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血液病研究所吧 关注:37贴子:610
  • 0回复贴,共1

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最佳治疗期?哪些人血小板低会比较危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在临床上有区分急性期与慢性期,还有后续的难治期阶段。大多数疾病都讲究“病从浅中医”,意思是疾病在早期、轻微的时候治疗是最好治疗,也是最容易达到治愈的时候。

  ITP分为早期急性与迁延后的慢性。此病多发儿童,小孩子刚开始患病一般都是急性期。急性期虽然发病急,血小板也容易骤然下降,但是急性期治愈起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用药敏感度也比较高,如果把握好前6个月的最佳治疗时机,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恢复理想状态。特别是对于一线方案激素、丙种球蛋白、中医药等效果应答性比较强的患病群体。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很多会自动发展为慢性期,也就是说发展成慢性疾病了,到了慢性疾病的时候,虽然发病比较缓慢,比如这时的血小板是42,就会围绕这个指标迁延病情,会增加治疗难度。如后续某一阶段突然降很低,之前的用药无效,就要警惕是否向难治性发展。
  根据临床病例观察,此病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顽固,治愈的难度也会进而增大。

  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患病的早期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最佳的治疗时机,尽早治疗,争取在急性阶段达到治愈。切勿迁延拒绝看病,特别是对于板值较低的患者!
  有以下这些情况,你会比其他的ITP病人更危险
  一、感冒发烧
  感冒发热的发生跟病人的体质有关,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等引起,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而言,这一现象容易导致免疫紊乱波动,致使数值出现反复的情况。

  常见原本七八十数值的血小板减少病人,一感冒,一发热血小板就低到二三十甚至更低!
  二、高血压
  血小板减低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要除外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免疫疾病疾病引起,某些药物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包括部分的降压药。高血压的病人都需要日常服用降压药,因此对于并发高血压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会加重病情,如果考虑药物引起,可换用降压药物。

  三、高龄
  高龄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比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并发症风险,常见出血表现,也因为老年本身疾病侵扰较多,所以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药物的运用、剂量等会更局限,因此高龄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并不利。

  四、湿性出血
  除了以上的高危因素外,各种明显的出血症状和出血倾向无疑于是此病的直接性危害了,比如口腔血泡、鼻出血、牙齿出血、月经量多、尿血、消化道出血,颇为严重的当属颅内出血!
  对此,需要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明确不利因素,积极接受治疗,尽量避免以及减少高危并发症风险的发生,在治疗的同时,还需做好日常防护,饮食清淡为主,多吃薏苡仁、山药、芡实、藕等。

  对于已经发展难治阶段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长期指标低于十几个,甚至是个位数的患者,也不建议盲目高强度用药去冲击指标,以免给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稳定各指标至安全水平,远离内出血潜在风险,就是难治性ITP好的治疗结果!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知识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院中医主导、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治疗血液病,以此为基准,搭配院内制剂,单人单方,西医做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病程变化针对性制定诊疗方案。


IP属地:陕西1楼2023-11-06 09: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