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吧 关注:1,097,268贴子:7,786,071
  • 0回复贴,共1



我们这里只讨论杂记原文,因为无论是所谓“据传”“什么记载”都是不能迎合原文的,我们想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使原文合理化。原文只是说邻舍,根据我们刚才的推断,无论匡衡是否是在什么大户人家下工作,他穿的都是邻舍的壁,我们也同样不知道他究竟住所是什么样的,难道邻家有田有院子,他是跑人家院子里看书?以及重要的一点,邻家晚上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是亮着灯的。通常来说,我们碰到一个问题,一般思考三个方面,问题本身的事情是怎样的,问问题的人是怎么想的,我的立场和想法是什么。而在面对文章,一个人提出问题,一般来说我们要思考这几个方面,主角如果是真实的会怎么想这些问题,作者怎么想的,问问题的人是怎么想的。要是它合理化,作者如何知道匡衡穿壁之事?文中没有描述,但是在人们口中却演变出来各种传说<诸如穿壁被发现后,感动了某某某,然后又如何>,此类前后逻辑矛盾说法,遇到这类说法时应当反问<既然他如此好学,为什么不去到处问别人借灯而是穿壁。为什么明明有更简单方法却去穿壁,而且穿壁后才感动而不是借灯时感动>。总而言之,文中并未提及如何知道此事,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合理化。为什么作者知道,1.匡衡自己说的,2.邻居说的,3.路人看到的,这三个可能指的是事情最初从何地传出的,123都会经过百姓相传最后到作者那里。我们将发现,如果使事情最大合理化,邻居亮灯为什么匡衡知道,为什么邻居要亮灯,为什么匡衡会穿壁而放弃诸多更优解。1.2.3,合理的解释便是2,因为匡衡穿壁之事涉及2的利益,而事实只会伤及2的利益。也就是说,如果是1,匡衡大可不必欺瞒他人,3同样如此,当然3主要原因是路人即使只是一个看到勤学孩子感动而去了解实情的人,也没有必要说一些对自己没有利益的谎话。那么2的可能性就极大了。
正因为邻家知道自己晚上亮灯,哪个屋子亮灯,邻家对外编的故事也必定有其原型,也是为了掩瞒某件涉及匡衡的事情。而若要依照原文之意,大概匡衡应当是贫寒卑微之人,什么事情需要顾及这样一个地位卑微的人。回到文章,匡衡是持着书籍的,而西汉纸章绝未普及,毋宁怎么想,匡衡手持着是类似书的事物,竹简或者布匹。无论如何邻家编的故事里不得不加上了匡衡以及书的存在,那么说,很有可能,有着第三者目睹了事情大概的经过。故事是邻家放出去的,第三者看到了模糊而又可能左右邻家利益的事情。也似乎可以断定这间屋子也是不会有窗户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02 23: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