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再说一下普通燕鸥的状况吧。
它们不像北极燕鸥那样,众多繁殖地和越冬地远离人类活动,因此更加经常被看鸟人看见。普通燕鸥极大的种群和极广的分布让它们不那么有灭绝的风险,因此被评估为无危。
但是其他近亲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拿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出来:Thalasseus bernsteini,中华凤头燕鸥。这是一个极危物种。现存的繁殖地只有隶属湾湾底下“福建省”(只有两个县,全是群岛)的连江县,靠近福建本土。它曾一度被认为灭绝,并且如今依旧在灭绝的边缘挣扎,当地渔民掏鸟蛋的习惯,在打渔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以及当地肆虐的台风都是这个摇摇欲坠的物种需要面对的天灾。它曾经在山东半岛有着可观的繁殖种群,但是目前...不好说,可能只是没有被发现。不过,该种的个体数量很可能低于50只。

杀马特造型.jpg
要想保护这样一个物种非常困难。它们的迁徙路线会跨越多个国家,从我国的繁殖地到菲律宾的迁徙路线上需要经过多个争议地区,而且不但大陆上的繁殖地基本彻底完蛋,这个区域的海岛同样也是开发的重点。对于需要在地上筑巢的燕鸥来说,这种形式的巨变无疑是致命的。同样,单纯在一个国家内部开展的保护也很可能被其他国家轻松的法律给彻底毁掉。
举个例子:印度尼西亚完全禁止了任何对前口蝠鲼的捕捞,为了旅游业带来的红利,但是隔壁的菲律宾哪管那么多?前口蝠鲼鳃耙的非法偷猎至今仍然是菲律宾渔民的一个经济来源,而环保组织基本不可能改善这一点。不管是双吻前口蝠鲼还是阿氏前口蝠鲼都是迁徙性的大鱼,这样下去,不是菲律宾被逐渐剔出迁徙的踏板,就是印尼的保护措施被菲律宾给彻底搅黄。
中华凤头燕鸥显然没有蝠鲼的运气:它甚至连至关重要的繁殖地都留不下几个,而它繁殖地独特的位置和迁徙的习性也导致保育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做什么。

新西兰就曾经有过一个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蓝鳍金枪鱼?在其他国家,抑或是公海,蓝鳍金枪鱼并没有多少保护措施- 三个物种不是数据缺失就是濒危,渔业和环保从业者都能看出来这个种群出了问题,但是依旧在捕捞。南方蓝鳍金枪鱼在国际评估下比大熊猫要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可是日料店根本不会管大型海洋生物的安危,或者它们体内巨量的重金属

在一段时间前,“南方蓝鳍金枪鱼保护委员会”,简化为CCSBT,在多个国家或渔业群体之间成立,所有成员国统一达成了共识,并出台了一系列共享的政策,目标是在十二年内把南方蓝鳍金枪鱼的种群恢复到原来的百分之30。是的,它只有五成的概率能让种群恢复至百分之30,但是这仍是进步。

其中,小日子过的不错的人们是该委员会最注意的成员,官方网站甚至有英日双语,楼主深刻怀疑只要把小日子管好了,种群暂时就有救

扯远了,回到燕鸥。对于迁徙性的物种来说,保护往往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它迁徙路上的所有踏板都需要对这个物种有所保护,才能让物种有恢复的希望。这很可能需要的并不多,少扔点垃圾,到海边不要乱跑掏鸟蛋,管好自己的猫狗或者管好流浪猫狗...这些都可以拯救一个物种。

幸运的是,普通燕鸥现在的日子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