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年堂国医馆吧 关注:142贴子:502
  • 4回复贴,共1

武汉颐年堂国医馆提醒:小寒时节到,养肾温阳不能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寒,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曰小寒。月半则大矣。”冷气积久为寒,寒冷程度未至极点。

小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人体亦是阳气敛藏,可能出现寒性病症,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病、畏寒怕冷等等。因此,如何在小寒时节做好养生很重要!
武汉颐年堂中医门诊部夏振信教授说:中医上有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的养生原则,所以小寒养肾为先。


IP属地:湖北1楼2024-01-06 10:12回复
    小寒养生
    小寒如何养生?
    小寒养肾为先, 祛寒养肾
    《黄帝内经》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可见,寒与肾相应,阳气根源于肾,因此寒邪侵袭,最易中伤肾阳,肾的温阳化气功能就会失职,就会尿少,水肿。寒为水气而通于肾,寒水过盛,就会上制心火。
    所以,小寒时节往往是肾阳最不足的时候,在这个寒邪最盛之时艾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般的补阳效果。


    IP属地:湖北2楼2024-01-06 10:29
    回复
      小寒起居养
      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头颈部、腰背部、腹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
      头颈要暖——围脖帽子
      防止体热从头部散去,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脚部保暖。在寒冷时,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会迅速从头部散去。小寒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腰背要暖——晒晒太阳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腹部要暖——试试按摩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
      脚部要暖——热水泡脚
      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所以脚的温度很低,脚部受凉可引起人体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活动缓慢,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病、气管炎等。因此,要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
      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适当锻炼 强身健体防病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打球、做操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
      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调节情绪,保精养生
      冬季,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夏教授说中医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心主火,藏神,只有水火相济,心肾相交,方可神清心宁。因此,在小寒之时,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不良的干扰刺激,处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小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使人萎靡不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懒得动弹。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在阳光较好的时候,我们尽量到外面多晒太阳,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振奋精神。


      IP属地:湖北3楼2024-01-06 10:30
      回复
        小寒饮食养生
        《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之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夏振信教授解释说,即冬季饮食滋补以养肾为先,应注意肾脏的调养以及热量的补充,但要少食咸味,多食苦味,以符合“五行”的生化承制之道。
        进补不要盲目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1.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2.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3.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龟板、白木耳等。
        4.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杜仲、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等。


        IP属地:湖北4楼2024-01-06 10:30
        回复
          进补有“道”
          夏振信教授说:冬食“膏方”有益处,膏方亦称“膏滋药”,有滋润、滋补的意思,由于秋冬季节易于“收藏”的特性,此时服用膏方可以使体质得到全面增强,起到扶正固本、治未病的作用。
          亚健康状态、体质偏颇体弱等状况的人群,尤其适合服用膏方。


          IP属地:湖北5楼2024-01-06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