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吧 关注:347,640贴子:10,450,043

旧文回顾:李喆看待围棋界的成王败寇与丛林社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节选自李喆六段纪念范蕴若的文章《三载遗谱一泫然》和腾讯体育关于大范对李喆的采访。
节选四个部分,分别是关于1.顶尖棋手之间很难有真挚的情谊;2.世冠群与等级分化;3.围棋界的成王败寇与丛林社会;4.内向棋手和边缘棋手往往更容易手上。
没有节选出的其他部分也很值得一看,大家可以去李喆的公众号喆理围棋上阅读


IP属地:英国1楼2024-01-03 04:49回复
    1.棋手之间难以存在的友谊
    “棋界的圈子很小,平时多数时间还是独处比较多。我们有个好的传统是踢球,那是一个接触的场景。也有时候大家一起打打牌。但你说要聊得很深,一起喝个咖啡,还是挺少的,尤其是男棋手之间。因为每一个跟你喝咖啡的棋手,基本上一定会是你的对手。对手坐在你棋盘对面的人,你对上他的时候要有气势。你要找他的弱点,他也在寻你的软肋。
    记得以前有次出去玩,我们互相评价,谁谁的棋有什么弱点。好玩是挺好玩的,但不知不觉间也有点尴尬——你说他的棋这个地方不太行,他说你什么地方很好对付……大家嘻嘻哈哈,半真半假,反正不是完全能放开能敞开的感觉。会有那么一点点防备,或者说,是自我保护。
    打游戏、踢球、吃饭、喝酒,棋界的人走得很近,但要邀请别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一线棋手之间,太难了。退出一线之后,交流会更密切和透彻一点吧。
    我知道有一个棋手,他以前打到决赛的时候,压力很大,但不愿意跟父母打电话,那时候单身也没有另一半可以倾诉,他不会跟同水平的棋手打电话,而是打给了一个跟他关系不错、但水平差不少的棋手,这样交流的话,他可以把自己完全放心地敞开。如果他有棋界以外的朋友,可能更合适倾诉自己所有的感受。可是一般棋手,棋界以外的朋友不多。尤其是道场里出来的这一批棋手,跟外界接触的机会相对比较少,他的整个交际圈基本还是在棋界——道场一起学棋的小朋友、国少队的队友、国家队的队友,然后可能就没了。”


    IP属地:英国2楼2024-01-03 04:51
    收起回复
      2.世冠与等级分化
      “不知道小范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困惑。我觉得可能每个学棋的都会有。确实小时候如果一直很顺的话,“我一定要证明自己”的那种心底的意愿会小一点。像我就不太有“我一定要拿个世界冠军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我知道有的棋手有,比如小时候经常输,排名靠后——道场里每天都有比赛,都有排名,几轮下来,前几名就升班,后几名就降班——他们自证的意愿非常强烈。
      ……
      世俗意义上,世界冠军和非世界冠军,差别很大。这相当于圈里的一个话语体系,差别在于地位、收入、名誉等等。世界冠军的意义在中国是有历史性的。我在国少队的时候,除了马老马晓春,只有俞老俞斌拿过一个世界冠军,那时候世界冠军非常稀罕,想从李昌镐手里拿一个冠军,太难了。几乎所有的国家队棋手的目标都是拼一个世界冠军。
      2013年,中国包揽了那一年全部的六个世界冠军。这个时候,世界冠军的意义可能就发生变化了。我不知道这个比方恰不恰当——世界冠军成了围棋界里的一个阶层,国内冠军和围甲主力是次一等的阶层,然后是围甲替补、围乙,围丙,打不上围丙的。阶层之间的差距蛮大。比如出去参加活动,人家对你的称谓只有“世界冠军”和段位,其他的便不会提了。”


      IP属地:英国3楼2024-01-03 04:52
      收起回复
        3.棋界的成王败寇与丛林社会
        “高强度竞技活动既可能使人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塑造更完善的自己,也可能因其成王败寇的原始意识而加强塑造丛林社会。围棋原本是一个所有棋子都不分强弱地位、可在整个宇宙空间中自由选择位置的平等游戏,如果一路滑向“赢了怎么都对,输了怎么都错”的丛林世界,就是一种非常令人惋惜的、对于文明缺乏想象力的倒退,也就是除了“胜”和“负”亦即“成功”和“失败”这样简单粗暴的标记以外,人们已越来越难理解其它维度的价值。(按照韩炳哲的说法,失败变成了一种道德问题,如“你的失败只怪你自己不够努力”,与之相对应,主流意义上的成功也成为一种道德资本)。
        从心理状态的角度,这个世界上大概有两类人十分适合高强度竞技,一类是极端自我中心的,这类人无论犯下怎样的错误或对别人造成怎样的伤害都有办法推脱狡辩而不会怪罪自己;另一类是出于对事物本身的极大兴趣、专注到极致而近乎“无我”的人。这两类人都可以在高强度的竞技比赛中保持适合比赛发挥的心理状态,而大部分人都处在这两者之间,既做不到全身心投入事物活动本身的无我,也没有为了取胜可以不择手段的极端自我。大部分人可能难免会有些闪念:这次如果输了,我会比以前更痛苦吗?靠那些手段来增加胜面,是否又太过分了?假如赢了,就能证明自己吗?为什么要证明呢?证明的是什么呢?倒底要向谁证明呢……
        归根结底,在现有的竞技体系下,那些擅长战胜对手的人已经获得了很高的报酬,而那些或许对项目本身有更多的兴趣但并不那么“擅长”取胜的职业选手,那些非常尊重对手而减弱了侵略性的“心理软弱”的选手,他们的自尊与权利能在业内和社会中得到满足吗?尤其在职业棋界这样一个资源并不丰富且十分集中的生态中,观众或许确实爱看所谓“悬崖边的战斗”,那种古罗马斗兽场式的观看机制或许源出于古老的兽性本能,但一个现代的健康环境应当设法避免使人们都站到悬崖边去战斗,无论是外向者还是内向者,物质上还是心理上。”


        IP属地:英国4楼2024-01-03 04:54
        收起回复
          4.内向棋手和边缘棋手往往更容易受伤
          “按照传统的印象,似乎内向的人做棋手非常合适,像李昌镐(或《请回答1988》里的阿泽)那样明显的内向的人,成为最好的棋手在大众印象中是恰如其分的。这是因为,棋类主要的对抗活动是发生在脑内的而非外显的。
          但是,随着近代以来围棋唯竞技性话语的增强,竞技活动中对外向“攻击性”、“侵略性”的天然认同也影响着棋界的整体意识,例如,人们会说一位内向的职业高手没达到顶峰是因为“缺乏霸气”,而对那些胜者贬低对手的言行相当宽容(霸气的霸即便在传统的早期儒家思想中也基本上是个贬义词)。在这个环境下,内向的,习惯以“自我反思”乃至“自我攻击”来处理“自我-世界”关系的人,往往会感到更加孤立,话语和生活的边缘性或许就慢慢转化为心理上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设限-自我攻击。
          作为对“自我中心的侵略性”十分反感的内向的人,我非常理解那些刺痛;我们通常很难把那些具体的刺痛说出来(偶尔能说出来的也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时候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并怀疑自己微小的行为是否也伤害到了别人。为什么你就不能去努力满足主流意识对你的要求?你是否又一次伤害了别人,或未能满足别人对你的期待?这些自我设问只有在安心地自居边缘之后才会消失吧,而这种自居边缘其实是需要许多偶然条件才能达成的。
          但是,这真的是被性格决定的命运吗?我逐渐不能认同那些仅仅诉诸于基因或命运的决定论。或许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是棋界、棋手这样小的圈子,也未能形成真正的小共同体,我们没看到或没法讨论外部环境和文化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于是问题就只转向内部,刺向人们的内心。
          圈子内有几个人相互之间玩得好、走得近,这不叫共同体而只是同事同学与玩伴。行业共同体使我们面对共同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能采取正当的行动,能够有空间讨论各自的意见、有形成多数意见的机制和对于公正的共识(而不是只有强者的偏见和权力的话语)。在一个理想的共同体中,那些内向的人、不合主流方向的人也能没有负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并被预设与那些嗓门大的人的话语得到至少同样的尊重。这样的共同体形成之后,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失衡与堕落才能得到有效的抵抗,共同体内居于边缘的、被主流忽视的群体的利益才能得到确定的保障。”


          IP属地:英国5楼2024-01-03 04:57
          收起回复
            12条选自20年的采访,34条选自23年写的纪念文章。第3.4条讨论的主题也与围棋界这几年的几件大事相关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1-03 05:06
            收起回复
              李喆的文章挺有道理的,但是挺多人认为他乱说,高度的哲学和围棋技术,简直就是我的梦想,我现在有种想把围棋当成本体论的冲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1-03 05:57
              回复
                可惜李喆没有成为一个棋人王,如果拿一个世冠,就比较完美了。还好小申把围棋从危险的边缘拉回来了,围棋如果完全去掉文化属性和哲理属性,就会变成一群吴艳妮的比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03 06:03
                收起回复
                  假设棋坛有一个狂人继续拿冠军,但是做一些见不太得人的事,一般人还很纵容他,只会继续危害棋坛。内外兼修,像大李小申这样应该是每个棋士的追求,不过再加一点李喆的才华就更好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1-03 06:09
                  收起回复
                    像小申这种不内向,但又专注于棋,同时职业道德比较高的人,就很好玩。其实小李这种狂士也不错,但真性情的人太少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1-03 06:11
                    收起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1-03 07:32
                      回复
                        写的很对,一语道破李轩豪事件发生的本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1-03 08:08
                        回复
                          这篇文章太经典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1-03 08:15
                          回复
                            李喆是真去上学的,不是去混文凭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1-03 08:47
                            回复
                              文章好评,看这个想到最多的反而不是轩豪,而是连笑。(劣势主动超时负,是不是自我的一种“边缘化”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1-03 08: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