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吧 关注:872贴子:9,816
  • 5回复贴,共1

网传益阳出家陈玉成之子应为陈玉成族弟、从王陈德隆之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传陈玉成后代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益阳出家的儿子陈三元,另一个是移居藤县的孙子陈慎初。之前我写过一篇文,说这俩后代都是假的。本文不谈陈慎初(我仍然坚持他是假的),只谈陈三元,我现在认为他其实是陈玉成族叔从王陈德隆之子。


IP属地:美国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3-12-13 11:27回复
    知乎全文地址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1792729?utm_psn=1718231105377853441


    IP属地:美国来自手机贴吧2楼2023-12-13 11:30
    回复
      网传陈三元的故事主要源自80年代文章,包括《英王陈玉成之子——“遇缘和尚”》(藏筱春,《南京史志》,1985年第5期)《英王后裔流寓益阳经过》(藏筱春,《南京史志》,1986年第3期)《英王陈玉成之子陈三元》(周晓华,《益阳文史资料》,第二辑)和《英王陈玉成的两位夫人及其后裔》(黄汉超,《藤县文史资料》,第五辑)。根据这些文章的说法,天京城破后,陈玉成妻王氏被鲍超部下徐月祥掳走,王氏与陈玉成的儿子陈三元遂改姓徐,后在益阳栖霞寺出家。民国时期,益阳的光绪举人曾国英写文述陈三元事,刊于《申报》副刊。陈三元死后,其墓碑上刻字为“生于庚申十一月二十八日江南省上元县桂花巷金沙井陈氏子”。我此前指出陈三元之说破绽太多不可信,并武断地判定申报上没有相关报道,纯属后人捏造。
      昨日检索申报数据库后,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申报上确实有报道,但原始报道主角是从王陈德隆之子,且原始报道并不包含80年代文章中的诸多离谱情节,比如报道作者是当时在湖南搞教育的李云杭,不是什么光绪举人曾国英,毕竟曾国英不就是曾国藩弟弟曾国璜别名吗。我认为原始报道是可信的,但是后人(很可能是1946年的《益阳之胜地与名人》编者孙家杰)想增加故事吸引力,于是把陈三元父亲从陈德隆改为知名度显然更高的陈玉成,并添油加醋。后世又以讹传讹,最终成了网圈流传的版本。


      IP属地:美国3楼2023-12-14 05:39
      回复
        一、申报原始报道《幼成王探访记》
        以下为申报1928年4月29日号刊登的李云杭所作《幼成王探访记》。

        幼成王探访记
        李云杭
        十七年二月,予应益阳龙洲师范之聘,由省来益。某夕,与同事张曾诸君围炉谈话,始知有所谓太平天国幼成王者,在益城出家为僧。已多年矣。日昨好奇心动,特与张曾诸君驱车访之,与伊叙谈甚久,并承其赠以小照,归而为之记。四月十三晚十二时。
        洪氏以匹夫起兵,播荡天下之大半二十年,虽功败垂成,实开辛亥革命之先河。其丰功伟迹、信遗闻逸事,有足述者,惜事迹缺然。征之记载,类皆耀清室之武功,志士痛之。
        幼成王者,英王陈玉成之胞侄,而成王陈德隆之嫡子也(以下皆系据其口述而记之)。现年已六十有九,然精神矍铄,不类凡庸。伊咸丰十年生于南京,母王氏,南京富室王某之爱女。咸丰二年太平天国攻克金陵之日,伊母王氏(时年十三)投水,为洪军某卒所救。旋杨秀清选秀女,王氏被选入宫,后三年始嫁陈德隆,生幼成王。德隆先后率军与清军战,有功,封成王。后与清军战于黄州,失利,全军覆殁,德隆殉焉。天王悯其忠烈,即日锡封其子为幼成王。南京城破时,幼成王仅三四龄,时居南京城内之状元街桂花巷金沙井。母氏为曾国荃军小卒徐远益所掠,逼之同归湘,不得已从焉。
        伊母当国破家亡之际,悲苦万状。家中人纷散,仅有女婢一小使一人从之。搜家储蓄,尚存金筷两双、金扣两个,及地窖银六百余两,此外伊母与女婢之旧履中尚藏金七两,均为徐某所有。徐湖南益阳之桃花江人,于是举家随之以行,即于桃江落业,稍富翁焉。徐本无赖,骤得多金,酗酒博弈无虚日,家产渐次荡尽。伊母本人家闺秀,后为王妃,容德备具,遭此困诡,为幼成王述洪杨遗事,往往泣不可仰。幼成王悯母氏之悲苦,誓克勤克俭以持家。光绪二十九年伊母亡,时年五十五岁。幼成王从此厌弃世事,遂遁入空明矣(号遇缘和尚)。民国反正,清室崩溃,始稍稍露其事迹于外,闻者痛之。予昨与叙谈,伊述及母氏之际遇,有不忍言之苦,予等为之动容。现伊颇有资产,居益阳二堡之魏公庙,颇具人望。前区司令、现任益阳团防局长刘公梦龙,乃其第二弟子也。其生平大概如此。(不受酬)
        申报刊登的陈三元小像


        IP属地:美国4楼2023-12-14 05:39
        回复
          二、《幼成王探访记》可信度分析
          我认为《幼成王探访记》的说法比较可信,即陈三元确是从王陈德隆之子,分析如下。
          第一,《幼成王探访记》超出民国大众认知水平。
          民国时期大众对太平天国的认知水平很低,很难分清真伪史事,善战洪宣娇、多谋钱军师、写诗李秀成、义父石达开等讹传都在民国时期风行一时。太史泰斗罗尔纲老师说过,他当初之所以立志做太史考伪,原因之一就是民国时史料混杂,公众根本分不清真假。然而《幼成王探访记》却正确记载了从王陈德隆的名字。陈德隆其人在清太战事中并不出名,他的事迹只在原始史料中出现过一次,即1862年5月21日胜保关于陈玉成一行在寿州被俘的奏折。“苗景开见机关已被窥破,恐有他变,当即会同署寿春镇游击朱佩棻齐集兵练突起拘执,立予捆缚,并将伪导王陈士荣、伪从王陈得德[隆]……及其亲随伪官二十余人同时就擒……其伪从王陈得德[隆],已于寿城擒获时格杀。”[1]不论是在学界还是文艺界,从王陈德隆几乎没有讨论度。不说民国,现代爱好者都未必记得他。
          《幼成王探访记》又称,咸丰二年暨壬子二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实际上应是咸丰三年暨癸好三年,但太平军攻占南京是在当年年初,错记到咸丰二年暨壬子二年是可以理解的),不久后王氏入杨秀清东王府,三年后、也就是咸丰五年暨乙荣五年,王氏方嫁给陈德隆。现代爱好者普遍知道太平天国起初严格区分男营女营,1855年始开放男女通婚,王氏的经历正符合当时史事。可能所谓的杨秀清选秀女是指王氏被编入东王府附近的女馆,随着开放通婚,乙荣五年很多男女结婚,王氏遂嫁给陈德隆。然而现代爱好者熟悉的史事在民国时期并非常识,因为当时并无多少关于太平天国的系统论著。考虑到民国平均认知水平低下,如果当时一个普通人想编造一名女子在太平天国时期的经历,他很难编出女子的丈夫是陈德隆这种小人物、乙荣五年女子嫁人这种情节。甚至可以说,即使在今天,普通人如果不去查资料,也很难编出这种情节。
          第二,《幼成王探访记》的史事错漏情有可原。细心的读者想必已发现《幼成王探访记》存在不少史事错漏,但是太平天国灭亡时当事人陈三元只有三岁多,并不记事,他的母亲王氏作为女眷也不了解天国军政详情。等作者李云杭寻访到陈三元时已是1928年,陈三元年近七十了。由于时代久远,他记错很多细节是完全正常的,他的叙述也不存在大军师钱江之类纯属讹传的错误。关于《幼成王探访记》的错漏,具体分述如下。
          (1)陈德隆封号。李云杭记陈德隆封成王,胜保奏折、《求阙斋弟子记》与《平定粤寇纪略》均作从王。但是“从”和“成”在发音上比较接近,湖南方言也不太区分鼻音与平翘舌音,成王可能是从王的误音。
          (2)太平军攻占南京的年份。前文已述。
          (3)陈德隆死事。据胜保奏折,陈德隆随陈玉成到寿州后被苗练斩杀,但陈三元称陈德隆战死于黄州。可能王氏不了解详情,只是告诉陈三元1861年其父随陈玉成西征至黄州,1862年其父和全军一同葬送在寿州(实际上一部分人投降于苗练)。时日久了,陈三元就混淆了两件事。
          (4)陈玉成与陈德隆的关系。陈三元自称陈玉成胞侄,说明他认为陈德隆是陈玉成的兄弟。但考虑到陈玉成的年龄,陈德隆更可能和陈德才、陈学礼、陈朝旺等人一样,是陈玉成某个族叔。相应地,陈三元也就是陈玉成的族弟。或许陈德隆是陈玉成某个关系较远的族叔,王氏只知二人是亲戚,但不清楚具体关系,陈三元就更不清楚了。他凭常识推测陈德隆和陈玉成是同辈人,毕竟陈玉成的年龄相对他的官位来说,的确不合常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陈三元自称住在金沙井,我之前否认他的陈玉成之子身份正是因为这一点。陈玉成在天京有英王府,并且王府地址不在金沙井,如果陈三元真是陈玉成之子,他理应作为幼英王住在英王府里,而不是住在金沙井。但如果陈三元是陈德隆之子,他住金沙井反而就合理了。另据曾国藩女儿曾纪芬在《崇德老人自订年谱》中回忆,天京城破时,有人居住的王府多被湘军烧毁,唯独英王府因无人居住保存完好,曾国藩就选了英王府作为两江总督府官邸。这也侧面证明当时天京没有幼英王,以及天京留守的陈氏家眷不住英王府,可与陈三元的说法印衬。
          第三,《幼成王探访记》不符合普通人的虚构逻辑。普通人的虚构创作喜欢跟大人物挂钩,如《天国志》作者韦昌辉之子韦以成、手持天国实录的李秀成之子李征祥、足智多谋的石达开干女儿韩宝英、拿着什么印的洪秀全宠妃元妃等等,很少有人造假时特地找个小人物挂钩。事实上后人也是把陈三元身世改成陈玉成之子,原因无他,就是陈玉成名气比陈德隆大多了。毕竟这类虚构创作多少都是图点传播度,弄个小人物出来未免本末倒置。此外按照民国认知水平,陈三元完全可以大胆虚构。假如他自称陈玉成之子,几乎不可能有人戳穿他。但陈三元只是自称陈玉成亲戚,对于自己的父亲,他的说法却是民国大众并不知晓的从王陈德隆,这不符合虚构创作逻辑。我认为合理解释是,他没有虚构,他的确是陈德隆儿子。另外从他出生年月看(庚申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大约二破江南大营后陈德隆回天京造人了吧。


          IP属地:美国5楼2023-12-14 05:40
          回复
            三、陈德隆之子如何变成陈玉成之子?
            如前所述,陈三元生前自称陈德隆之子,那为何后来他被讹传成陈玉成之子呢?我认为源头在民国作者孙士杰。“关于遇缘和尚事迹,益阳曾国英曾述其来益阳始未,于1928年刊于上海《申报》;1946年,孙家杰编乡士常识教学资料时,遂志入《益阳之胜地与名人》。”[2]
            我手头没有孙士杰的《益阳之胜地与名人》,也没法去上海图书馆查阅复核。但鉴于民国文人添油加醋的尿性,我猜测孙士杰看过申报上的《幼成王探访记》,也知道陈三元生前自称陈德隆之子。但是陈德隆名气实在太低了,孙士杰为了宣传益阳,就把陈三元身世篡改成陈玉成之子。后世论者没有考察申报原始记载,只是采信孙的说法,最终以讹传讹,成了今天流传的版本。
            有趣的是,湖南作者藏筱春曾去益阳本地采访王氏改嫁后在徐家的孙子徐芝生,询问陈三元是否为陈玉成之子。徐芝生信誓旦旦地说人人都知道陈三元就是陈玉成的儿子,还说王氏从天京带回英王娘册封王册云云。[3]但对照申报原始记录后,我们就知道陈三元从来不曾自称陈玉成之子,当时人也称他为幼成[从]王,而非幼英王。所以说,考察口碑可信度时一定要谨慎。徐芝生的记忆显然受过孙士杰等人影响,以至于在他看来,他这个伯伯陈三元的父亲也从名不见经传的陈德隆变为名震江淮的陈玉成了。
            补充一点,我以前百思不得其解为何郭廷以会把陈玉成族弟陈聚成的封号记作成王。虽然陈聚成封王不奇怪,但成王封号真的不曾见于史料记载。现在看来,或许郭廷以看过申报上的报道,或者听人说过幼成王事,但他没有考察此事,只是在脑海里留了印象,后来他写作《太平天国史事日志》时就讹作成王陈聚成。郭廷以此书错漏不少,原因是出版年代较早,很多史料尚未发掘出来,且郭有时会混淆推论与事实。


            IP属地:美国6楼2023-12-14 05: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