理所应当。
只是如此结构完整,色泽饱满的作品,都尚且与黑暗无关。那些只在俗套故事基础上,额外添加些“和正常人三观不符”的调料的,就更风马牛不相及了。
.
什么是黑暗?
首先。羞辱死亡,欺骗背叛,痛苦残忍,悲剧疯狂等,都不是黑暗。这已然排除所有让如今观众直呼“太刀了”了的作品。如果黑暗的重点是执念或者毁灭,那最黑暗的作品就应该是:“一个人恨到极致,给宇宙炸了。”可显然并非如此。
实际上在后现代巨婴与资本的双向选择下,人们所谓“黑暗”,或该称为“黑色酷炫”元素的出现,往往都远比其余部分更“安心安全”。
.
像最开始提的“不正常作品”,出一次任务,队友是一定要全数死掉的。这稳稳的安全感让我甚至担心,如果哪次有个队员没有死。如同已经摆上桌的悲剧祭品突然开口说话,反而会有点恐怖。
又如网文里的父母,要是没有迅速领盒饭,反而时不时出来叨叨几句跌味十足的刻意恶心人的指导,那才是类型作品的黑暗降临。
.
至此,已浮现出我对黑暗的理解,即,对某种你毫不怀疑接受的东西的打破。
“接受的东西”无疑问可以是否命题。
此表达的关键在于“打破”,而打破的前提是树立。就像单纯指鹿为马的怪事只值得一笑,可当你通过舆论接受到“尚书没必要给无名小卒站台”的理性言论,和证明“虽然乍一看像鹿,但骨骼,拓扑处处为马的详实有据的对比图”后,内心渐渐接受其是马时,再通报那只是鹿。才足以脊背发凉。
.
而树立之物,可以本就存在于故事之外;也可以依附于故事(仍需要与真实有部分联系)。但一定是相对读者而言的,最终为观众所接受的。
对现实里坚信的打破,写满了历史的每一页,不必多说。
对后者而言,一个好的作品,会将引发“打破”的现象,从遥远地俯瞰,到屏幕内观察者的眺望,到屏幕内观察者的紧密接触......一步步拉近,直至击中屏幕外的你的确信。只有每一步都不断链,才能真的传达点什么。
而有的作品,表现就是:flag已久的同伴终于领盒饭了,主角要让“世界感受痛苦”。没有一环扣上的劣质作品,还能被冠以“黑深残”的标签来追捧,大可不必。
.
现编两个简短故事来说明:一个黑暗的故事可以没有任何伤害,乃至恶意的发生。
比如,两个润人朋友互相提携到了南美雨林走线,走到偏僻处,一个忽然看到山涧附近几个本地人给跌落“游客”的滑稽的土堆木牌。意识到不会有什么调查,“伤害必有代价”的无需怀疑 消失不见。于是便不自觉开始思考如果能拥有同伴携带的家底的可能性,也开始对同伴的小动作疑心重重。这样哪怕最后什么伤害都没有发生,也能细写成一个黑暗故事。
再比如,用一个人忽然获得无尽金钱的故事。来用欲望瞬间实现的方式,描绘一种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欲望消失的情形。如此,即使主人公乐善好施,没有出现什么反派,乃至什么恶意。也能加工成一个绝望而黑暗的故事。
.
最后,如果黑暗是对人毫不怀疑接受的,或源自此的东西的打破或解构。那光明自然是对人毫不怀疑接受的,或源自此的东西的确认或建立。
这么算来,作品的“黑暗”与“光明”竟有些求新和保守的意涵,也不枉武侠的传统反派都是“旁门左道”,正派都是“名门正宗”;好莱坞经典反派,其宏大理想必然伴随着破坏主角团们的小确幸......
.
正反派划分只是对黑暗与光明这两个创作要素的一个很片面的投影。绝大多数作品并不真的具备这两者的任一个。它们的“黑暗”只是便宜易传播的“黑色炫酷”;它们的“光明”,完全不足以还原现实中信念的复杂陈厚,更别提超越现实的建立诠释。
而优秀的作品,是至少具有其一的,而更多是两者兼具。
.
尤其是科幻作品,因为打破旧框架,建立新框架是科幻作品的最低需求。
(字数超了几十,楼下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30 20:06回复
    2L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9-30 20:06
    收起回复
      (接)
      举较为传播的三体为例,思想钢印的利用是黑暗,而出于意志保存火种是光明;面壁执剑是勇气与责任的光明,而人类“获救”后迅速唾弃之则是之前(现实的)人少有意识到的,理所当然的黑暗......
      如何辩证地处理两者,让光明不至于成为傲慢,黑暗不至于成为虚无,则是一部有深度作品价值观的核心。
      (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9-30 20:06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9-30 20:07
        回复
          在作品里面要突显某些要素,对比总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纯黑与纯白都缺乏波澜和戏剧冲突,点上一丝异色才能让画面足够“刺眼”,而优秀的作品总能做到阴阳调和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9-30 21: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