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吧 关注:1,548贴子:5,575
  • 2回复贴,共1

然这已是后话。而吕夷简作为宋人“精神偶像”范仲淹的对立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然这已是后话。而吕夷简作为宋人“精神偶像”范仲淹的对立面,其“动有操术”的权臣形象,却已在三次斗争中逐渐深入人心,并因之奠定。
吕夷简的相业
“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然所斥士,旋复收用,亦不终废。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配食仁宗庙,为世名相。”——《宋史》
天下人敬爱范文正公,说明一个人为官是好是坏,老百姓往往都看在眼里。但若怀揣情感因素来看待范仲淹的对立面吕夷简,自然会在很多观点上有失公正。清人恽毓鼎在其所著《澄斋日记》中对吕夷简有一个“遇大事极能匡正”的评论,如果用理性的角度来读历史,以概括吕夷简的相业,应该说是非常恰当的。
宋真宗时期,有一次与吕夷简的堂伯父吕蒙正谈论起吕家小辈谁堪大用,他的回答是“有侄夷简,宰相之才”。作为宋太宗拔擢的状元宰相,为政风格以稳健著称的吕蒙正所言即使有王婆卖瓜之嫌,但总体来说自有其平允之处。凭借自己在地方上做官时的出色才干,加上吕蒙正的影响力,于真宗末年权知开封府的吕夷简到任后“治严办有声”,更是让宋真宗于屏风上加深了对他的好感,准备重用他。
不久以后真宗驾崩,由于即为的仁宗尚且年幼,故由刘后垂帘听政。可能因为仁宗皇帝有时没法早睡早起,刘太后就希望朝臣们能够单独朝拜她,时任宰相的是一代权臣丁谓,作为宋朝早期老奸巨猾的代表人物,乐于玩弄权术的丁谓在道理及私人角度上都是老大不愿意,因为一旦刘太后的小小心愿成真,就意味着她可以在名义上代替仁宗,本来算是同一阵线的刘太后、丁谓两人从此生隙。
朝廷正直之士被丁谓欺压多年,苦于找不到机会将他赶下台,眼见时来运转,他们“赖以为重”的副相王曾率先发难,在刘太后和队友闹矛盾的档口,用一道奏疏改变了丁谓专权的局面。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吃到大锅饭的宰执集团本想就此罢休,但丁谓可能是好运到头,人品耗尽,由于内侍雷允恭擅自更改真宗陵寝方位,担任山陵使的丁谓自然逃不了干系。朝廷委派吕夷简验治其事,配合着王曾一不做二不休的“内部动作”,丁谓最终落得个“俄窜崖州”的下场。当上宰相之前的吕夷简,在打击朝廷“邪恶势力”专权的战斗中,可算是居功至伟。
没多久,吕夷简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进入最高执政圈的夷简,除了在天书、崇道几个层面进行合理规谏等常规操作外,最能体现其“遇大事极能匡正”的,莫过于协调仁宗与刘太后的关系一事上。作为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原型人物,宋仁宗在刘太后去世之前都不知道自己亲妈是谁,其生母李氏在世时作为一介宫女,则以“未尝自异”的态度低调做人,即使默默去世后也仅仅是“进位宸妃”。
或许是处于女子的妒忌心,刘太后在如此情况下还想把李妃仅以宫女规格落葬。获知此事的吕夷简此时已经身为首相,他当着仁宗与刘太后的面表示应当将李氏厚葬为宜,把刘太后吓得半死,赶紧支开仁宗,和吕夷简尬聊装傻:“一个宫女死了而已,宰相你说啥我不懂。”吕夷简当场表示自己作为宰相,宫内宫外都有义务插手,气得刘太后差点给他按上个“离间母子”的罪名,好在吕夷简“屈伸舒卷”,提醒太后若是不想考虑刘家,自己也就不操碎这个心了,言下之意就是未来仁宗知道了真相,还发现自己生母未被厚葬,可别怪我吕夷简没吹过哨。顿悟的刘太后方才答应礼葬李氏。待到实际操作时,吕夷简还特地嘱咐内侍罗崇勋用皇后服入殓,且以水银实棺。这才让在刘太后去世后,亲眼见到棺内情况的仁宗感慨“人言其可信哉”、“遇刘氏加厚”。
倘若没有吕夷简“遇大事极能匡正”,纵使宋代的皇帝个人素质再好,恐怕在上述情况下也难免开展一系列追责活动,宫内朝外之动荡也可想而知。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评价:“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内外无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所谓内外无间,说的即是刘太后与仁宗的特殊母子关系,正因内外无间,宰执集团才有空间施展治国的才干。
吕范之交
“方寸隐微,虽未可测,然其补过之功,使天下实被其赐,则有不可得而掩者。”——朱熹
说回吕夷简与范仲淹,吕夷简第三次入相后,不计前嫌安排范仲淹与韩琦负责对西夏的战事。范仲淹因此面谢吕夷简,夷简回答:“夷简岂敢复以旧事为念邪!”这既是动有操术的证明,也是其宰相度量的表现。好水川之战,宋军大败,西夏李元昊在给范仲淹的信件中态度傲慢,以皇帝身份自居。不想让朝廷见到此信尴尬的范仲淹私自将信烧毁,朝内有人说范仲淹这么做应该被处以极刑,最终还是吕夷简赞其忠心可嘉替他解了围。
待到庆历年间,范仲淹自己身为宰相处理中书政事,知道了做大统领的困难,他在以参知政事身份去往陕西担任安抚之职的路上,与退休的吕夷简相遇于郑,面对“惟有过悔之语”的范仲淹,吕夷简告诫他想要经略西北,还是在朝中为便,想不到吕夷简会如此推心置腹、循循善诱的范文正公“为之愕然”。喜欢“搞事情”的欧阳修后来写《文正神道碑》,说吕、范两个人老了以后相处甚欢,即是因此之故。
庆历四年(1044),吕夷简去世,范仲淹撰写祭文:“得公遗书,适在边土,就哭不逮,追想无穷,心存目断,千里悲风。


IP属地:山东1楼2023-11-23 16:21回复
    这段选自什么材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2-06 23: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