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董宇辉再次成为热搜焦点。当然,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热搜上纷纷扰扰的小作文事件,而是更重要的事。
董宇辉的胜利
是一场价值观的胜利
12月3日,董宇辉出现在清华大学的课堂上,不是作为学生,而是作为一名讲师。他用全英文发表了演讲,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心路历程,激励了无数学子。
在演讲中,他对清华学子们说:“我长途跋涉,才能站在你们面前演讲。”
这个长途跋涉是多久?董宇辉用了10年。
众所周知,董宇辉原来是新东方的英语老师,随着行业的巨变,他跟随公司进行了业务转型,成为东方甄选直播间的一名主播,并因其渊博的学识和广泛的阅读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人物。
从三尺讲台上的默默耕耘,到直播间的侃侃而谈,再到如今清华大学教室里的自信从容,一路以来,他不卑不亢,闪闪发光,不知道打动了多少星光下努力前行的赶路人。
他通天晓地,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从英文到汉语,从历史到现代,上下五千年,他都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他的知识储备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更重要的是,他的成长经历给很多孩子的人生种下了一颗读书的种子。他文采飞扬的直播让无力者有力、悲观者前行,让众多愁苦迷茫的人看到了一丝曙光和希望。甚至抖音平台为其修改了规则,放宽了对他在直播间长时间不谈品牌的提醒和限制。
董宇辉的出圈靠的不是小作文,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良善、悲悯和才华。有人评价说,董宇辉的走红,是一场才华的胜利,更是一场价值观的胜利。
深以为然,那到底什么是价值观?
原来以为价值观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上了王禹博老师的《高级人生规划师》课程后才发现,价值观是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认知,它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价值认知体系,涵盖了人们对好坏、对错、值不值得等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我们常说,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价值观是抽象的,但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当孩子出现价值认知偏差时,父母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也许电视剧《少年派》中父女俩的一段对话可以给到我们一些教育启示。
《少年派》的教育启示
如何引导孩子回归读书初心
《少年派》里的林妙妙是一名高三学生,正值高考关键期,但此时她无心学习,一心只想做一名主播。此时,由张嘉译饰演的林爸爸与她进行了一段引导价值观的对话,堪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级别,可以作为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典范。
林妙妙:“爸,剩下的时间,我还能做什么呀。”
林爸:“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合时宜,努力可能会撒谎,但绝不会白费。剩下这四个月,如果你全力以赴,在你的余生,一定会记住这一段。”
林妙妙:“我觉得我考不上大学了。”
林爸:“考不上就考不上呗。”
林妙妙:“那要复读吗?”
林爸:“读,哪有复读一说。就是读一百遍也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爸爸看了你的全部直播,你活泼可爱,有想法有创意,但不隽永。绝大多数人在这宇宙中,都是砂砾,但有一些人,在这宇宙中,至少在这地球上,他能砸出一个坑来,比如说孔子、苏格拉底、爱因斯坦、埃隆·马斯克。”
林妙妙:“要是跟这些人相比的话,我可能永远都不会隽永。”
林爸:“十八岁的女孩,不要说永远。你如果把时间用在跟这些古贤圣人交往上,即便是不考大学,做网络直播,都会与众不同。现在网络上的一些观点,似是而非,博人一乐。这个月看过,下个月都不想回顾。你如果读了书,有了分辨力,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有了自己的观点,就不会人云亦云了。现在网络,流行那些语言,什么有钱任性,知道不知道古人早说过,家有千金,行止由心。膝行而行,以头抢地。君莫欺我不识字,世间安能有此事。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很精彩的构建了读书的价值观)
林妙妙:“老林你太有水平了,我要开始粉你了。”
林爸:“你不是粉我,你是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肯定女儿)你也可以,十八岁,你能用可乐瓶烤肉,能扎小丸子头,活泼又机智。如果你不缀读书,到了爸爸这年纪,那时候的你会韵中有慧,文笔留香。读书吧,孩子。”
林妙妙:“我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
林爸:“什么时候都不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翻译白话文是:别人付出一倍的努力就能够做到的,自己就付出百倍的努力。他人付出十倍的努力能够成功的,自己就付出千倍的努力。)
一番谈话后,林妙妙幡然醒悟,开始发奋读书。
与董宇辉做主播不同的是,林妙妙是在应该读书的年纪,沉迷于主播职业,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调整孩子的价值观了。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引导的家长。关于引导孩子读书这件事,如果家长都能够像林爸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的方式,效果将事半功倍。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剧中的林爸无疑为所有的父母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确保孩子在适当的年纪做出符合自身成长的选择。
小学生带“避孕套”进校园
老师的引导赢众人夸赞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眼中的第一个航标。
同样的,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言行,也是孩子求知路上的明灯。
近日,江苏盐城一位姓徐的教师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情是这样的:徐老师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班上有一名孩子带了一个避孕套到班上,在同学们面前“炫耀”。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将“避孕套”与“小学生”联系在一起,似乎是一种道德上的越界和不知羞耻。于是,很多人“谈性色变”,对这些事情羞于启齿。毕竟孩子在懵懂的年纪,对很多事还处于一种模糊的认知状态。看到同学掏出来一个避孕套,周围同学的脸上露出了鄙夷之色。
幸好,徐老师是一位很开明的老师。她不仅没有批评那个带避孕套来学校的孩子,也没有含糊其辞地三缄其口,还跟孩子们大大方方地普及了一场“性教育”课程。
接下来我们看看徐老师是如何巧妙地给孩子们导入价值观的。
她首先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成人用品,是关于“性”的东西。看到台下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眼神。
徐老师继续说:但是“性”这个事,从来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它使我们的生命得到延续,我们都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此时已导入一个价值观)
短短几句话,就把一些遮遮掩掩的事,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也让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再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
说完这些之后,徐老师也不忘安抚那个带避孕套过来的孩子。她要孩子把这个东西还给爸爸,让爸爸把这些东西都放好,并且告诉孩子们,在正确的年纪做适当的事。(继续完善价值观)
徐老师的引导让人拍案叫绝,值得称赞!
同样三尺讲台,和董宇辉一样,徐老师不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她在育人。
她让一个孩子的童年岁月里,少了一些耻笑和羞辱,多了一些温情和尊重,也让更多的孩子明白:在正确的年纪做适当的事。
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这种影响不是灌输教育式的,而是浸润式的,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在发生的。
写在最后
给孩子导入和调整价值观不是刻意而为之,是讲究时机和方法的,更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规律是:你所导入的价值观要与孩子的性格材质(特质)相匹配。
我们认为“好”的价值观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
比如说,王禹博老师在《高级人生规划师》课堂上曾提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一个价值观:企业领导必须强势,软弱的人无法成就伟业。
对于认知型孩子而言,这个价值观是有益的,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和进取心,刘强东本身也具备认知型的性格特质。
然而,对于天生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的模仿型孩子来说,尽管从人性角度他们也能够接受这种价值观,但其材质却难以承受。这种价值观的导入可能会让模仿型孩子变得更加自卑和缺乏安全感,效果适得其反。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时间也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价值观是一件大事儿!我们很多家长竟然很少去了解它,认知它,学习它。
给孩子导入和调整价值观的过程,本质是在影响和调整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观念,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另外,给孩子导入适合他材质的价值观,很重要的一个提前条件是:家长你得知道孩子是什么性格材质。
一旦导入了一个不适合孩子材质的价值观,它可能会对孩子起到压制的副作用,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一赋一涵的前端产品,因材施教的必备工具——BMSM测评,就能快速识别孩子的性格和34项天赋材质。
BMSM测评
快速识别性格与天赋
养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养娃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次父母获得二次成长的机会。也许我们成不了完美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董宇辉的胜利
是一场价值观的胜利
12月3日,董宇辉出现在清华大学的课堂上,不是作为学生,而是作为一名讲师。他用全英文发表了演讲,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心路历程,激励了无数学子。
在演讲中,他对清华学子们说:“我长途跋涉,才能站在你们面前演讲。”
这个长途跋涉是多久?董宇辉用了10年。
众所周知,董宇辉原来是新东方的英语老师,随着行业的巨变,他跟随公司进行了业务转型,成为东方甄选直播间的一名主播,并因其渊博的学识和广泛的阅读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人物。
从三尺讲台上的默默耕耘,到直播间的侃侃而谈,再到如今清华大学教室里的自信从容,一路以来,他不卑不亢,闪闪发光,不知道打动了多少星光下努力前行的赶路人。
他通天晓地,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从英文到汉语,从历史到现代,上下五千年,他都能游刃有余地驾驭。他的知识储备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更重要的是,他的成长经历给很多孩子的人生种下了一颗读书的种子。他文采飞扬的直播让无力者有力、悲观者前行,让众多愁苦迷茫的人看到了一丝曙光和希望。甚至抖音平台为其修改了规则,放宽了对他在直播间长时间不谈品牌的提醒和限制。
董宇辉的出圈靠的不是小作文,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良善、悲悯和才华。有人评价说,董宇辉的走红,是一场才华的胜利,更是一场价值观的胜利。
深以为然,那到底什么是价值观?
原来以为价值观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上了王禹博老师的《高级人生规划师》课程后才发现,价值观是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认知,它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价值认知体系,涵盖了人们对好坏、对错、值不值得等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我们常说,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价值观是抽象的,但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当孩子出现价值认知偏差时,父母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也许电视剧《少年派》中父女俩的一段对话可以给到我们一些教育启示。
《少年派》的教育启示
如何引导孩子回归读书初心
《少年派》里的林妙妙是一名高三学生,正值高考关键期,但此时她无心学习,一心只想做一名主播。此时,由张嘉译饰演的林爸爸与她进行了一段引导价值观的对话,堪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级别,可以作为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典范。
林妙妙:“爸,剩下的时间,我还能做什么呀。”
林爸:“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合时宜,努力可能会撒谎,但绝不会白费。剩下这四个月,如果你全力以赴,在你的余生,一定会记住这一段。”
林妙妙:“我觉得我考不上大学了。”
林爸:“考不上就考不上呗。”
林妙妙:“那要复读吗?”
林爸:“读,哪有复读一说。就是读一百遍也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爸爸看了你的全部直播,你活泼可爱,有想法有创意,但不隽永。绝大多数人在这宇宙中,都是砂砾,但有一些人,在这宇宙中,至少在这地球上,他能砸出一个坑来,比如说孔子、苏格拉底、爱因斯坦、埃隆·马斯克。”
林妙妙:“要是跟这些人相比的话,我可能永远都不会隽永。”
林爸:“十八岁的女孩,不要说永远。你如果把时间用在跟这些古贤圣人交往上,即便是不考大学,做网络直播,都会与众不同。现在网络上的一些观点,似是而非,博人一乐。这个月看过,下个月都不想回顾。你如果读了书,有了分辨力,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有了自己的观点,就不会人云亦云了。现在网络,流行那些语言,什么有钱任性,知道不知道古人早说过,家有千金,行止由心。膝行而行,以头抢地。君莫欺我不识字,世间安能有此事。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很精彩的构建了读书的价值观)
林妙妙:“老林你太有水平了,我要开始粉你了。”
林爸:“你不是粉我,你是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肯定女儿)你也可以,十八岁,你能用可乐瓶烤肉,能扎小丸子头,活泼又机智。如果你不缀读书,到了爸爸这年纪,那时候的你会韵中有慧,文笔留香。读书吧,孩子。”
林妙妙:“我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
林爸:“什么时候都不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翻译白话文是:别人付出一倍的努力就能够做到的,自己就付出百倍的努力。他人付出十倍的努力能够成功的,自己就付出千倍的努力。)
一番谈话后,林妙妙幡然醒悟,开始发奋读书。
与董宇辉做主播不同的是,林妙妙是在应该读书的年纪,沉迷于主播职业,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调整孩子的价值观了。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引导的家长。关于引导孩子读书这件事,如果家长都能够像林爸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的方式,效果将事半功倍。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剧中的林爸无疑为所有的父母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确保孩子在适当的年纪做出符合自身成长的选择。
小学生带“避孕套”进校园
老师的引导赢众人夸赞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眼中的第一个航标。
同样的,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言行,也是孩子求知路上的明灯。
近日,江苏盐城一位姓徐的教师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事情是这样的:徐老师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班上有一名孩子带了一个避孕套到班上,在同学们面前“炫耀”。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将“避孕套”与“小学生”联系在一起,似乎是一种道德上的越界和不知羞耻。于是,很多人“谈性色变”,对这些事情羞于启齿。毕竟孩子在懵懂的年纪,对很多事还处于一种模糊的认知状态。看到同学掏出来一个避孕套,周围同学的脸上露出了鄙夷之色。
幸好,徐老师是一位很开明的老师。她不仅没有批评那个带避孕套来学校的孩子,也没有含糊其辞地三缄其口,还跟孩子们大大方方地普及了一场“性教育”课程。
接下来我们看看徐老师是如何巧妙地给孩子们导入价值观的。
她首先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成人用品,是关于“性”的东西。看到台下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眼神。
徐老师继续说:但是“性”这个事,从来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它使我们的生命得到延续,我们都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此时已导入一个价值观)
短短几句话,就把一些遮遮掩掩的事,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也让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再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
说完这些之后,徐老师也不忘安抚那个带避孕套过来的孩子。她要孩子把这个东西还给爸爸,让爸爸把这些东西都放好,并且告诉孩子们,在正确的年纪做适当的事。(继续完善价值观)
徐老师的引导让人拍案叫绝,值得称赞!
同样三尺讲台,和董宇辉一样,徐老师不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她在育人。
她让一个孩子的童年岁月里,少了一些耻笑和羞辱,多了一些温情和尊重,也让更多的孩子明白:在正确的年纪做适当的事。
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价值观。这种影响不是灌输教育式的,而是浸润式的,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在发生的。
写在最后
给孩子导入和调整价值观不是刻意而为之,是讲究时机和方法的,更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规律是:你所导入的价值观要与孩子的性格材质(特质)相匹配。
我们认为“好”的价值观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
比如说,王禹博老师在《高级人生规划师》课堂上曾提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一个价值观:企业领导必须强势,软弱的人无法成就伟业。
对于认知型孩子而言,这个价值观是有益的,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和进取心,刘强东本身也具备认知型的性格特质。
然而,对于天生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的模仿型孩子来说,尽管从人性角度他们也能够接受这种价值观,但其材质却难以承受。这种价值观的导入可能会让模仿型孩子变得更加自卑和缺乏安全感,效果适得其反。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时间也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价值观是一件大事儿!我们很多家长竟然很少去了解它,认知它,学习它。
给孩子导入和调整价值观的过程,本质是在影响和调整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观念,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另外,给孩子导入适合他材质的价值观,很重要的一个提前条件是:家长你得知道孩子是什么性格材质。
一旦导入了一个不适合孩子材质的价值观,它可能会对孩子起到压制的副作用,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一赋一涵的前端产品,因材施教的必备工具——BMSM测评,就能快速识别孩子的性格和34项天赋材质。
BMSM测评
快速识别性格与天赋
养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养娃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次父母获得二次成长的机会。也许我们成不了完美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