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安时治伤寒主要是从病因、发病入手,并结合体质、地理、气候等进行探讨,他承前人之说,认为伤寒的病因是“寒毒”,只不过是由于感受邪气的时间、地域、体质不同,而表现出伤寒(指狭义伤寒)、中风、风温、温病、湿病、暑病等不同的证候。 他在《伤寒例》有关论述的基础上予以发挥,强调一切外感热病的共同病因是“毒”,虽然“毒”有阴阳寒热的不同属性,临床表现也有中风、温热、暑湿与急缓轻重等多种多样,但只要抓住了“毒”,就抓住了一切外感热病的共性,说明治疗外感热病应重视“解毒”法。另外,他又指出“凡人禀气各有盛衰”,“寒毒与营互相浑”,“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己,怯者则著而成病矣”。认为寒毒虽已侵袭人体,但其能否发病,则取决于素体强弱与正气盛衰,而且在毒气“从化”的倾向上,庞安时也强调了素体的决定意义,认为“假令素有寒者,多变阳虚阴盛之疾,或变阴毒也;素有热者,多变阳盛阴虚之疾,或变阴毒也”。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以内因为根据的认识,颇有辩证法思想。同时,他还认识到外感发病与四时气候、地域居处密切相关,同是感受寒毒,冬时即发为伤寒,因春温气诱发而为温病,因夏暑气诱发而为热病,因暑湿诱发而为湿病等,都因四时气候变迁而发生不同的病证。不仅如此,居住在山较多地区的患者多中风中寒之疾,平居者多中湿中暑之疾,说明发病与地域居处也有关系。 庞安时对伤寒治疗,虽宗仲景法则,而善于灵活变化,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治,在治疗上也有不少宝贵经验,丰富了伤寒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