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药学考的是四大药: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参考书目:1、《药剂学》第八版,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药物化学》第一版,鄢明、成志毅编,科学出版社,2018。3、《药物分析》第八版,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4、《药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朱依谆、殷明主编。)
专业课的学习可以是持久战也可以是速决战,我个人是四五月份就开始看书整理笔记,但我也见过九月份才开始复习得师兄师姐上岸。所以在这里我就讲讲我的持久战。中大的药学初试偏基础偏记忆,因此我的策略是多次重复,反复记忆。前期根据本科课件和课本整理出一份笔记(4-8月),在这段时间顺便把所有真题做了一遍(比较随意的方式),然后将各科各题型的题目整理到一起,这样就知道考试的重点了,也就知道后续复习的方向,比如中大药物化学几乎不考合成,那这方面的知识就不用重点看了,构效关系也考得比较少,可以只关注一些重点药物,而代谢、总论方面的知识考的比较多,那么就需要重点关注,并且自己整理总结书上各种药物这方面的性质,有些书上没有的内容自己也要想得到,比如随便给个结构式让你分析其设计依据和代谢性质,那么你就要能够根据总论里的知识点分析。药理则需要着重关注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中大的药理学是很强的,做的很多工作也是机制相关的工作,需要我们对每种疾病的靶点有所了解,这也是药物机制和不良反应的基础。而药动学性质则以总论部分为主,具体药物的药动学性质可不看。当然还要重视药物的分类,这一部分只需要专门整理一个笔记,多看多记即可。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知识会比较散乱,我的方法就是分模块多看多巩固。如把药剂学分为理论部分、常见制剂(液体、固体、外用)和新型制剂(缓释、控释)。药分则是总论部分(含量测定、鉴别、检查等,偏记忆)以及分论(各种类型药物的分析,与药物化学相关,搞懂结构特点,结合总论的理论知识即可轻松记忆)
八月过后就开始不断地重复看书看课件看笔记,巩固知识的同时查缺补漏,这个过程我可能重复了不下十次,到最后可能两天就能过完一本书。总结起来就是:先慢后快,先细后粗。
如果需要划重点并分模块总结知识点的话欢迎联系噢()
专业课的学习可以是持久战也可以是速决战,我个人是四五月份就开始看书整理笔记,但我也见过九月份才开始复习得师兄师姐上岸。所以在这里我就讲讲我的持久战。中大的药学初试偏基础偏记忆,因此我的策略是多次重复,反复记忆。前期根据本科课件和课本整理出一份笔记(4-8月),在这段时间顺便把所有真题做了一遍(比较随意的方式),然后将各科各题型的题目整理到一起,这样就知道考试的重点了,也就知道后续复习的方向,比如中大药物化学几乎不考合成,那这方面的知识就不用重点看了,构效关系也考得比较少,可以只关注一些重点药物,而代谢、总论方面的知识考的比较多,那么就需要重点关注,并且自己整理总结书上各种药物这方面的性质,有些书上没有的内容自己也要想得到,比如随便给个结构式让你分析其设计依据和代谢性质,那么你就要能够根据总论里的知识点分析。药理则需要着重关注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中大的药理学是很强的,做的很多工作也是机制相关的工作,需要我们对每种疾病的靶点有所了解,这也是药物机制和不良反应的基础。而药动学性质则以总论部分为主,具体药物的药动学性质可不看。当然还要重视药物的分类,这一部分只需要专门整理一个笔记,多看多记即可。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知识会比较散乱,我的方法就是分模块多看多巩固。如把药剂学分为理论部分、常见制剂(液体、固体、外用)和新型制剂(缓释、控释)。药分则是总论部分(含量测定、鉴别、检查等,偏记忆)以及分论(各种类型药物的分析,与药物化学相关,搞懂结构特点,结合总论的理论知识即可轻松记忆)
八月过后就开始不断地重复看书看课件看笔记,巩固知识的同时查缺补漏,这个过程我可能重复了不下十次,到最后可能两天就能过完一本书。总结起来就是:先慢后快,先细后粗。
如果需要划重点并分模块总结知识点的话欢迎联系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