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动物世界吧 关注:51贴子:512
  • 11回复贴,共1

干员原型考证015:罗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新西兰这边在庆祝Guy Fawkes Day,邻居院子里都是烟花点燃的声音,一个人待在房里放朴树的歌空嚎了几嗓子。外面是稀稀拉拉的焰火映着海湾,照不透远处的一片漆黑,房里的人造光源照着自己的键盘,多少有些惆怅。
但没什么好emo的,帖子要更,学习要继续,楼主连活动都还没打废话不多说,开搅!
规则还是一样,在306个干员中用随机数比对prts名称升序,进行原型鉴定以及干货科普,重复就重新d,争取能每一贴都多多少少能拓宽大伙对身边干员的了解!
fw百度加载不出图片


好,今天是一百个浣熊冷知识(雾)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23-11-05 16:39回复
    本着贴子的构造,先上个图


    为什么顶上的浣熊有海虎战纹
    没什么好说的,罗宾是浣熊。


    IP属地:澳大利亚2楼2023-11-05 16:43
    收起回复
      楼主曾经做过一个白雪的考证贴,作为白鼬,yj给出了“阿纳缇”的分类,因此楼主当时以为这是鼬科物种的分类来着。


      只要yj后面不发电,阿纳缇这个种族指的应该就是鼬总目的所有生物了。至于为什么叫阿纳缇... 我不道啊?

      截图自维基百科(赞美维基百科,虽然我不能拿你来当注解参考资料)
      旁边是乌萨斯和,额,好像布丁被分成了阿戈尔来着。
      帅yj


      IP属地:澳大利亚3楼2023-11-05 17:20
      回复
        浣熊,又名干脆面,垃圾熊猫,可以说是北美的吉祥物,下水道的战神,树洞的所有者,等等等等。几年前刷视频看到一个加拿大的老人每天晚上拿淀粉肠喂后院的浣熊,每次一坐到躺椅上就会被特别胖的浣熊淹没,挺好玩的。

        在分类学上,浣熊隶属的浣熊科(这个翻译很具迷惑性,毕竟Procyonidae的拉丁原意应该是“前犬”之类的)与小熊猫和鼬类接近,并与熊有着较为接近的亲缘关系。浣熊科的生物其实不多,一共六属十四种,自中美洲向外辐射,且大部分种都比较普通-就浣熊这一个多到离谱。
        由于其分布广泛,浣熊分化出了22个亚种,其中一个已灭绝亚种在更新世的加利福尼亚出土,一个已灭绝亚种在二十世纪挂在了巴巴多斯,剩下二十个存活至今。落基山脉以西的区域由于地理条件分化出了不少个亚种,佛罗里达以及Keys诸岛和西印度区域也形成了诸多被岛屿构造分离的亚种。南面,密西西比流域有着两个亚种,德州到墨西哥又有三个亚种。最常见的应该是东部亚种,跨越大半个北美洲从大平原一路进入加拿大核心地带。
        除此之外,不小心释放的浣熊已经抵达了日本和中欧。德国的种群本来用作产出偏黑的皮草,所以这个逃逸种群现在拥有较黑的毛色。

        P. lotor insularis,一种大型海岛浣熊
        浣熊的体型与它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浣熊个体可以达到26公斤重,但是一般都在5-12公斤。在城市环境中,浣熊的体长一般在半米左右。雄性浣熊一般比雌性浣熊重约15%到20%,北方的亚种一般比南方的亚种体型要大。浣熊的体重会随着季节大幅浮动,一只春季的浣熊可能比它最落魄的时候重一倍。
        这里提到了贝格曼定律:对于一个分布范围极广的物种,寒冷环境下的种群往往体型更大。支持者认为更大的体型是为了减小表面积-体积比,降低散热效率。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更大的体型能储存更多营养,可以更好的与同类竞争,等等等等。
        浣熊标志性的黑眼圈很可能是夜行性生活方式的产物,可以有效减少反光对它视力的影响。它的被毛极其厚实,主要由绒毛组成,而中间较粗的黑毛则用来辅助出汗降温。
        浣熊的爪子其实没有抓握能力,所以它们需要用两只手才能抓起东西。浣熊的爪子很特殊- 上面有一层很薄的角质层,遇水即变软,皮肤底下有繁杂的神经系统,而浣熊大脑皮层中,与体感相关的部分有三分之二被用来处理爪子上的反应。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浣熊会洗东西- 它们其实只是在水里软化角质层,然后狠狠的搓手里的东西来更好地感知,并不是要把什么东西弄干净。

        “看什么看?”


        IP属地:澳大利亚4楼2023-11-05 19:26
        回复
          真要说的话,浣熊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人类社会里独特的适应方式。
          在现代城市自北美大平原上拔地而起之前,浣熊的生活方式并没有现在这么多变。它们会在非繁殖季按两性分开,同一领地内可能会有多只当地的浣熊共同分享地盘,而外来的个体会被驱逐。它们强大的攀爬能力,灵活性,和游泳能力使得它们在密林和沼泽中如鱼得水,而体态优秀的模版也使得草原和沙漠成为了宜居的环境。在人类来临之前,浣熊就已经是一种极其成功的生物了,虽然在大部分今天的分布范围,浣熊种群的历史并不久远。

          沼泽地里的浣熊,小龙虾等无脊椎动物会占据它们食谱较大的部分。
          真正促成了浣熊如今的局势的,是城市。
          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城市并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对于大型生物来说,城市的夹缝完全不够它们容身,而对于大部分生物,城市里的污染可以直接致死,三步一应激五步一撞车,食物匮乏,还有恐怖直立猿虎视眈眈。但,浣熊是强大的。本用于在树林中闪转腾挪的能力现在让它们爬墙爬水管爬房顶,本用于在沼泽中漫步的能力让它们在下水道来去自如,杂食的习性和敏锐感官带来的判断力更是给予了它们一项神技:翻垃圾找吃的。浣熊的体型刚好大到不会被轻易消杀,而又刚刚好不会因为体型而活动受限。城市简直是替它们量身打造的天堂。
          是吗?

          城市生活带来的不只有好处。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于浣熊来说,它们只是在适应环境,而现在的环境适合它们生活。可是这个环境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环境,它很大程度上来自人类,而人类打造的环境不一定会预留出浣熊的位置。
          有一个来自某个微信公众号的故事值得分享:一所研究院附近活动着一只青年浣熊,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非常喜欢这只浣熊,但在几次喂食之后停止,毕竟是野生动物。这只浣熊并没有表现出自己觅食的困难,但它还是在几个月后被确认死亡。原因?它爬进了研究所,在电缆上触电了。
          或者,网络上众多的视频也可以体现出城市浣熊生活的冰山一角:遛狗的时候碰到浣熊,于是浣熊直起身做出威吓动作;倒垃圾的时候发现附近的浣熊又翻乱了垃圾堆;被携带狂犬病的浣熊咬了;楼层装修捅出一窝浣熊... 相似的故事每天都会在北美被记录下来。

          在马路中央被车碾过,又被涂上漆的浣熊
          毫无疑问,浣熊是成功的。它的种群如今遍布北美洲,随着人类城市的扩张与建设。这是人类世的新“环境”。令人唏嘘的是,城市也不见得能给浣熊更加优渥的生活条件。城市,从某种意义上,只是让浣熊的栖息地变多了而已。运气好的浣熊或许可以每天偷狗粮住在行道树的树洞里,而运气差的可能就只能在下水道里安家觅食。
          城市对于浣熊来说究竟好不好?
          或许,我们只能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比别的生物的情况强多了。


          IP属地:澳大利亚5楼2023-11-05 20:18
          收起回复
            同样,罗宾也被yj描写成一个平凡的,寻求生存的人- 为了父亲的病情铤而走险,来岛上工作是为了付医药费,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看电影。她的处境比感染者好多了,但在移动城市的阴影下,罗宾真的过得好吗?
            至少现在上了岛,肯定离最差的可能性又远了一些。
            今天就到这里啦!大伙要是在首页上看见了,一定要来关注水贴+3啊本吧目前主要是楼主的科普帖,同样欢迎发电和交流粥相关生物方面的东西!


            IP属地:澳大利亚6楼2023-11-05 20:24
            回复
              今天熬夜清完理智,刷了不少装置,一劳永逸。看完帖子,睡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1-05 2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