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萼奇兰吧 关注:1,925贴子:4,811
  • 5回复贴,共1

这段拳论金不换:很多同门甚至老拳友,都把束展搞错了|形意秘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藏书铁萼府,继续形意秘传系列,摘要《形意镖师》中《月夜秘传》章节高浓度的知识论述。
——起落妙法反弓背,束展二字值千金


IP属地:山东1楼2023-12-12 22:23回复
    《形意镖师》章节:回来的时候,袁镜仪一路打着新学的“老鸡之形”,这套动作不轻不重,但相比其他拳势却都显得犀利凶猛。这一把拳是在独立之意下限制手脚蓄力,而纯以中节起落带动梢节的功法。心意拳之所以能凭空发力,都是靠这种严禁蓄势的硬崩发力练出来的。
    回想与人对战,自家专长似乎是贴身纵力,拳重步沉,张铤芳当年可算是近战无敌,连击毫无间隙,这是许多拳家都捉摸不透的。昨夜一路行拳,突然发现了其中奥妙,郭先生给自己调整的两把半拳,严禁自己有蓄力回返的微动。这就逼着身子硬崩发出力道。
    心意拳挨撞裹横即是此法的放大,而形意的夹剪犁趟又是此法的收缩。五行拳劲好似绷簧在身,这一下的崩发会产生一个四下崩炸的力道,落步自然沉重,而擎顶之力也会刚劲坚挺,以此法助伸缩,威力大增却不露行迹,此时的“后腿蹬”确实就不是蹬“分量”而是蹬“消息”了。


    IP属地:山东2楼2023-12-12 22:24
    回复
      果然是:束展二字一命亡。此时收蓄的强劲横力,才是真正的龙身之横。虎捕鹰捉,践躜坠落;鸡欺龙折,摇涮束裹。郭今奇临别之前传了自己未曾接触的“猴形”,却没有多讲一句,想猴形练得首先是个“灵”字,可如果内在这些硬性功力还没生成,得到了口诀也给想歪了。
      想练拳时先在广阔地,后在困顿处,而后又复归广阔地,其用意也是先利用天地宽阔,在心意上求个深远大气,而后在困顿处求得紧凑刚强。待自觉功力高时再复归开阔处,此时没了六面回音,平日里磅礴刚猛的势头顿时泥牛入海,而此时拳法规矩已经上身,再练习时,每寻回一步势头,便是得到一分功力。
      但是许多心意不坚的人,在气势被吸纳弱化的时候,他会找来其他方式弥补,有人就开始揉筋顶骨自行抗力,以此找回实在感;有人开始关注意念,自我催眠,假象顶着千斤气如虎如龙,靠着臆想欺骗自己,感觉愈深,背道愈远。


      IP属地:山东3楼2023-12-15 13:05
      回复
        想张铤芳是刚强的,不断寻人试手,至少没有委屈自己。再想张聚教拳时,借用二截梢子培养颤劲,也是一个正经的法子。若能先遇到二截梢子为敌,以拱腰杵拳的发力方式是无法崩展棍子的,如此或许会有所反思。但真正解决问题的,还得从自身出发。像这上了台阶的鸡形便是一个绝佳的法门。
        这一形硬性起腿,拧裹束展不到都无法保持平衡,逼着自己在立锥之地成就了六艺真身。而这一把动作迅狠犀利,越练精神越机敏,俩眼都好似往外蹿冒寒光,自然就避免了松散迟钝的发生。鸡有欺斗之勇;猴有纵身之灵。顺着这一腿,“霸王观阵”与“迎门铁臂”也有了新气象。
        郭老师,不曾有一句虚言。


        IP属地:山东4楼2023-12-15 13:05
        回复
          许多人不能快步辗转,不是腿劲不够,多是用脊有误。鹰捉把貌似斜栽势塌,得内涵者却知头尾一线,周身束展有方,再以龙形滚横参合,便明白了野兽之圆转纵横。想陀螺能转,靠得是轴正,舍弃了直,就是舍弃了辗转。实战必须照顾八面,这一关必须得过。
          含胸拔背,拔为竖直,合乎熊膀虎豹头。含为合扣,扣即伸肩,如此竖项背弓,发劲集中。半把横拳一开,扑纵之中的捆裹拦截也就有了,如此勇猛而不冒失,果真是:出手横拳无敌家。


          IP属地:山东5楼2023-12-15 13:05
          回复
            脊柱是传导劲力的,好似一杆大枪,要保持住原始弹性。练脊柱即是练承重而不失韧性的能力。但是练脊不用脊,脊椎之间有肌肉交错固定,最大的腰肌连着大胯,腰劲以腿为本源。功法上是借用手脚而成全了脊柱,四把锤大开大合有此用意。


            IP属地:山东6楼2023-12-15 1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