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吧 关注:319贴子:187
  • 2回复贴,共1

【州域形势】唐(尧)虞(舜)三代(夏、商、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昔黄帝方制九州,列为万国。或曰:九州,颛帝所建,帝喾受之。
    【注】颛帝九州,据《帝王世纪》、《通典》: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幸村按〗即《禹贡》之夏九州。
    尧遭洪水,天下分绝。
    舜摄帝位,命禹平水土,以冀、青地广,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又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州东北、辽东之地为营州。《书》曰:“肇十有二州”是也。
    夏有天下,还为九州,《禹贡》所称,其较著矣。
    冀州 帝都也,三面距河
    济、河惟兖州
    海、岱惟青州
    海、岱及淮惟徐州
    淮、海惟扬州
    荆及衡阳惟荆州
    荆、河惟豫州
    华阳、黑水惟梁州
    黑水、西河惟雍州
   
    夏都安邑,其后帝相都帝丘,少康中兴,复都安邑。



IP属地:山西1楼2010-08-23 22:36回复

        殷商革命,《诗》称“九有”,因夏之制,无所变更
        契始封商,相土迁商丘,仲丁迁嚣,河亶甲居相,祖乙圮于耿,盘庚迁殷,武乙徙朝歌,所谓“沬邦”也。


    IP属地:山西2楼2010-08-23 22:3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周既定鼎,亦曰九州,属职方氏。
          东南曰扬州,山:会稽,薮:具区(太湖),川:三江(松江、娄江、东江),浸:五湖(太湖东岸五湾也)。
          【注】水弥漫而滩浅者曰薮,漥下而钟水者曰浸。
         
          正南曰荆州,山:衡山,薮:云梦,川:江、汉,浸:颍、湛。
          河南曰豫州,山:华山,薮:圃田,川:荥、洛,浸:波、「氵差」。
          正东曰青州,山:沂山,薮:孟诸,川:淮、泗,浸:沂、沭。
          河东曰兖州,山:岱山,薮:大野,川:河、「秭的禾旁换为氵」,浸:卢、潍。
          正西曰雍州,山:岳山,薮:弦蒲,川:泾、汭,浸:渭、洛。
          东北曰幽州,山:医无闾,薮:溪养,川:河、「秭的禾旁换为氵」,浸:淄、时。
          河内曰冀州,山:霍山,薮:扬纡,川:漳,浸:汾、潞。
          正北曰并州,山:常山,薮:昭余祁,川:滹沱、呕夷,浸:涞、易。
          后稷始封邰,公刘徙邑于豳,太王迁于岐,南有周原,改号曰周。王季宅程,文王迁丰,武王徙都镐。成王营洛邑,名曰东周,懿王徙犬丘,平王避犬戎之难,东迁于洛,即洛邑也。
          〖幸村按〗《禹贡》据学者考证当为战国时人所作。三代及以前所谓九州,其划分基本以山川河海为界,很难视为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区划。而儒家一般以为:“古者名山大川,皆天子使吏治之,而入其贡赋,是以九州川浸山薮,各在职方,不属诸侯之版。”所谓“共主”对诸侯,从经济角度讲,也就是接受“贡赋”而已。而周职方所谓“山薮川浸”作一般性常识了解即可。 


      IP属地:山西3楼2010-08-23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