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篇西方人写的研究银梦的文章,B站上刚有翻译: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7206437,可以去看看。作者从LGBT社群视角出发,分析了银梦创作对性少数群体文化的挪用,提供了一种视角。受此激发,我在这里就我的视角分析银梦流行背后、它的独特文化特征。
银梦能流行的首要因素就是各式有趣的本篇——剧情奇异、演技迫真。这种“有趣”几乎能使人忘却本篇的“性少数群体的性消费品”这一身份。作为银民,我们喜欢银梦首先就是因为它“有趣”,而本篇的性质又使它具有亚文化的独特魅力。但这种看似单纯的“有趣”是值得分析的,从中我们可以导出银梦社群的独特性质。
“有趣”或“可笑”意味着对常态与主流的背离,正如狗咬人不好笑、人咬狗才好笑,被取乐的行为与主流思维定式所期待的行为间往往有明显差异。取乐隐含着被取乐者的弱势地位与无害性:它处于被主流标出与孤立的地位,取笑它并不会招致什么后果;这与霸凌很像。
银梦社群借由从本篇中取乐,将本篇(连带其背后的性少数群体)附上了“可取乐”这一属性。这种属性隐含了以下推论:本篇及同性恋群体是小众的、无害的(这里的无害是指群体是边缘的、失权的)、非主流文化的,因而它们是可取乐的。这种推论不是自然的,而是在一次次对本篇的取乐中被逐步建构起来的:本篇是可笑的,因而男同是可笑的;因为它们是可笑的,所以它们是小众的、无害的。这并非基于逻辑的推论,而是基于重复的、对联想的强化。这种建构过程是隐式的,可被视为主流对边缘群体的某种抵抗与压制;它也是螺旋式的:取乐过程建构了对象的小众、无害与怪异,后者又确保了其可被取乐。
综上,银梦文化的显性主体是从本篇与二创中取乐,但其背后隐含着主流文化对边缘群体的怪异化与无害化。然而,不能认为是完全就是这种文化运作赋予了银梦社群以独特的魅力,本篇的迫真演技、丰富的二创、独特的社群氛围以及历史性要素都应为其流行负责。
从这种“取乐”的分析中可看出,银梦处于一种既非主流、亦非小众的夹缝地带:银梦关注同性性消费品、下三路与排泄物,这显然不是主流文化;但也因其并非真正小众、而是隐式地与主流站在一起的性质,银梦民才能借主流的靠山、以边缘群体为取乐对象。银民常常强调自身为‘homo’,这实则突出了其‘非homo’的事实:正如正常男性不必时刻强调自身为男性,银民通过这种“扮演homo”的行为既将自身与主流分隔,又暗示自身并非真正的同性群体。下面基于这种特殊的“文化夹缝”的性质分析社群特征与大势所趋。
银民为何拒斥盈利与小鬼流入?这可以将银梦当作一个一般性的非主流社群进行分析。对盈利的拒斥实则是在防范金钱所代表的分配体系,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体系——从“创作力崇拜”到“金钱崇拜”,而后者在银梦中意味着短平快与引流,因为这是利用各式怪异的本篇牟利的最快手段。对引流小鬼的排斥同理,二者在根源上相通:不希望社群被侵入、权力被外界或“主流”夺走。同时,银梦社群不像ACGN粉丝社区那样有强力的原著,更多将重点放在各种二创上,导致社群不具有金字塔式的严格权力结构,继而转向威望、人情、灵感这样更弹性但也低效的评估与赋权体系,为社群独特的氛围作了一定贡献。
更有趣的是对“大势所趋”的分析。为什么会大势所趋,为什么我们担心大势所趋?既然“亚文化”是指那些不被主流接受、仅在小范围流行的文化,为什么我们又担心一般通过的涌入,这不是矛盾的么?这就可以从上文提到的“夹缝”性质中得到分析。银梦的内核绝非真正的小众文化。假如大家真的喜欢“把同性后辈邀请到家里并下药”或是“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大堤下把XX涂满全身”,完全不用担心大势所趋好么?即便这样的猎奇行为吸引了来自主流的眼光,这也绝非“银民”与“小鬼”的关系——前者是“小众”与“主流”的关系,是非对称的、迫害的、对抗的;后者是(相对)对称的、混同的。关键在于,银民并非真正的边缘群体,而是在主流内核(奇异化同性恋)下取乐边缘群体、借由消费独特的污秽素材将自身与主流分隔的夹缝群体,只是其主流性被内容的独特形式所掩盖了。
因而,银梦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它只有通过取乐与迫害独特的对象才能将自身与主流分开,而这种猎奇性与其主流的内核又随时可能招致大势所趋。互联网用户的口味总是周期性地变得猎奇,作为银梦护城河的怪异性也因而会周期性地反而成为其大势所趋的魅力所在。
当然,曾经的幼苗如今已枝繁叶茂:银梦今非昔比,社群有了自己的独特氛围,创作内容与形式也日益丰富,其源头几乎消失不见。这一过程中,社群的参与者与迫害对象产生共情与认同也是自然的,正如我在上一个帖子里提到的,长久的互动与参与会使目标嵌入自我概念。既然大势所趋永远都在路上,那就不要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它,维护氛围、加强创作、准备迎接冲击,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银梦能流行的首要因素就是各式有趣的本篇——剧情奇异、演技迫真。这种“有趣”几乎能使人忘却本篇的“性少数群体的性消费品”这一身份。作为银民,我们喜欢银梦首先就是因为它“有趣”,而本篇的性质又使它具有亚文化的独特魅力。但这种看似单纯的“有趣”是值得分析的,从中我们可以导出银梦社群的独特性质。
“有趣”或“可笑”意味着对常态与主流的背离,正如狗咬人不好笑、人咬狗才好笑,被取乐的行为与主流思维定式所期待的行为间往往有明显差异。取乐隐含着被取乐者的弱势地位与无害性:它处于被主流标出与孤立的地位,取笑它并不会招致什么后果;这与霸凌很像。
银梦社群借由从本篇中取乐,将本篇(连带其背后的性少数群体)附上了“可取乐”这一属性。这种属性隐含了以下推论:本篇及同性恋群体是小众的、无害的(这里的无害是指群体是边缘的、失权的)、非主流文化的,因而它们是可取乐的。这种推论不是自然的,而是在一次次对本篇的取乐中被逐步建构起来的:本篇是可笑的,因而男同是可笑的;因为它们是可笑的,所以它们是小众的、无害的。这并非基于逻辑的推论,而是基于重复的、对联想的强化。这种建构过程是隐式的,可被视为主流对边缘群体的某种抵抗与压制;它也是螺旋式的:取乐过程建构了对象的小众、无害与怪异,后者又确保了其可被取乐。
综上,银梦文化的显性主体是从本篇与二创中取乐,但其背后隐含着主流文化对边缘群体的怪异化与无害化。然而,不能认为是完全就是这种文化运作赋予了银梦社群以独特的魅力,本篇的迫真演技、丰富的二创、独特的社群氛围以及历史性要素都应为其流行负责。
从这种“取乐”的分析中可看出,银梦处于一种既非主流、亦非小众的夹缝地带:银梦关注同性性消费品、下三路与排泄物,这显然不是主流文化;但也因其并非真正小众、而是隐式地与主流站在一起的性质,银梦民才能借主流的靠山、以边缘群体为取乐对象。银民常常强调自身为‘homo’,这实则突出了其‘非homo’的事实:正如正常男性不必时刻强调自身为男性,银民通过这种“扮演homo”的行为既将自身与主流分隔,又暗示自身并非真正的同性群体。下面基于这种特殊的“文化夹缝”的性质分析社群特征与大势所趋。
银民为何拒斥盈利与小鬼流入?这可以将银梦当作一个一般性的非主流社群进行分析。对盈利的拒斥实则是在防范金钱所代表的分配体系,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体系——从“创作力崇拜”到“金钱崇拜”,而后者在银梦中意味着短平快与引流,因为这是利用各式怪异的本篇牟利的最快手段。对引流小鬼的排斥同理,二者在根源上相通:不希望社群被侵入、权力被外界或“主流”夺走。同时,银梦社群不像ACGN粉丝社区那样有强力的原著,更多将重点放在各种二创上,导致社群不具有金字塔式的严格权力结构,继而转向威望、人情、灵感这样更弹性但也低效的评估与赋权体系,为社群独特的氛围作了一定贡献。
更有趣的是对“大势所趋”的分析。为什么会大势所趋,为什么我们担心大势所趋?既然“亚文化”是指那些不被主流接受、仅在小范围流行的文化,为什么我们又担心一般通过的涌入,这不是矛盾的么?这就可以从上文提到的“夹缝”性质中得到分析。银梦的内核绝非真正的小众文化。假如大家真的喜欢“把同性后辈邀请到家里并下药”或是“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大堤下把XX涂满全身”,完全不用担心大势所趋好么?即便这样的猎奇行为吸引了来自主流的眼光,这也绝非“银民”与“小鬼”的关系——前者是“小众”与“主流”的关系,是非对称的、迫害的、对抗的;后者是(相对)对称的、混同的。关键在于,银民并非真正的边缘群体,而是在主流内核(奇异化同性恋)下取乐边缘群体、借由消费独特的污秽素材将自身与主流分隔的夹缝群体,只是其主流性被内容的独特形式所掩盖了。
因而,银梦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它只有通过取乐与迫害独特的对象才能将自身与主流分开,而这种猎奇性与其主流的内核又随时可能招致大势所趋。互联网用户的口味总是周期性地变得猎奇,作为银梦护城河的怪异性也因而会周期性地反而成为其大势所趋的魅力所在。
当然,曾经的幼苗如今已枝繁叶茂:银梦今非昔比,社群有了自己的独特氛围,创作内容与形式也日益丰富,其源头几乎消失不见。这一过程中,社群的参与者与迫害对象产生共情与认同也是自然的,正如我在上一个帖子里提到的,长久的互动与参与会使目标嵌入自我概念。既然大势所趋永远都在路上,那就不要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它,维护氛围、加强创作、准备迎接冲击,这才是我们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