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43,748贴子:12,100,483

论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备受文士追捧,并将其视作诸葛亮安贫乐贱,不求功名富贵的清高品格。但遍查各方史料,细究诸葛亮其人隐居荆州时的心态和行为,可知与其所言“不求闻达于诸侯”并不相符,甚至称得上是背道相驰。
1、琅琊诸葛
琅琊诸葛氏,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汉末丧乱,徐州倾覆,琅琊亦不可幸免,实乃诸葛氏危急存亡之秋也。而诸葛家族复能显赫于魏蜀吴三国,与诸葛氏崇尚刑名法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颍川荀氏亦凭借精通刑名,显赫当时。而诸葛亮本人对“刑名之术”亦有特别喜好,所研习者、皆法家经典。 (朕)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先主敕后主遗诏》引自《诸葛亮集》 刘备喜《六韬》、《商君书》;诸葛亮为后主撰写《申》、《韩》、《管子》,二人皆崇法术。诸葛亮治蜀,刑法峻急,为法正所非。有《诸葛亮报法正书》,辞令间颇崇法术。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所以,精通刑名的世家子弟,又怎甘心安贫乐贱,躬耕山野呢?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11-16 21:55回复
    2、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之父诸葛珪,为泰山郡丞,秩六百石。珪死,亮与叔父诸葛玄南奔豫章。玄死,诸葛亮隐居荆州,白身蹉跎,直至二十有七。诸葛亮不得出仕,有客观原因。因为叔父诸葛玄与刘表有矛盾。诸葛玄是袁术表奏的豫章郡守,而袁术与刘表视同寇仇。袁术在初平元年(190)勾结长沙郡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图谋独霸荆襄。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蜀书五 诸葛亮传》
    刘表就是王睿死后的继任者,很自然地倒向袁术的竞争对手袁绍,与袁绍、曹操合兵,痛击袁术。
    (初平)四年春,(魏武)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袁)术粮道。--《魏书一 武帝纪》
    诸葛玄作为袁术任免的豫章太守,在刘表眼中无疑是伪职。诸葛玄被新任郡守朱皓取代,南奔荆州,死于此地。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蜀书五 诸葛亮传》
    再提一嘴刘表在平定张羡之乱(198-200)以前,甚至无法掌控荆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遑论“隔空任免”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了。
    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魏书 刘表传》
    因此,诸葛玄的豫章太守,只能来自袁术的任命,与《诸葛亮传》记载相同。诸葛玄身为袁术故吏,实际考虑到袁术和刘表的恶劣敌对关系,是不可能也不敢去投奔刘表。诸葛玄虽然未曾投奔刘表,但确实曾经前往南阳。因为袁术与孙坚曾霸占过南阳,这里无疑存在袁术的故旧势力。因此诸葛玄在豫章太守任上,遭朱皓驱逐后,投奔南阳,不是“往依刘表”,而是“往依袁术”。
    (袁)术畏(董)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术。--《后汉书 袁术传》至于陈寿为何要写诸葛玄投奔的是刘表而不是袁术,原因为何我亦不知,我只知袁术僭越称帝,背反汉庭。而诸葛亮作为敌对家族出身的子弟,不受刘表待见喜爱自然理所应当。诸葛亮年轻时未必没有过出仕念头,但从相关记载及结果来看,必然是未曾成功。并且,不求闻达于诸侯中的诸侯,当特指刘表。所以,不求闻达完全可以理解为不得出仕。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11-16 21:56
    收起回复
      3、躬耕南阳
      所谓“隐居”,大抵是“好事者”自作声名的捷径。诸葛亮虽不得出仕,但其仕宦心态却日盛一日。“一步登天”的念头愈发强烈,喷薄欲出。看诸葛亮交游往来的对象,便可窥一二。孟建、徐庶、石韬、诸葛亮,号称一时俊杰,四子并称。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魏略》
      颍川贵刑名,汝南与颍川并称。崔州平是故太尉崔烈之子,避董卓之祸出奔南阳。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蜀书五 诸葛亮传》可以说,诸葛亮的“交友圈子”,完全由高级官宦子弟,与精通刑名的流寓士人。诸葛亮隐居躬耕南阳,却时常大发感慨、臧否人伦,最喜预言友人将来能够“做多大的官儿”,仕宦心态之强烈令人惊叹。
      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魏略》
      而这些青年子弟,共奉司马徽为宗师。围绕在其身边、形成一个“客籍名士交游圈”。
      司马徽,颍川人,避难荆州。而司马徽外号水镜,有趣至极。
      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襄阳记》
      水镜者,镜也,墨子非攻有云: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所以水镜之意则为此人擅长鉴别人伦,喜好臧否人物。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蜀书七 庞统传》
      客居荆州的“水镜党人”,其实与东汉末年世家子弟“清议纵横、臧否人伦”是一模一样的;都是门阀子弟利用“舆论”来“操纵选举”的手段。汝南许邵的“月旦评”即典型“清议行为”,影响甚巨,震动朝野,甚至引得曹操屈身下拜,以求大名。月旦雅评,试论天下!
      (乔)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世语》
      所不同的是,“清议派”是掌实权的,而“水镜派”则是失意的客籍子弟,不得仕宦而妄作大言。只具其形,不见其实。其本质,恐怕与“诸葛亮欲出仕而不得”相同。长期在这种圈子厮混,诸葛亮的真实心态可见一斑。所谓“不求闻达于诸侯”,仅仅指代与刘表的有隙,而非其甘愿安贫乐贱终老山野的实据。庞德公与徐庶荐贤于刘备,力荐诸葛。可见诸葛亮所谓的隐居,乃是“待价而沽”的捷径。若是真隐士,不慕功名荣华,知根知底的至交好友又怎会力荐?难道他们不知道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想躬耕南阳,终老山野吗?是真隐士,那么卧龙之名又怎可能闻名荆襄?所以,诸葛亮躬耕南阳,名为“躬耕”,实为待价而沽,欲平步青云,一飞冲天。
      看诸葛亮对刘备的“隆中对”便可知,其见识之精妙,眼光之凌厉,令人拍案叫绝。能够画策“隆中对”的奇才,当真愿意籍籍无名,碌碌无为,躬耕南阳,终老山野?如果仅因《出师表》的谦词,就被人认作“安贫乐贱、不求闻达”的超然隐士,那真是贻笑大方了。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11-16 21:56
      收起回复
        4、自诩管乐
        管仲、乐毅,皆强臣辅弱主,将相弄实权。
        诸葛亮隐居山野,一方面交游清议,一方面又不得出仕。以诸葛亮的才干,纵使不能一步登天(类似汉末诸侯的谋主地位),出任郡守等职务自不在话下。如果说诸葛亮资浅无名时隐居荆州、不得出仕,实属正常。那么其青年时的隐居,便另有内情了。内情便是诸葛亮欲寻弱主,即能包容尊崇自己的谦恭之主。
        (亮)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蜀书五 诸葛亮传》
        管仲是名相,乐毅是名将。这是表面意思。深层意思是管仲佐桓公,乐毅效昭王。
        桓公好色无德,昭王国贫民弱;且二君均有容人之量,能放权任人。管仲死、则齐桓败殁;昭王崩、则乐毅出奔。故管、乐之诩,实际隐喻:“强臣弱主,虚君实相”。
        诸葛亮苦苦寻觅的,是一个落魄且能包容自己,可使自己恣意发挥才干的“弱主”。
        刘备有识人之明、容人之量,且客居荆州,德薄力弱,比较符合诸葛亮的需求。
        但本质上看,先主坚忍不拔、世之枭雄;外表虽喜怒不形,内心却果敢勇毅。所以诸葛亮在刘备时期,虽屡建功勋,却并非独一无二。法正在世,便可胜诸葛半子。
        (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亮曰:“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蜀书七 法正传》
        诸葛亮真正大放异彩、权势滔天,恰恰是其辅弼后主刘禅时。
        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蜀书六 赵云传》
        刘禅尊崇相父,尽情放权,诸葛亮得以真正行“管乐之事”。这便是“自诩管乐”的实质。
        诸葛亮客居荆州,躬耕南阳,表面是甘于清贫,不求闻达;实际是望眼欲穿、自作身价;甚至借水镜党人臧否人伦的风气,替自己慕求大名,得以待价而沽。
        至于“不求闻达于诸侯”,不过是诸葛亮中年时追忆往事的自谦感慨。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11-16 21:56
        回复
          最后再纠正一点,诸葛亮联姻沔阳黄氏,而其岳父黄承彦与蔡氏婚,是刘表的襟弟。以此证明诸葛亮在荆州地位显赫。这种以现代化视角想当然反推汉末的情况是不合适的。刘表单骑入荆州,势单力孤,情非得已,被迫与荆楚大族合作,共治荆州。
          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乃单马入宜城,请南郡人荆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后汉书 卷七十四-刘表传》
          一个完全出于政治联姻、且无所生育的后妻(蔡氏),在刘表心中何等分量,不言自明(刘琮非蔡氏子,而是娶了蔡氏的侄女);而后妻的妹妹的丈夫的女婿(即诸葛亮),关系之远,更不必多言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11-16 21:59
          回复
            可以看出楼主花心思收集,但是只感觉倔强的逞嘴上威风。
            一句话怎么定义,你想的太多了。我喜欢摸鱼,是不是我就不工作了?
            我不求闻达于诸侯,代表什么?二极管思维不可取阿。


            IP属地:广东6楼2023-11-16 23:15
            收起回复
              刘备在荆州七年,都不曾听说过诸葛亮,,这还不求闻达于诸侯?至于荆州文人相传,那是文人,不是诸侯,没毛病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1-16 23:30
              收起回复
                养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1-17 00:17
                回复
                  刘备刚到荆州,诸葛亮才二十出头吧,过了六七年才出山,这期间不允许人思想发生变化吗?打个比方,读大学的时候不想考公务员,毕业当了几年农民工后,发现公务员好去国考了,这样的人不是一大把吗


                  IP属地:浙江9楼2023-11-17 08:52
                  收起回复
                    谦辞而已,还当真啊。那“不破楼兰终不还”还要纠结人家真的破楼兰了么


                    IP属地:希腊10楼2023-11-17 10:09
                    回复
                      搞清楚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目的是什么就好理解了呀。如果是曹操写给刘协看的,是不是一下子就全通畅了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17 20:26
                      收起回复
                        人家是自谦,不是看真假,而是看意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18 00:20
                        回复
                          吹逼就是当时的社会风气,诸葛亮吹嘘自己是管仲乐毅,向朗吹嘘马谡是圣人,庞德公吹司马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吹庞统诸葛亮是伏龙凤雏,庞统吹陆绩有逸足之力,吹顾劭有负重致远
                          吹逼是为了获得名气,但当你有名气了自然就会懂得谦虚,就像是现在的林道上台讲话,总是会抛出XX名人名言,最后来一句与诸位共勉之,其实这种人骨子里非常骄傲


                          IP属地:四川14楼2023-11-18 10:21
                          收起回复
                            曹操诸葛亮这两人确实偏法家一点,诸葛亮更甚,我怀疑诸葛亮投靠刘备而不是孙曹两家是因为他觉得在刘备这更能实现他自己这种更严格的法家政策,其他两家很难高位而且士族也更难对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11-18 17: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