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海南岁月》(5)我本海南民 1月31日播出
苏轼在海南儋州谪居了三年,在这期间,他积极垦荒、鼓励生产;讲学明道、广开民智,为海南岛的农业、文化及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学者认为,在海南的这三年,是苏轼一生思想、文学、人格、意志最为成熟、最为丰富、最具魅力的时期,也是他的思想学术集大成的时期。在海南岛艰难的生存环境下,苏轼依旧坚持完成了“经学三书”。这三部书,也被称作苏轼的“海南三书”,凝聚着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毕生的心血。
三年间,苏轼凭借着洒脱而又乐观放达的心态,融入了海南的生活,本已无望离开这个海岛的苏轼,却接到了朝廷发来的赦令,命他北归中原。离别近在眼前,一边,是北方大陆上的亲人与故土,另一边,是三年来建立起深厚情谊的海南居民。感慨万千的苏轼提笔写下了一首《别海南黎民表》,一句“我本海南民”道尽了他对这个贬谪之地的无限留恋。
那么,苏轼在离开海南前做了哪些准备?在前方等待他的,又是怎样的境遇呢?
海南师范大学隋丽娟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苏轼的海南岁月》第五集《我本海南民》,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