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onggeng吧 关注:21贴子:2,460

什么什么的“由来”大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后方便了,啥的由来都有个说法了


IP属地:山东1楼2006-03-17 21:08回复
    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唐代称为“人胜节”,山东民间习称“人七日”或变称“人情日”。据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淄博、潍坊地区此日吃各种野菜做的小豆腐,即是荆楚遗风。据说人日主人丁兴旺和人身健康。龙口、招远等地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中午吃面条以祝人们健康长寿。寿光等地人日“树消息”,削三木片,以轴贯之,联以丝车,剪彩为络丝娘,悬之高竿,以验风占岁。 

    有的地方人日还有祀神活动。沂南在这天推磨压碾,送天地神。邹城这天祭祀火神祝融。单县一带这天送火神。 

    郓城民间传说人日是玉皇大帝的七姑娘生日,妇女在这天用秫秸、布条做一个“七姑娘”,扶着她先转井,再转碾台和磨台。边转边唱:“七姑娘,转井台,教俺绣花做绣鞋”,“磨道去,碾道来,针线筐,不离怀”。蒙阴在人日这天有“扎姑姑”的习俗,未婚少女聚在一起“扎姑姑”。她们用木条、干草、葫芦头、彩色布条等,做成“姑姑”,葫芦头涂上白粉,画上五官,还用鸡血点染腮唇。然后让“姑姑”站在供桌上,大家轮流给姑姑跪拜,祈求降福。最后有人举着“姑姑”给每个少女点头,据说,给谁点头多,谁就有福。沂南的未婚女子,在初七的落日前,用初一早晨发纸时用过的红筷子,到灶王爷前占卜,预测婚嫁吉凶。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IP属地:山东8楼2006-03-17 21:11
    回复
      摩羯座严谨而内敛,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在希腊神话中,他管着宙斯的牛羊,他们都叫他牧神潘恩。

      潘恩长得十分丑陋,几乎可以用狰狞来形容。头上生了两支角,而下半身该是脚的部分却是一支羊蹄。这样丑陋的外表,让牧神潘恩十分难堪与自卑,不能随着众神歌唱,不能向翩翩的仙子求爱。啊!谁能了解丑陋的外表之下,也有一颗热情奔放的心?日日夜夜,他只能藉着吹萧来抒解心中的悲苦。

      一日,众神们聚在一起开怀畅饮,放声欢笑,天神宙斯知道潘恩吹得一口好萧,便召他来为众神们演奏助兴。

      当凄美的萧声淙淙的流泄在森林,原野之中,众神和妖精们正随着歌声如痴如醉的时候,森林的另一头,一支多头的百眼兽正呼天啸地、排山倒海而来。仙子们哧得花容失色,纷纷抛下手中的竖琴化成一支支的蝴蝶翩翩而去。而众神们也顾不得手中斟满的美酒,有的变成了一支鸟振翅而去,有的跃入河中变成了一尾鱼顺流而去有的干脆化成一道轻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而牧神潘思,看着众神们都逃的逃,溜的溜,自己却还在为"变成什幺逃走好呢?"犹豫不决。最后他决定变成一支山羊,纵身跳入一条溪中。奈何,他选的这条溪实在太浅了,无法完全容纳他庞大的身体,所以下半身变成鱼尾,而上半身仍是一个山羊头。

      这下半身的鱼尾便象征了摩羯座害羞的特质。


      IP属地:山东10楼2006-03-17 21:11
      回复
        父亲节是由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建立的。多德夫人早年丧母,她有5个弟弟,姐弟6人的生活负担全落到了父亲身上。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既当父亲又当母亲,自己则过着节衣缩食的节俭日子。多德切身体会到父亲的关爱,感受到父亲的善良与伟大。她长大后,深感父亲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应该得到表彰,做父亲的也应该像母亲们那样,有一个让全社会向他们表示敬意的节日。于是,她给华盛顿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州政府被她的真情打动,便采纳了这一建议,只是把日期改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72年,在各方的强烈呼吁下,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使其成为全国性的节目。目前,这个节日受到东西方世界许多国家百姓的认同。每到这一天,子女们总是向辛劳的父亲致以敬意。

        今天父亲节的庆祝方式和母亲节大致相同,所不同的也许只是父亲们喜爱的礼物不是糖果而是雪茄。


        IP属地:山东11楼2006-03-17 21:12
        回复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这个传说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IP属地:山东20楼2006-03-17 21:15
          回复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IP属地:山东26楼2006-03-17 21:17
            回复
              白娘娘是西湖所接纳的一具可爱的生命。虽然只是传说,却妇孺皆知,知名度远远超过许多真人。《白蛇传》的传说,由来已久,现存较早的定型文本,见《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明代已有人将其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冯梦龙《警世通言》,又将其记录整理,题为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至此,故事基本完整,并与杭州西湖、镇江金山寺等地名紧密相连,而不再变更。清代,戏曲、曲艺的作者根据当时流传的民间传说,进一步丰富《白娘子传》的情节。历代慷慨地把西湖、断桥、雷峰塔奉献给他,使西湖景观上有了她的印迹,而西湖毫无亏损,反而因此平添了特别明丽的色彩。 

              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人世间的平凡生活。正因为她这一特殊的想法,使她成了传说中最具亲和力的人物。雷峰塔。在某种意义上,它名播万里正是因为压着白娘子。当《白蛇传》中出现了雷峰塔后,一个悲怆的结局无可挽回地出现了。学者余秋雨说:雷峰塔只是一个归结性的造型,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怆然象征。 

              其实,雷峰塔和白娘娘毫不相干。它建于公元九七五年前后,是吴越王钱俶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俗称黄妃塔。塔内供佛螺髻发和经文。在雷峰塔周围,南宋时还建有屏山园、真珠园、甘园、胜景园等许多名园。它们曾是西湖边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只是到了元朝两朝,都先后荒废,辛亥革命时期,曾作为革命党人秘密聚会之所的白云庵,据说就是在翠芳园的旧址上建造起来的。白云庵建于明末,后来毁颓。当时间流转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由杭人汪献琛重加修葺,并改名"慈云"。乾隆皇帝游幸西湖时,因爱其地景物优美,环境幽雅,特赐名"漪园",并亲为题额。 

               雷峰塔虽然于一九二四年突然倒塌,但它仍在西湖十景中占着响当当一角。宋代隐士林和靖的"夕照前村见"和宋末元初尹廷高的"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嚓,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为它千古传唱。 但是正因为传说中雷峰塔禁锢了白娘子,当它终于倒掉后,一批五四文化闯将不禁由衷欢呼,鲁迅更是对之一论再论。其实,有许多杭州人未去雷峰塔废虚看过,更别说外来的游人了。但是,我们还想替它说两句,雷峰塔的闻名,一般的说法是,它是西湖塔中的一组对景之一,它与北山的保俶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在雷峰塔未以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


              IP属地:山东29楼2006-03-17 21:18
              回复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时有规定,时无规定。西周、东周时期,据专门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候国纷争,其国君的袍服无法统一。那时有“五霸”,他们穿什么颜色的袍服也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喜爱。《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这说明紫服并不是君王的专利。由于紫衣甚贵,相当于普通衣服的五倍,齐桓公担心百姓承受不起,在丞相管仲的建议下,他又带头不穿紫衣。从此,境内再没人穿紫衣了。

                从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终始说,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五行)与黑、白、青、赤、黄(五色)分别相配的“五德”说,穿黑色袍服。因为秦王朝实行的是水德制度,故衣服、旌旗等以黑色为贵。晋代实行金德制度,以赤色为贵,故晋代皇帝着红袍,后来,“五德”说受到挑战,一此皇帝也不再以“五德”说为惟一行事准则。到了隋朝,文帝、炀帝着黄袍,但未明令禁止他人穿黄色衣服。《隋书》卷十二《礼仪志》记载,炀帝在大业六年(610年)下诏:“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黑,士卒以黄。”

                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开始在百官百姓中禁穿黄色衣服,黄袍遂成为皇帝专用之服。《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说:“至唐高祖,以赭黄袍、中带为常服,接着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并规定了其他官员的服色:三品以上为紫,四品五品为朱,六品七品为绿,八品九品为青。

                说到皇帝穿黄袍,不能不提到宋太祖赵匡胤因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典故。据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建隆元年(960年)记载,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赵匡胤手下的一些将领,全副武装带领一些士兵,直奔他的寝室。赵匡胤惊恐的穿好衣服,未及应酬,诸将们便将他搀扶到外议事,还有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到他的身上,于是,大家跪拜在庭下高呼万岁。由于这是一个人们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所以使皇帝穿黄袍得以广为人知。


                IP属地:山东30楼2006-03-17 21:18
                回复
                  世上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人据说是神农氏。相传在公元前2737年时,他意外地喝到加了野生茶树的叶子所煮沸的水,觉得神清气爽;另有一说是他尝百草中了毒,但藉嚼茶树叶化解,从此中国人日渐懂得对茶的药用、食用及饮用。 

                  到了唐朝,饮茶的风气已经遍及民间。在公元780年左右,陆羽将他对茶相关的考察和经验集结成《茶经》,这是世上第一部茶书;而在此之前,人们对茶的名称不一,陆羽在书里则统一用其中的“茶”字,对于后世确立“茶”为总称是一大关键。

                  红茶起源的确实年代已不可考。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是现在最早的记载。据推测,在17世纪时,已经开始制作红茶,最先出现的是福建小种红茶。以小种红茶的制作工序为基础,18世纪中期在福建又演变产生工夫红茶,制作加工更为精细。


                  IP属地:山东31楼2006-03-17 21:18
                  回复
                    我国是古老的酿酒国家。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含糖的野果会自然发酵成酒的。此后,人们便有意识地利用野果造酒,但由于用野果酿酒要受季节限制,谷物酿酒术就应运而生。《战国策·魏二》曾记载有舜帝女令仪狄作酒进献给离的故事。《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说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各种祭祀、会盟、庆祝胜利、接待使者等场合中,酒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佳酿。1974年,在河北平山发掘的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里,出土了距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酒。当酒壶被打开时,仍飘逸出醉人的酒香。


                    IP属地:山东32楼2006-03-17 21:18
                    回复
                      我国的面条起源于汉代。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面条有片状的、条状的。片状的是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而成。到了魏、晋、南北朝,面条的种类增多。著名的有《齐民要术》中收录的“水引”、“馎饦”,“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馎饦”则是极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品种更多。有一种叫“冷淘”的过水凉面,风味独特,诗圣杜甫十分欣赏,称其“经齿冷于雪”。还有一种面条,制得有韧劲,有“湿面条可以系鞋带”的说法,被人称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时期,“挂面”出现了,如南宋临安市上就有猪羊庵生面以及多种素面出售。及至明清,面条的花色更为繁多。如清代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进面中制成,堪称面条中的上品。


                      IP属地:山东33楼2006-03-17 21:18
                      回复
                        一种含醋酸的酸性调味料。又称食醋。古称酢,别名醯,又有苦酒之称。醋有米醋、陈醋、香醋、麸醋、酒醋、白醋、各种果汁醋、姜汁醋、保健醋等。因原料及制造方法的不同,成品风味迥异。醋是用得较多的酸性调味料。每100ml醋的醋酸含量,普通醋为3.5g以上,优级醋为5g以上。由于醋能善和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作为饮食调料,需要量不断增长。

                        原料和制作方法有4类:1、中国传统的酿醋原料,长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为主,长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为主。现多为以碎米、玉米、甘薯、甘署干、马铃薯干等代用。原料先经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转变为糖,再由酵母使酒精发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作用下产生醋酸发酵,将乙醇氧化生产醋酸。2、以含糖质原料酿醋,可使用葡萄、苹果、梨、桃、柿、枣、番茄等酿制各种果汁醋,也可使用蜂蜜及糖蜜为原料。均只需经乙醇发酵和醋酸发酵两个生化阶段。法国西北部奥利安以奥利安法酿造的葡萄酒醋,曾驰名于世。3、以乙醇为原料,加醋酸菌只经醋酸发酵一个生化阶段。例如以低度白酒或食用酒精加水冲淡为原料,应用速酸法制醋,只需1—3天即得酒醋。4、以食用冰醋酸加水配制而成白醋,以及再加调味料、香料、色料等物,使之具有近似酿造醋风味的食醋。

                        生产工艺 分固态法及液态法两类。

                        固态法酿醋工艺 传统的固态法酿醋工艺主要有3种。1、用大曲制醋: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利用大曲中分泌的酶,进行低温糖化与酒精发酵后,将成熟醋醅的一半置于熏醅缸内,用文火加热,完成熏醅后,再加入另一半成熟醋醅淋出的醋液浸泡,然后淋出新醋。最后,将新醋经三伏一冬日晒液与捞冰的陈酿过程,制成色泽黑裼、质地浓稠、酸味醇厚、具有特殊芳香的食醋。著名的有山西老陈醋。2、用小曲制醋:以糯米和大米为原料,先利用小曲(又称酒药)中的根霉和酵母等微生物,在米饭粒上进行固态培菌,边糖化边发酵。再加水及麦曲,继续糖化和酒精发酵。然后酒醪中拌入麸皮成固态入缸,添加优质醋醅作种子,采用固态分层发酵,逐步扩大醋酸菌繁殖。经陈醋酿后,采用套淋法淋出醋汁,加入炒米色及白糖配制,澄清后,加热煮沸而得香醋。著名的有镇江香醋。3、以麸皮为主料,用糯米加酒或蓼汁制成醋母进行醋酸发酵,醋醅陈酿一年,制得风味独特的麸醋。著名的有四川保宁(今阆中县)麸醋及四川渠县三汇特醋。

                        固态发醋法酿醋,由于是利用自然界野生的微生物,所以发酵周期长,醋酸发酵中又需要翻醅,劳动强度大。目前已采用纯种培养麸曲作糖化剂,添加纯种培养酵母菌制成的酒母,进行酒精发酵,再用纯种培养醋酸菌制成的醋母,进行醋酸发酵而制得食醋。也有采用酶法液化通风回流法,将原料加水浸泡磨浆后,先添加细菌α-淀粉酶加热液化,再加麸曲糖化,糖化醪冷却,加入酒母进行酒精发酵,待酒精发酵结束,将酒醪、麸皮、砻糠与醋母充分混合后,送入设有假底的醋酸发酵池中,假底下有通风洞,可让空气自然进入,利用自然通风及醋回流代替翻醅,并使醋醅发酵温度均匀,直至成熟。酶法液化通风回流法的产量,出醋率和劳动生产率均比传统法高。

                        液态法酿醋工艺 传统的液态法酿醋工艺有多种。1、以大米为原料,蒸熟后在酒坛中自然发霉,然后加水成液态,常温发酵3-4个月。醋醪成熟后,经压榨、澄清、消毒灭菌,即得色泽鲜艳、气味清香、酸味不刺鼻、口味醇厚的成品。著名的有江淅玫瑰米醋。2、以糯米、红曲、芝麻为原料,采用分次添加法,进行自然液态发酵,并经3年陈酿,最后加白糖配制而得成品。著名的有福建红曲老醋。3、以稀释的酒液为原料,通过有填充料的速酿塔内进行醋酸发酵而成,如辽宁省丹东白醋。

                        液态发酵法制醋也渐采用深层发酵新工艺。淀粉质原料经液化、糖化及酒精发酵后,酒醪送入发酵罐内,接入纯粹培养逐级扩大的醋酸菌液,控制品温及通风量,加速乙醇的氧化,生成醋酸,缩短生产周期。发酵罐类型较多,现已趋缶使用自吸式充气发酵罐。它于50年代初期被联邦德国首先用于食醋生产,称为弗林斯醋酸发酵罐,并在1969年取得专利。日本、欧洲诸国相继采用。中国自1973年开始使用。


                        IP属地:山东35楼2006-03-17 21:19
                        回复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姜子牙喜欢钓鱼,整天又钓不着,只有空着两只手回家,他的妻子很生气,这天姜子牙又钓鱼回来了,妻子连忙喊他吃饭,姜子牙很饿伸手就去抓肉吃,这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他的手面上抓他,他赶走了,又去抓肉吃,小鸟又落在他的手上抓他,他想这是只神鸟吧?我赶走了两次怎么又飞回来了,这时,小鸟说话了,姜子牙跟我走,就飞了出去,姜子牙也随之而去。小鸟飞到一个竹芭上停了下来,抓了两根小竹棒给姜子牙说,你拿去夹肉不要用手抓了,姜子牙听了小鸟的话,就把两跟竹棒拿回家,坐下就夹肉吃,这时竹棒跟冒出一股烟,姜子牙很惊讶,怎么会冒烟那?是不是肉有问题?坐在跟前的妻子看在眼里,说出了实话,肉里我放毒药了想毒死你。从此以后,姜子牙吃饭的时候都用这小竹棒,以防辟邪的,在后来人们都用它就叫筷子了。
                          听说南方的筷子差不多是用竹子做的。


                          IP属地:山东36楼2006-03-17 21:19
                          回复
                            双鱼座传说一

                            美神维纳斯带着心爱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盛装打扮准备去参加一场豪华的宴会。在这个宴会中,所有的与会人土都是天神,称得上是一场"神仙的盛宴"

                            众女神们一个比一个找扮得更为艳丽,谁也不想被其他人给比了下去:至於众男神们,则是人手一支酒杯,三五成群的在高谈阔论。而顽皮的小朋友们,早就已经按奈不住,玩起捉迷藏来了。

                            当整个宴会逐渐进入高潮,大家都陶醉於美味的食物,与香浓的醉酒中时,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破坏了整个宴会的气氛。这个不速之客,有着非常狰狞的外表,以及邪恶的心肠,他出现在宴会上的目的,就是要破坏它,很显然地,他已经达到这个目的了。他伸手把摆设食物的桌子推翻,把盆栽摔向水池中,还用可怕的表情,吓坏了在场的每个与会者。大家开始四处乱窜,原本美好的宴会,竟然变得如此惊慌失措,尖叫声、小孩子的哭声不绝於耳。

                            这时候,维纳斯突然发现丘比特不见了,她紧张的到处寻找,也顾不得那位不速之客的存在了,维纳斯找遍了宴会的各个角落,终於在钢琴底下,找到了已经哧得混身发抖的丘比特,维纳斯不禁赶快将丘比特紧紧地抱在怀中。

                            双鱼座传说二

                            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爱与美之神维纳斯和她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一次在河边遭到妖怪的袭击,母子俩赶紧跳入河中,变成两条鱼逃走。大约是怕母子走散的缘故,两条鱼中间有一条带子相连,共同组成了双鱼座。

                            双鱼座的守护星是海王星,即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一天神宙斯的弟弟帕西顿。

                            双鱼座传说三

                            维纳斯和朱比特有一次被巨人堤丰(typhon)所追逐,双双跳入幼发拉底河中,化身为鱼身逃走。密涅瓦(mineave,雅典娜的别名)将鱼化为星辰至于天上,以纪念这件事。

                            另一传说:有一天,众神见天气晴好,乃在河畔设宴。爱好音乐的众神们快乐的唱歌和弹奏乐器,气氛相当热烈。突然传来凌厉的叫声,这是肩膀下长出一百尾蛇、拥有大羽翼的怪物杰凡。众神一看不妙,乃四处逃走。宙斯化为鸟,阿波罗化为乌鸦,赫拉化为牧牛,裘林梭斯化为山羊,众神皆以动物之姿逃离。爱和美之女神阿佛罗裘特与其子----恋爱之神耶罗斯化身为鱼,遁入幼发拉底河中。那时彼此决定用绸带将两人尾巴绑在一起,永不分开,就这样顺利从怪物手中逃脱。母子俩就这样以尾巴相连、永不分离的姿势升天,这就是双鱼座的由来。


                            IP属地:山东38楼2006-03-17 21:20
                            回复
                              水瓶座传说一

                              在特洛伊城里,住着一位俊美的王子。他的俊美容貌,连城中美女都自叹不如。

                              有一天,神界将举办宴会,可是替宙斯倒酒的一个女孩子受伤了,所以没有人能够代替做这项工作。於是宙斯非常苦恼,不晓得该怎么辨。众神看宙斯这样衬眨芟氚锩φ胰舜妫墒墙樯芾吹呐⒆樱嫠苟疾皇呛苈狻?br /> 

                              一天,阿波罗神来到特洛伊城,看到俊美的王子正在和宫女游玩。他心想,人间竟然有如此俊美的王子,於是阿波罗回到神界,将他在特洛伊城看到的情况报告给宙斯听,宙斯觉得不可思议,很想亲眼目睹特洛伊王子。

                              当宙斯看过特洛伊王子之后,每天就朝思暮想,於是宙斯有一种邪恶的想法在心中酝酿。

                              宙斯又来到特洛伊城,等特洛伊王子单独行动时,宙斯变成一支大老鹰,在王子注意时,一把抓住王子回到神界。

                              特洛伊王子来到神界,宙斯要他代替受伤的女孩为宙斯倒酒,於是王子就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下,只好待在神界。

                              王子非常想念家乡、家人,同时特洛伊国王也非常思念王子,不知他到哪儿去了。宙斯觉得渐愧,不忍王子一天天消瘦,於是托梦给国王,告诉他王子在神界中的情形。为了安慰国王,送给国王几匹神马以为慰劳。

                              而宙斯也让王子回去特洛伊城看国王,然后再回来神界替宙斯做倒酒的工作,特洛伊王子从此在天上变成水瓶,负责给宙斯倒酒。

                              每当夜晚望着星空时,有没有看到一个闪耀的水瓶星象,正在为你倒酒的样子呢!

                              水瓶座传说二

                              特洛伊的王子干尼梅德是个黄金般的美少年,有一天他在牧羊时,突然被宙斯变成的老鹰捉到奥林帕斯,负责嫁给海克力斯的西碧公主原所担任的斟酒工作。在古代的罗马,当太阳的位置在这个星座的第一个月为雨季,所以定名为水瓶。

                              水瓶座传说三

                              特洛伊的王子该尼墨得斯(ganyedes)是个黄金般的美少年。有一天,他在牧羊时,突然被宙斯(juze)变成的老鹰捉到奥林帕斯(olympus),代替嫁给赫拉克利斯的西碧公主原来担任的工作,负责给宙斯斟酒。在古代罗马,太阳的位置在这个星座的第一个月为雨季,所一定名为水瓶,也称"宝瓶座"。


                              IP属地:山东39楼2006-03-17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