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吧 关注:4,346,277贴子:17,080,539

我的江南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度


1楼2010-08-24 12:32回复
    刚从江南回来。七月份。几乎在江南呆了快一个月。
    从江南回来。在、便总想记下些什么。不为其他。只为着这样一份记忆。值得用一生去珍惜。
    西塘。杭州。乌镇。苏州。绍兴。上海。
    文字出去一些曾经看到的非常美丽的文字是引用的,其他均是我的记忆。因为我也是那样深深的爱恋着这个地方。所以,我想把我的爱恋一点一点的记录下来。
    图片除却一些我曾经拍过却现今无论如何也打不开的几个地方是我摘引,并会坐上标记。其余的均是自己拍摄。
    但愿江南也能够成为你的爱恋。这是我的江南。也是你的江南。
    


    2楼2010-08-24 12:33
    回复
      2025-05-24 04:34:44
      广告
      江南。不沉之舟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
         江南啊故乡,那是多少人出发的借口,也是多少人归来的理由。
         吴侬软语。莺飞草长。杂花生树。纸醉金迷。也许远走,历史已经为我写下了一万个理由。但归来,却只需要一个借口。也许只因她叫江南。只为着这样一个地方,她有着一个太美丽的名字。江南。便奋不顾身,飞蛾扑火。
         人们总是嘲笑那只扑火的飞蛾,只是有没有人想过,也许她的毁灭,便是对她的成全。
         你走的时候她默默垂首,无言甚至没有一声的挽留。你踏上码头她已在静静的等候。
         是不愿柔情使君终身误。还是她便信了你终会回头。凤冠霞披。金榜题名。你许她的承诺。可是她却摇头。任什么衣锦还乡任什么荣归故里。清风明月。清明巷口。教人立尽梧桐影。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月下的花开了,河水也涨起来了,带着野草花的气息,环绕着村庄潺潺的流过。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江南。又到了涨水的季节了吧。
         长成于斯,终老于斯,能读出这片青山的心事,也能听懂这绿水的歌吟。春播秋种,寒来暑往。渐渐的,你便是长在江南这颗树上的一片秋叶或一杆枝桠。又或许你只是这湖光里的一只青蛙。只是因着耐不住寂寞,便放歌江上。于是。这片土地上,便余音袅袅,音韵缭绕。
         《天青色》
         调色板。我将所有的心情抖散。混迹于间的墨迹渗透展开氤氲浓转淡。
         当青绿色的笔尖将乌黑色的边缘勾勒开。路在想天的色彩。水在等雨的重来。我在张望。你,到底还来不来。
         滴答。滴答。你的重围已挡不住她的侵犯。
         下雨天。城市间。还有一样的足迹。
         只是这里再也不是城市。我们在季节之外。在山水之外。也在阴晴和日月之外。
         只是可惜。你却不在我的想念之外。
        
         《断桥残雨》
         缘起。前世。相遇。今生。也许时间在这里便少了期限。
         于是。修炼一千年,一万年。那都无关。唯一可以惦念的。只有。
         清风。明月。细雨。冬雪。还有。你。这一切。必须有你。只要有你。那么,哪怕是历尽千帆,我终无怨。
         是妖。是仙。那亦与我无关。我只是人。我只是你的妻。再多的称谓我都不管。我只在乎做你的妻。
         断桥。这便是缘起。我们的相遇。邂逅在雨里。缠绵在伞下。
         这块清冽的石板。便是我俩的承载。
         承诺。哪怕只是一句生死相依。我都不需要了。因为有你。因为我知道无论历经几世轮回,我总是在你的心里。所以,我只要你活着,我只要你好。无论是生是死。我此生已然足够。
         相公,我走了。你要保重。
         相公,记得按时吃饭。米缸里剩下的米已经不多了,记得到邻巷的王二哥店里去置备。钱就在窗前的那个箱子里。还用着你给我裁的那尺红布包裹着。
         相公,孩子的衣服我已经做好了。放在进门靠窗的那个柜子里。只是不知道那尺寸合不合适。那样子孩子会不会喜欢。
         相公,下雨了。出门记得带伞。
        
         《苏堤晨起》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谁一袭青衣,独立于堤坝的这头。守候千年。
         燕子归时。恰便是这西湖畔,杨柳岸,雪堆烟。
         是谁在昨夜提前拉响平平仄仄的音韵。于是初晨我便已惊醒,漫步于这长长的生命堤坝。
      


      3楼2010-08-24 12:35
      回复
        在水一方
           周庄、同里、乌镇或者西塘,水乡的古镇在江南生长。
           在古镇上走一走,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江南,我们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精神和风采。水流在水里,风淡淡的吹着风。
           在这里,流水和流水,便把江南舞动得风姿绰约、灵秀飘逸。水袖轻轻一点。呼吸,便带着浓浓的水汽。氤氲。微笑。在唇边。
           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返璞归真。这水做的江南,这江南的流水啊。
           小桥。流水。人家。这就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这就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以来。
           西塘。
           汽车刚驶出高速路,我便醒了。原本灰蒙蒙的天空已经下起了斑驳小雨。
           浅浅的微蓝转变成了有些低沉沉的灰黑色,灰黑色的云雾里用天青色勾勒着。
           雨渐渐地下得有些大了,打在车窗上,一拍一拍的仿佛打着节奏一般的。我便倚在车窗上,隔着玻璃看那片雾蒙蒙的天青色的烟雨,隔着玻璃感觉雨点打在我的眉宇。低头。颔首。雨点打在平整的公路上泛起一点点的水花。顿时觉得仿佛身子被抽空了一般,我无法去言说这样的一份感动,带着风声,带着雨落。
           我们喜欢听雨声。
           从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到夜船听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从春潮带雨晚来急听到江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甚至留得残荷听雨声。深巷明朝卖杏花。
          
           我的耳际充斥着悠扬的雨声。一点。一滴。清晰的雨声放大再放大。那样强烈的音效在我脑海里盘旋。我依稀能够看到顺着石钟乳缓缓流下的水珠一点点汇聚成集。尖尖的嘴儿,胖胖的娃。滑落。滴答。与沧海与河流汇集。转瞬间交汇所迸发出的清亮。
           我就一直盯着车窗外,看着雨滴将湿润的道路砸出一个又一个不大不小的水坑。石板路上亦泛出翻青色,呈现着微微的深黑,却又清润得发亮。在雨水的洗礼下,仿佛如明镜一般澄澈。映衬出路旁的芦苇,随风荡漾。
           不一会儿,突然看到枫泾。这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某一次坐公共车时在车上看到的一个地名。画面沿着那条缓缓流淌的河流依次延伸。看到了那片青瓦白墙,看见墙角砖瓦上爬着的满满的青苔。看到了织作蓝印花布的姑娘,和那个坐在房前遥望着归路的阿妈。那一刻,我便记下了这样一个名字,枫泾。那一刻,我便知道,这就是我寻找了几世的家。我的江南。我的水乡。
           看到枫泾的那一霎,我便被触动了。无意中用起这样一个小镇,于是她便在我回来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身旁。当笔下的梦境突然撞击着视线。霪雨霏霏。窗外,烟雨蒙蒙。车内,心事苍茫。突然有种想跳车的冲动。这种冲动强烈得连一丁点的排斥都没有来得及膨胀便占满了我的胸膛。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行车绕着那个地方绕了几个弯道才缓缓的向着前方进发。抬首。西塘。
        


        5楼2010-08-24 12:37
        回复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不是这一刻恍然惊觉在梦中,而是我们已然沉睡了太久,这一刻才将双眼睁开。
          西塘。又名斜塘、平川。属浙江省嘉善县,为江浙沪金三角腹地。曾是古代吴越两国相争之地,故又有“吴根越角”“越角人家”之称。古镇虽历经千年沧桑,但仍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街道依何而建,民居傍水而筑,廊棚长长,古弄深深,小船悠悠。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我记得第一次邂逅西塘,便是在一本书上看到。书中写道,有时候一个地方的美,并不在于她建筑的古朴,景物的美丽,而是因为她透出的气质和你相符。喜欢一个地方,有时也并不是因为她美,而是因为她静,静得可以让你与自己的灵魂相对。西塘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脑袋胡思乱想的地方。
          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便知道,我是一定要到西塘去的了。有朋友说,你去了周庄去了乌镇去了那么多古镇,西塘去不去其实倒是无所谓了,都是差不多的模样。可是我却仍是坚定的说不。因为也许你曾经去过许许多多的地方,他们相似甚至惊奇的相同。但是你却选择了爱与不爱,只是因为她透出的气质和你相符或者不符。这就是我不辞劳顿,风尘仆仆的从一个地方赶向另一个地方的理由。当你站在这个地方,当你的眼中满满的印着她的影,当你从她的心脏中走过。你便会了解她,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来,亦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离开。只因为懂得,所以便情不自禁爱。于是我今天,才会站到了这里。
          


          6楼2010-08-24 12:42
          回复

            走进西塘,首先看到的便是这座古戏台。水上戏台。顾名思义,这便是建造在水上的戏台,一如水乡的人家一般,屋下是木桩相互支撑着,而房屋便在汩汩的流水之上。忽觉着这与凤凰的吊脚楼倒是更为相像。演员在台上演着。观众便在对面的石岸上观看。
            走过了江南那么多个地方,发现江南最多的除了水便是桥,除了桥便是街道,再数下来,也就是这古戏台了。不过像这样的水上戏台,倒是并不多见的。我很是喜欢戏台,闭上眼,总会觉着自己便是那彩衣着装粉墨登场的咿呀戏子。左手平撑,水袖自然下垂,右手那么一挥,水袖便轻嗒嗒的倚在臂上。脸颊对着右面这么一颔首,眼睑低垂,眼神带着些许茫然,便像是一汪看不见底的深潭。双膝微微一弯,鼓点便打将起来。七七呛咚呛。当鼓声那么一停,便咿咿开启袅娜着千古的唱腔,将那千古悲凉事点点诉来。
            戏如人生。我们总说他们在台下看戏,其实他们看的,又何尝不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呢?
            


            7楼2010-08-24 12:43
            回复

                  在西塘,我们最无法忘怀的要算上那条长长的沿河而建的烟雨长廊。这里的街道是临河而建,商铺的生意就在河边做成。往昔,水乡农家的出行以河为道,以舟代步,许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边进行,为此,这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便应运而生,代代传承,相沿成习。
                  天空时而仍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便沿着廊棚一路前行。在廊棚中行走,并无一丝风雨侵袭的感受,反而我们可以停驻在这经过岁月熏陶的黛青色里静静的静静的看着雨点一滴一滴的降落。我们只需要寻着安静的一隅,给自己一点空间,再留给自己一点时间。数着雨滴。一滴。两滴。数着数着,泪便落。
                  早已忘记,上一次这样安静的坐在一个仅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细数着一点一滴从天空的脸颊滑落的泪滴是在什么时候。总是这样固执的认为,雨滴便是天空的泪。所以,我珍重的数着那属于天空的记忆。数着数着,视线便这样模糊了。我伸出手心,轻轻的接住她的泪。凉凉的浸入心底。一滴一滴汇聚在一起。这是她们的重逢。亦是她们的相遇。然后,在这里,便可以开始走神。一个人,想许多。想人生,想命运,想奇迹,想自己,也想她们。就像我们知道的,西塘,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的脑袋胡思乱想的地方。
              


              11楼2010-08-24 12:47
              回复

                   在西塘,在河边,在长廊,在老街。
                    随意地走在沿河的街上,偶一回头,旧房子门前坐着的老太太嘴巴一蠕一动的,便以为是叫着你的小名。这时候感受江南。便有一种回家的亲切。
                    于是。泪水便开始夺眶而出。因为只有在这里,她才可以真正的卸下她所有的伪装。
                从来没有人了解过她。或者说。从来没有人会尝试着去了解她。
                    她其实没有那么坚强。独自一人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壳,然后一点一点的朝着彼岸爬去。哪怕需要经过幻灭,她也执着。因为她已经一无所有。她的梦已经残破不堪。
                    她永远是那个无关紧要的人和事。总是独自一人在一旁完美的诠释着她的无关紧要。从来没有人在意过她。她可以是空气。可以是雨滴。接触到大地便已然老去。所以。她的生命与他们无关。她的喜乐忧愁也与他们无关。曾经。她也日日等待。只是。当每一次的等待幻化成空白。她便学会呆在一个最安静的角落里夜来闲听雨,风起拈落花。
                


                12楼2010-08-24 12:49
                回复
                  2025-05-24 04:28:44
                  广告
                  由于比较懒,我的旅行心得写得比较慢。便慢慢的将这些或者那些记录下来吧。


                  16楼2010-08-24 12:59
                  回复


                    17楼2010-08-27 12:18
                    回复

                      其后,便是永宁桥。那,便是桥上的风景。
                          这便是烟雨长廊的尽头。甚至可以说是西塘的尽头。这时候。我们便会想起那首诗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其实,我们对于终点,总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祈盼。这种祈盼带着些许的宿命感,却是我们无法排外的甚至让我们感动与生俱来的亲切。我们会在黄昏时分,沿着长长的铁轨漫步。一直朝着铁轨的尽头,两条平行线相交的那个契合点走去。我们也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抬头看着天尽头的夕阳一点点落入山头,抑或是坐在沙滩上看着海平面一点点将夕阳吞噬。这便是天的尽头。山的尽头。海的尽头。我们还会静静的去思索人生的尽头。生与死便仿佛成为了人生最神秘的论题。
                          在上路的时候,我们便成为了夸父。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上路的那天他已经老了,不然他不会去追赶太阳。
                          我们从不停歇追逐尽头的脚步,仿佛在路的那边便有着最为迷人的风景。可是往往当我们到达那个地方的时候,我们会失望的发现其实我们追逐的回眸只不过是我们行经路上的风景。于是有人选择失落,当场便坐下大哭。有人选择摇摇头,继续走。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以尽头作为梦的源头,又以尽头作为我们最终的祈求。
                          哪种方式我都不予评说。只是站在永宁桥上,我却觉着,这份祈求来得真实来得恰切。
                          两岸的屋檐房栏清晰的倒影在碧绿的水影之中。映衬着倒影便成了一波碧影。悠悠晃晃。远处是乌篷船,是石桥,是垂杨柳树,是梦境,是江南。
                          于是我回望着我走过的路。路的尽头是天。路的尽头也是岸。水天一色。我突然便恍惚了终点与起点的概念。那里是我的起点。可此时她便也是我的终点。就像日与夜便也只有太阳升起的那道海平面的一线之隔。所以这世间没有绝对的概念。也许。只为着我们彼此的成全。
                          这时候。我想起了沈从文先生的那封情书。
                          再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庆幸。
                      


                      18楼2010-08-27 12:21
                      回复

                            西塘的商铺众多。其实,如今水乡里的商铺已遍是琳琅。
                            不知曾几时起。繁多的商铺已经占领了江南的土地。他们在一点一点的侵蚀。侵蚀着古镇原有的模样。侵蚀着枕水人家那份浓重的质朴与典雅。
                            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小店倒是有的。只是倒不像这遍地都是。只是在某条街巷上或者桥边或者某个拐角处。总有着这样一些人家卖点柴米油盐酱醋茶。经营些许日常居家的物事。再来。便也只是一些人家坐着时代相传的手艺便在自家屋里或店里经营的。并不求什么利润,道也不在乎太细致的经营。不过只是为着打发日子,经营着这项不可遗失的历史似的。这时。他们仿佛便如世界遗产的看护者一般。因着他们的执着。才留给我们那份对前世的追探。
                            每每到达一个地方。我总会精心的走遍大街小店寻着这里特有的事物给亲人好友带些回去。如今的商铺,大多卖的都是大同小异甚至是城市的礼品店里都可寻着的事物。若是如此,我又何必千里迢迢的赶来呢?于是便在叹息声中一家一家细细看去,找着那些我印象中的西塘印记。找着那些还未走远的故里亲情。这时候。这些事物只因带着西塘的风韵。才足以让我驻足。然后流连忘返。
                            刚走进烟雨长廊不久,便看到一家商铺卖着一些竹刻。泛着黛青色的微带乌黑的两片竹片粘成一片。竹片上刻着西塘的模样。这两片竹片可以分开留以两人配饰。便似城市中那些同心链子一般,你心一半,我心一半。老板说可以在竹片上刻字。便叫我想一行字刻上去。还在踌躇中,不知送与谁好。便不知该刻些什么字。突然,便心念一起。也顾不得赠予和人。便在纸上写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时候。老板和老板娘便笑了。今天卖了五队,写的便都是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八个大字。
                        我也不禁笑了。竟有这样的巧事。原来我们都念着这白头偕老的誓言。是啊。谁不希冀能与相爱的人携手老去。谁不希望你便是我的地老天荒。
                        接过老板刻好的竹片。我便将它慎重的收了起来。也许这便是我们此后的。地老天荒。
                        只是。此刻的你在海角。我还在天涯。
                        


                        20楼2010-08-27 12:25
                        回复
                          西塘尾记:与西塘的相遇便是在这天青色的雨季里。我感激上苍予我与江南的第一次相遇便是在这样的雨季。离开西塘时,我已经醉了。天空又下起了来时的雨。坐在回去的车上。我又想起了那段话。
                              有时候一个地方的美,并不在于她建筑的古朴,景物的美丽,而是因为她透出的气质和你相符。喜欢一个地方,有时也并不是因为她美,而是因为她静,静得可以让你与自己的灵魂相对。西塘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脑袋胡思乱想的地方。
                          


                          21楼2010-08-27 12:25
                          回复
                            临安纪事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眼角犹自带着昨夜的泪光,便匆匆向杭州赶去。
                                甫下车,便迷失在了雨里。
                              
                                我们走向杭州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句不平常的话来:优美是不可拒绝的沉溺。
                                对那些走过西湖的人来说,太容易遭遇优美了。湖光与山色。暮霭与晨曦。烟柳与画桥。就在那泪眼朦胧时抬眼尽处便是我们无法拒绝的优美。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忽而让我们想起柳永来了。话说柳三变的那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得金人挥兵南下。虽说是野史戏言,也掩不了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既然不能躲避不能拒绝,那么就只能沉溺了。
                                从西湖的原始最初到西湖的从前以来。他们便在这里驻足,然后沉思。大笔一挥,便将一抹山水勾画得动人心魂。以至于千年后的我们,走过西湖,也不能自拔。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为此湖。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平湖秋月。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映月。
                                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
                                走过西湖,我们便想起他们来。任意记起一个深藏在心底里的杭州故人的名字。想着你是来拜访他或者他将要来探望你。
                                白娘子或者苏小小。白居易或者苏东坡。林和靖或者岳武穆。秋瑾。于谦。西泠印社。苏堤。白堤。杨公堤。
                                我们吟诵着那些带着水汽氤氲兀自袅娜了千年的诗句醉在这西子湖畔。我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酒不醉人人自醉。视线便模糊起来。
                                杭州叫做临安的时候,我一定是西湖画舫中的书生。有如《花间集序》称:有绮宴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
                                立尽烟雨。沐雨绵风。咿咿呀呀的唱腔便随着西子湖畔的清风缓缓扬起。烟雨之中,是谁的萧歌煮水一袭白衣,洗尽一世铅华。
                                朦胧中便是那个锦绣罗裳的女子端着晨起苏堤湖畔杨柳枝头采集的那一抹露珠煮的清茶蹀步而来。我便撑坐起抖一抖洁白的羽袖素手接过她递的茶碗举案齐眉。襟袖上绣的那枚彩蝶双双归去新点红妆。
                              
                                杭州人说,这西湖呀,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这各种讲究庆幸的倒是都叫我给撞上了。那年的雪湖之素裹柔润犹自在眉眼。便遇上这烟雨朦胧的小径云台。雨滴垂帘漾起湖心涟漪点点碧波泛去。满塘荷花恰逢时立尽清影亭亭净植。暮色时分悄坐于西子湖畔等着黄昏一点点褪去霓妆露出本来模样。暮色四合。心事渐暗。寂寞月华水一样漫上来。
                                犹记得那日暮色下的心境。我们已经太久没有这样正式的等待过夜色。我们遭遇过黄昏。然后便这样无知无觉的步入黑暗。生活的忙碌让我们连一个回眸都不舍得赋予便将黄昏一点一点挥霍开去。然后便是归家。居家。甚至连抬头看一眼月光的机会都不再拥有。我们抬头看到的。只能也只可能是天花板。彼时已是月落乌啼。却再也没有一叶扁舟留与幽人闲看江枫渔火了吧。
                                春色明媚。看一塘烟柳,品远处眉山如黛。时人幽赏这山色空蒙,斟上一杯隔年孤山幽梅枝上集的新雪泡的一品西湖龙井。茶香弥漫之间淡看这水光潋滟,细品这柳浪莺啼。
                            


                            22楼2010-09-03 16:41
                            回复
                              2025-05-24 04:22:44
                              广告
                                  细雨迷蒙。湖光山色笼罩着薄薄的一层光晕。烟水之上仿似附着一层薄薄的轻纱。泛着水汽的氤氲蒸腾向上。在晨光中分开了层次的薄淡,映衬出了那份疏离淡雅。这样的弥蒙使西湖平添了几分暗淡与冷漠。艳丽就在这层疏离之中成为妩媚。这时候的西湖。便是游人不可抗拒的优美。
                                  冷月如霜。风景是时隐时现的风景,心事在棹响声里荡开。清风明月。白露横江。今夕啊何夕。恍惚间便有了一份今生注定的感觉。月下。相遇。曾记在几世的轮回里,与君把盏和声,丹唇轻启,酒入愁肠。范公腹中化作相思泪。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飞雪连天。雪后的西湖是清冷而开阔的。松松的白雪皑皑附着于西湖之上,便化得这山水也一般柔软起来。雪后的西湖是静谧的。褪去了往昔的繁华绮丽歌女画舫。便剩下了她的本质与原来。清清瘦瘦的山水,心情也是淡泊而爽洁的。所谓超然物外,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观殆无虚日。
                                  行走在杭州的街道,我忽然感叹,杭州,是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我们走街窜巷,我们信步而行。霓虹也好,锣鼓也罢。灯光掩映之下临安仍是临安。穿行于其间的日子里,从内心里升腾起的那股闲适在骨子里开始泛滥。然后成灾。
                                  忽然记起那句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我会陪你去看细水长流。原本也以之为然。却发现原来真的有这样的风景让我们倾尽一生都无法看透。最起码杭州是。临安也是。
                                  这里的风景足以将四时掩去。居住在这样的城市里。除了遭遇优美,便只剩下沉溺。行走在西子湖畔,我想到了这样一个词语。地老天荒。终是谁与谁的地老天荒。在这里。守着一个人。然后一起老去。
                                  由是这样的风景。由是这样的心境。杭州人便于寄情山水乐此不疲。访山泛水。便幻化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共同呼吸。一同承载着命运。为着这个,明朝时候高濂特地写了一部《四时幽赏录》:
                                  春时幽赏: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保俶塔看晓山。西溪楼啖煨笋。登东城望桑麻。三塔基看春草。初阳台望春树。山满楼观柳。苏堤看桃花。西泠桥玩落月。天然阁上看雨。
                                  夏时幽赏:苏堤看新绿。东郊玩蚕山。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压堤桥夜宿。湖心亭采莼。晴湖视水面流虹。山晚听轻雨断雨。乘露剖莲涤藕。空亭坐月鸣琴。观湖上风雨欲来。步山径野花幽鸟。
                                  秋时幽赏:西泠桥畔醉红树。宝石山下看塔灯。满家巷赏桂花。三塔基听落雁。胜果寺月岩望月。水乐洞雨后听泉。资岩山下看石笋。北高峰顶观云海。策杖林园访菊。乘舟风雨听芦。保俶塔顶观海日。六和塔夜玩风潮。
                                  冬时幽赏:湖东初晴远泛。雪霁策蹇寻梅。三节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中玩雪。山头玩赏茗花。登眺天目绝顶。山居听人说书。扫雪烹茶玩画。雪夜煨芋谈禅,山窗听雪敲竹。除夕登吴山看松盆,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这应该是最早有关杭州的旅游指南了。
                                  郁达夫说:秋后的西湖,自中秋节起,到十月的前后,有时候也竟可以一直延长到阴历十一月的初头,我以为世界上更没有一处比西湖再美丽,再沉静,再可爱的地方。
                                  郁达夫说这话的时候,环抱在西湖一带的青山,叶子已经稍稍染上了微黄。
                                  只是,我们心中的西湖在秋天之外。我们心中的西湖,仿佛也在季节之外。也在阴晴和日月之外。当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字里行间。当我们从工笔写意的山水花鸟之中,当我们从真草隶篆的铁划银钩中体会西湖,西湖仿佛就是我们寻觅了千年的爱恋。然而,当我们走进西湖,眼前的这一片湖光山色,竟然让我们觉得有一点依稀和生疏。
                                  走过西湖我才发现,我们行经的是我们心中的西湖。伴着朝代更替,随着历史变迁,融于诗词歌赋,始于故事传说。那是我们珍藏在心底千年来的梦。西湖梦。一个悠长而遥远的梦。   
                                  当我们离去,我便明白。我仍是未曾来过这里的。她便如一本书,我还未曾打开扉页,就已合上末章。于是她便仍清晰并且完整的存在于我每个醒着或者睡着的日夜里。我仿佛来过。却又未曾留下些什么。这便是生命吗?
                                  便是朱自清笔下的。匆匆。
                                  岁月是一条流淌着的河,而西湖就是这条河流之上的一个码头或者港湾。潮起潮落。船来船往。时间的交替。命运的更迭。忘了吧。在这里。我们选择了沉溺。
                                  坐在这一座茶楼,泡一壶清茶,就一缕清风,追怀一代文豪挥挥洒洒的风流。
                                  然后,春末夏初。
                              


                              23楼2010-09-03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