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宗罪吧 关注:165,076贴子:1,911,212
  • 4回复贴,共1

南大案推理之“黑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南大碎尸案,这个过去27年的谜案,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似乎没有任何希望能破了。
这也是广大网友的普遍观点。
网上流传的各种凶手、过程、动机猜想、推理五花八门,但太过笼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更多只是一种多年后对无解谜案的意难平。
似乎并没有一种推理,是立足于当下、用可实现的手段破案的目的上。
当然,如果谁说用现在的条件和现状,去破解27年前无人证、物证、监控……任何线索的案子,听起来就是天方夜谭。毕竟这么多年过去,警方都毫无进展。
但是,有一种另辟蹊径的思路,应是警方和广大网友都没有考虑过的方向。
我把这个思路类比为“黑洞”。
众所周知,黑洞是人类无法直接观测到的超大天体。目前人类只能通过各种观测手段,间接探测到。
而南大案,就像是刑侦领域的“黑洞”。
既然无法直接探索出来,能否用某种巧妙的方法间接探测到呢?
我所说的这种方法,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所以,在讲述这个方法之前,我想先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某种不那么常见的特殊心理。
这是一种“事件重演”心理。
一般见于战胜恐惧、重演满足的人群。
第一例:
某人异常艰难地通过驾照考试后,经常会想象、或者真实回到曾经考试的地段,目的是感受战胜艰难和恐惧后的成就感。
第二例:某人曾经买切糕时受到惊吓,发誓再也不吃切糕;可等到安全后,又常常特别想吃切糕,远超出了对切糕本身的喜爱。
这两个心理案例,都有一定的事件“重演”性。
都是重演“战胜恐惧”、享受满足感;第二例,虽然不是自己战胜的恐惧,但也是在借助外力战胜恐惧后的重演,类似斯德哥尔摩效应。
回到主题上来,南大案的凶手,是否也有这种事件“重演”心理呢?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大惑不解,甚至嗤之以鼻。
上述两个案例,主角都是正面的,或者是“受害者”人群;怎么能和南大案凶手相提并论呢?
我们不妨抛开表面形式、性质,而追求某种相似的本质。
这个相似的本质就是—重演战胜恐惧。
我们不难想象,凶手在刚刚犯案后,人之常理,本能上应有一定时间的恐惧心理。
再继续推理:凶手经历恐惧后,由于自身的某种特性,心理发生扭曲,战胜了罪恶恐惧感,开始碎尸。
后抛尸部分到闹市区垃圾箱。
对于这个抛尸地点的选择,
网上大致有两种推测:
第一种:时间来不及,怕被发现,情急之下,匆匆就地抛尸。
这种推测,个人认为很牵强,不合逻辑。
既然怕被发现,就不应该出现在闹市区。
第二种:对警方和公众的挑衅。
我认为这是相对合理准确的推测,也是关键所在。
对于凶手来说,这是他战胜恐惧后的艰难“杰作”,怎么可能甘心泯然于众、寂寂无名?
就像我们平时好不容易买了一件新衣服,怎么能甘于锦衣夜行?怎么也得在人群中大加显摆、嘚瑟。
不然对不起买新衣服的艰难。
这也类比于前述两例的心理:好不容易战胜恐惧、艰难考得驾照,不甘轻描淡写过去,再回去曾经害怕的考试路段,感受嘚瑟和成就感;对曾经的恐惧,也是一种无声的“挑衅”,潜台词好像说:你再来让我紧张啊?驾照都已经到手了!
切糕一例,也类似这种心理。潜台词好像“挑衅”说:你再来吓我啊?现在已经很安全了,我就大大方方、买便宜切糕吃。
综上所述,于是,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南大案的凶手,是否也会反复回到曾经的抛尸地,感受那种扭曲的嘚瑟、挑衅、成就感呢?
他可能会满足于:他已经很安全了,谁都抓不到他。他就看着曾经恐惧过、害怕过暴露自己的受害者尸体(抛尸地可以象征尸体),再也没有恐惧了。因为谁也破不了,谁也不能让他暴露,因为尸体已经被处理得没有一丝线索了。
即便这么多年过去,这种扭曲心理依然可能是一种执念;依然可能重演。
所以,如果警方尽最大可能,调取安装监控以来,所有抛尸地点、所有时间段的监控;甚至包括可利用的私人录像,是否能发现凶手的身影?
这个身影的最大鉴别特点就是:反复出现、停留、观望、享受的姿态。
个人认为是有可能性的,至少是目前唯一有希望能破解这个陈年谜案的手段。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15 20:31回复
    那么多年了,当年毫无线索,现在凶手死了也有可能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11-16 07:08
    回复
      我干的 来抓我吧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16 16: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