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738,643贴子:15,292,446
  • 6回复贴,共1

晋书天文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一段提到了天穹说,这个经纬去南北指的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轨迹特殊点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2-27 09:00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2-27 09:03
    回复
      很熟悉但是没理解古人这个模型,黄赤交角倒是大差不差,不过没精确到分秒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27 09:07
      回复
        我崇拜司马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2-27 09:44
        回复
          虞耸的穹天论用的还是盖天论的模型,即【曲面天球盖在大地之上】。盖天论是老派学说,但在当时的天文学辩论中是倍受质疑的。最老的“天圆地方”模型已经被否定了(春秋时期曾子就质疑圆形的天穹盖在四方形的大地上四角会不吻合),后面也有人质疑是什么支撑天穹不塌下来的。
          虞耸主张大地周围是四海,空间中充满了“元气”,天穹像碗一样扣在大地与四海之上,因为“元气”的浮力作用不会沉下去(虞耸本人用的是奁作比喻,不过都是一个意思)。卯酉是指卯酉线(类比子午线),盖天论主张只有一个天极(类似伞尖部分),太阳绕天极运动,但日照范围是有限的(类似油灯的光照范围),只有转到卯酉线同侧,离中国足够近的时候才能带来白昼。虞耸结合观测结果主张【天极、地中、中国三者不在同一个位置上】,天极在“地中”以北,中国在“地中”以南。(传统盖天论认为【天极之下即地中,地中是传说中的昆仑山】)
          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模型认为太阳运行轨道是季节变化的,冬季轨道较低,夏季轨道较高,并结合观测结果给出了数据:【极北去黄道百一十五度,南去黄道六十七度】。这里的“度”不是现代的“°”,当时古人是以【一周天为约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一度定义为恒星每天转动的角度,换算一下的话各种测量数据与现代已经很接近了。
          不过中国古代球面几何跟三角学发展得比较慢,像“十馀万里”之类的距离数字都是根据一条错误的公式换算出来的,即【日影寸差千里】(理论基础是勾股定理),拿这个公式换算角度和距离。唐玄宗时期为制定《大衍历》,下令让僧一行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天文观测,观测点北至铁勒、南至交趾,推翻了这条错误的经验公式,也否定了盖天论的理论基础【天极出地度数固定为三十六度】。后续在历法领域盖天论已经被彻底放弃了,只剩下了一定的儒学意义。


          IP属地:内蒙古6楼2023-12-27 11:56
          收起回复

            地平论理论下的昼夜模型示意图,盖天论也是这样解释昼夜变化的。当然盖天论也有很多复杂的变式,楼主所说的穹天论认为天极和地中不重合,中国又在地中以南。还有衍生理论主张大地和天空一样也是曲面,类似两个锅盖叠在一起。


            IP属地:内蒙古7楼2023-12-27 1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