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疗方案
Nec治疗以全身用药治疗为主,这是因为大部分患者确诊即远处转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晚期,统计数据表明手术并不能延长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所以一旦转移即使已知病灶能够切干净也不推荐手术,盲目追求切除只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少部分发现早还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治性手术再加上辅助放化疗消灭体内残存的零散癌细胞,是有希望治愈的。
Nec全身一线治疗沿用肺小细胞癌的铂类化疗方案,目前没有特异性的靶向药,只有不需要基因检测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一般在二线以后采用,免疫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
1、 一线方案EP/IP化疗
EP即依托泊苷+顺铂
IP 即伊利替康+顺铂
这是各大指南推荐的Nec标准一线方案,有效证据最坚实的是EP,其次是IP,但二者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有效率(使肿瘤缩小的概率)都达到60%以上,中位无进展时间(肿瘤不增大转移的时间)有6个月左右。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案可以接近这个治疗效果,因此确诊Nec一线治疗方案不需要考虑其他选择,术后无瘤的辅助治疗4-6疗程,无法手术需要做6-8疗程(不能超出是因为考虑毒性累积)。另外如果结束治疗大于6个月肿瘤复发进展,可以用回原方案。
主要副作用EP为骨髓抑制,IP为胃肠道反应,个体反应不同,但大多不轻松,所以一定要做好患者心理建设,否则很难坚持,尤其一些老年患者,认知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认为化疗伤害大会要人命而拒绝治疗。实际上所谓化疗就是静脉滴注,跟感冒了去挂水没有区别,21天一次,每次需要3-5天,其他时间修养恢复。副作用确实会让人非常难受,体感很差,但现在的副作用管理很精细,大医院都是按指标用药停药,不会有人不行了硬上化疗的情况。按病友经验,不管是吃不下东西呕吐还是乏力难受,化疗后一星期都会缓解,一个月后就能恢复正常,所以需要治疗莫娇气,要为自己拼一回。
EP/IP化疗费用较少,基础费用报销后最少的那些只要三五百元一疗程,而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要使用升白针等不能报销的辅助药物,这样下来大部分人每疗程费用报销后要三五千,小部分人上万。实际治疗中有些医生会用卡铂、洛铂、奥沙利铂、奈达铂代替顺铂,理由是效果更好副作用低,但除卡铂有一些相关数据之外,其他几种都是没有有效证据的,而且价格相比顺铂要昂贵很多,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哭穷,要求顺铂。
所有要进行化疗的病友应提前学习副作用管理,可以好大夫在线上找骨髓抑制怎么办这样的文章来看,了解骨髓抑制的原理、周期规律和解决办法,同时备好止吐药,病友反映效果较好的为意美(阿瑞匹坦)。再次强调化疗副作用停止化疗即可恢复,包括脱发乏力等等,做好患者心理建设,不要因为恐惧或无知放弃最大的求生机会。
2、二线方案
如果说一线铂类化疗的地位不可动摇,一线治疗失败以后的方案选择就真是没有定论了,总体来说还是3大类:
A化疗(Folfox、Folfiri、Captem、白蛋白紫杉醇等)
B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索凡替尼、乐伐替尼、安罗替尼等)
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帕博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力单抗等)
到了二线治疗,你去找每个医生,给你的方案都可能不一样,因为以上方案有效率大体在20%-30%上下,没有谁优谁劣的确凿证据,再加上个体反应差异,可以说就是挨个尝试。
其中A组的化疗方案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但是B组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和C组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般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它们药效不够强,单药压不住Nec,一般来说是A或A+B或A+C或B+C这样去选择一个方案,A+B+C因叠加副作用太大较少使用,但也有激进的医生和身体状况好的患者尝试。
Nec治疗以全身用药治疗为主,这是因为大部分患者确诊即远处转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晚期,统计数据表明手术并不能延长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所以一旦转移即使已知病灶能够切干净也不推荐手术,盲目追求切除只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少部分发现早还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治性手术再加上辅助放化疗消灭体内残存的零散癌细胞,是有希望治愈的。
Nec全身一线治疗沿用肺小细胞癌的铂类化疗方案,目前没有特异性的靶向药,只有不需要基因检测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一般在二线以后采用,免疫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
1、 一线方案EP/IP化疗
EP即依托泊苷+顺铂
IP 即伊利替康+顺铂
这是各大指南推荐的Nec标准一线方案,有效证据最坚实的是EP,其次是IP,但二者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有效率(使肿瘤缩小的概率)都达到60%以上,中位无进展时间(肿瘤不增大转移的时间)有6个月左右。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案可以接近这个治疗效果,因此确诊Nec一线治疗方案不需要考虑其他选择,术后无瘤的辅助治疗4-6疗程,无法手术需要做6-8疗程(不能超出是因为考虑毒性累积)。另外如果结束治疗大于6个月肿瘤复发进展,可以用回原方案。
主要副作用EP为骨髓抑制,IP为胃肠道反应,个体反应不同,但大多不轻松,所以一定要做好患者心理建设,否则很难坚持,尤其一些老年患者,认知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认为化疗伤害大会要人命而拒绝治疗。实际上所谓化疗就是静脉滴注,跟感冒了去挂水没有区别,21天一次,每次需要3-5天,其他时间修养恢复。副作用确实会让人非常难受,体感很差,但现在的副作用管理很精细,大医院都是按指标用药停药,不会有人不行了硬上化疗的情况。按病友经验,不管是吃不下东西呕吐还是乏力难受,化疗后一星期都会缓解,一个月后就能恢复正常,所以需要治疗莫娇气,要为自己拼一回。
EP/IP化疗费用较少,基础费用报销后最少的那些只要三五百元一疗程,而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等副作用,需要使用升白针等不能报销的辅助药物,这样下来大部分人每疗程费用报销后要三五千,小部分人上万。实际治疗中有些医生会用卡铂、洛铂、奥沙利铂、奈达铂代替顺铂,理由是效果更好副作用低,但除卡铂有一些相关数据之外,其他几种都是没有有效证据的,而且价格相比顺铂要昂贵很多,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哭穷,要求顺铂。
所有要进行化疗的病友应提前学习副作用管理,可以好大夫在线上找骨髓抑制怎么办这样的文章来看,了解骨髓抑制的原理、周期规律和解决办法,同时备好止吐药,病友反映效果较好的为意美(阿瑞匹坦)。再次强调化疗副作用停止化疗即可恢复,包括脱发乏力等等,做好患者心理建设,不要因为恐惧或无知放弃最大的求生机会。
2、二线方案
如果说一线铂类化疗的地位不可动摇,一线治疗失败以后的方案选择就真是没有定论了,总体来说还是3大类:
A化疗(Folfox、Folfiri、Captem、白蛋白紫杉醇等)
B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索凡替尼、乐伐替尼、安罗替尼等)
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帕博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力单抗等)
到了二线治疗,你去找每个医生,给你的方案都可能不一样,因为以上方案有效率大体在20%-30%上下,没有谁优谁劣的确凿证据,再加上个体反应差异,可以说就是挨个尝试。
其中A组的化疗方案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但是B组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和C组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般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它们药效不够强,单药压不住Nec,一般来说是A或A+B或A+C或B+C这样去选择一个方案,A+B+C因叠加副作用太大较少使用,但也有激进的医生和身体状况好的患者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