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昵商城吧 关注:18贴子:81
  • 0回复贴,共1

冬日养生秘籍:来一块平遥牛肉,暖身又滋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冬季节,小风吹得人迈不开腿,这时候,如果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牛肉,实在是暖胃又暖心的选择!
说到吃牛,中国人可太有发言权了,牛牛的中国人吃牛究竟有多牛呢?
从牛舌到牛尾,从牛眼到牛蹄,从牛肉到牛骨,还有牛下水,各式各样的“牛牛”菜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中国人不会烹饪的。一头牛牛来到遍地是吃货的中国,走到不同的省份,会有不同的“命运”,它会变成——潮汕牛肉丸、甘肃牛肉拉面、云贵牛瘪火锅、寻甸牛干巴、成都灯影牛肉......每一道牛牛菜肴,都展现着中国人卓越的美食智慧。

但要说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一句话发挥到极致的美食,还要数山西的平遥牛肉!
走进古老的平遥城,善于经营的牛肉摊老板,总是先割下一块牛肉,用尝一尝的办法招揽顾客,因为他们深知客人的心理,也深知平遥牛肉的味道会令客人满意。
一块上等的平遥牛肉色泽红润,味道浓郁,不开刀不出味,一刀切开,就是站在几米之外,也会浓香扑鼻,鲜嫩厚实的肉质,满足了中国人对肉类口感的极致要求!

在平遥牛牛还没成为“牛肉”之前,它们居住在气候温和宜人的黄河流域中游,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不仅漫山遍野都是草坡,还是纯天然的中草药场。
喂养它们的饲料也极为“娇贵”,吃的牧草中间夹杂着苜蓿、马莲、艾蒿、五灵子、苇芦、葛子花、地丁、小茴香、地骨皮等药食兼用的植物,这些都为牛牛们提供了优质的生长条件。

平遥牛肉加工的传统手工技艺,有一句“五个一”口诀,即“一块肉、一把刀、一撮盐、 一只缸、一口锅”,不加色素,其色红润;不用佐料,绵香可口。在加工工序上,则需要经过“相、屠、腌、卤、修”五大工艺流程。
相必健——相牛,从牛肉的筛选上,平遥牛肉保持着严苛的筛选条件。非病、非残、非犊之健牛,方选为本。目测肉牛无病、无伤残,年龄不低于四岁龄,牛体貌呈长方形或圆桶形,体躯宽厚、胸前端、尾根部两侧突出丰满。手压牛脊部、腰部、肋部、肘部有厚实戚,体重不低于 300 公斤者方可入选。
屠必静——屠牛时会使用“净、静、稳”的屠宰工艺。使牛血不渗入体内,保持色泽鲜艳的同时,让牛在宰前不过分惊恐、紧张,防止肌肉纤维因猛然收缩而造成的坚韧。

腌必足——老师傅宰牛后,会按部位切割整块牛肉,冬季每头牛切割16块,春、夏、秋季每头牛切割20块。肉块放置在案板,用尖刀划口,将平遥当地硝盐均匀地洒入刀缝中,反复揉搓促盐溶化。肉块分层入缸,添入“金池”之水,不加佐料,上用牛胃封顶,置于冷窖腌制。夏腌5-7天,春秋10-15天,冬季20-30天,期间翻动2-3次。
卤必精——在平遥牛肉传统的加工工艺中,“卤肉”工艺尤为重要。平遥牛肉有“老汤煮肉”的秘法。把大煮锅里的水烧沸,煮水须在原存老汤内添加,不加锅盖,好让异味和水分蒸发出去。然后将腌缸里腌好的肉块从冷窖中取出,按照大小厚薄耐熟程度分层依次入锅,牛油盖顶。用急火沸煮 2 小时,慢火炖煮 8 小时,其间按照软硬程度上下各翻动 3-4 次,最后灭火焖炖 2 小时,使肉慢慢熟化。把煮熟的牛肉捞出沥干,置肉案上晾干,或用肉钩挂在架杆上降温,直到冷却入库。老汤清渣去杂,以备再用。
修必正——这是最后一道工序,晋商自古以来一直秉持着诚信守义的原则,熟肉都要经过严格的分类整修才可出售。通过修整,去糟粕,留精华,整成形,最后根据部位、优劣划定价格。

在中医理论中,牛肉具有“补脾胃、益气盘、强筋骨”的作用。同时,现代科学的研究中也发现,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优势,蛋白质含量是瘦猪肉的1.03倍,铁含量是瘦猪肉的2倍多,但脂肪含量却不到瘦猪肉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平遥牛肉是秋季进补的好选择,既能用优质充足的蛋白质帮助人们度过难捱的寒冬,又不用担心脂肪过多损害健康,大家还不赶紧来上一块!


IP属地:河北1楼2023-12-27 09: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