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医庞安时对祖国医药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历史已有记载,他的传闻逸事在浠水民间代代流传。
相传,有一年大旱,浠水城郭乡杨家铺一带瘟疫流行,可庞安时发现他开的方子在别处灵验,而在这里就不灵了。他来到这里一看,才发现这里的村民吃水、用水不分开,都取自污秽不堪的塘堰,要解决问题,必须立即打井。于是,他找到在当地行医、一个叫杨可的弟子,师徒二人一起上山寻找水源。他们两人走到一个山坡下,庞安时在一颗小树边停下来,见树旁的密密草丛,高兴地说:"你看,这么干燥的天气,此处却不断涌出清水,这不是找到了水源吗?"杨可大喜,送走老师之后,按老师的策划设计,开始在此打井,同时请来石匠。将白石打成石井圆圈,一直从井底码砌到井口,共用了72个圆圈,砌成一眼深层泉水井,此井水质清洌。他再用此水煎药给病人服用,果然,药到病除。当地村民取水食用后,男女老幼个个红光满面,疾病全无,齐赞庞安时师徒为他们做了件大好事。于是大家计议,请来一个石匠,在石碑上刻上"庞公井"三个大字,准备立在井边,当庞安时听说这事时,立即赶来劝阻说:"井是你们杨家人开,供大家用,怎么把功劳记到我的帐上呢?要是给它取个名,就叫它杨井"。
如今,"杨井"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相传,有一年大旱,浠水城郭乡杨家铺一带瘟疫流行,可庞安时发现他开的方子在别处灵验,而在这里就不灵了。他来到这里一看,才发现这里的村民吃水、用水不分开,都取自污秽不堪的塘堰,要解决问题,必须立即打井。于是,他找到在当地行医、一个叫杨可的弟子,师徒二人一起上山寻找水源。他们两人走到一个山坡下,庞安时在一颗小树边停下来,见树旁的密密草丛,高兴地说:"你看,这么干燥的天气,此处却不断涌出清水,这不是找到了水源吗?"杨可大喜,送走老师之后,按老师的策划设计,开始在此打井,同时请来石匠。将白石打成石井圆圈,一直从井底码砌到井口,共用了72个圆圈,砌成一眼深层泉水井,此井水质清洌。他再用此水煎药给病人服用,果然,药到病除。当地村民取水食用后,男女老幼个个红光满面,疾病全无,齐赞庞安时师徒为他们做了件大好事。于是大家计议,请来一个石匠,在石碑上刻上"庞公井"三个大字,准备立在井边,当庞安时听说这事时,立即赶来劝阻说:"井是你们杨家人开,供大家用,怎么把功劳记到我的帐上呢?要是给它取个名,就叫它杨井"。
如今,"杨井"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