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给一些有缘的朋友们 :
《师门》中的 大乘四舍法门
1、舍己从人
舍己从人是舍我而从他,是听、走、化。一次问师父,本门无固定招式套路的拳法,只论心法自然和气脉流淌,但所有功法又全都是紧密围绕着当下的身界、意识界与外界去练的,到最后是否就是纯以神行而忘乎所以?师父说:是啊!到后来就是一片神行,无招无式,又万变不离其中,即是‘无量’,一切均是自心、自性这神明自然流淌出来的,神就是自性,明就是明明了了,明了一切却又不住于一切、无住,用完即了,没有任何粘缚。如果将精神意念关注在招式和各种要领上面,就是一种自我将心性神明束缚住了,也不会再有自然,道法自然,源自天真,直心是道场,平常心是道,前人说得明明白白,人人都有、都会的,也就是当下的平常心。师父说,神行并非是无念,只是不住,即用即空,即空即用,如镜显相,生而无生;无住即是心死神活,也唯有在意识分别的妄想心停歇了,神才会真正起用,亦即太极拳拳论说的‘阶及神明’,一片神行。《拳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此‘着熟’并非是指把招式或技巧弄纯熟,而是指因地上将‘舍己从人’的道理牢牢守住,弄纯熟,这是太极拳的本因。这就需要特殊的功法来辅助,熟练了舍己从人,渐而就有了拳上、身上、心上的内外四两,这就是‘懂劲’了,而后果位就变成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所谓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实际上就是不增不减,无生无住,又了了分明,此即太极拳的神明,也就是自性的本体。舍己从人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从手上、身上、心上去做到、而且随时随地和任何人谈手时、包括在生活当中的为人处世,都能保持住就不容易了,舍己从人,是太极拳根本之中的根本,核心之中的核心,也是入门的钥匙和证道的关键所在,哪怕是在太极拳武学功夫上,都离不开它。首先要能真正舍得了自己,去除这个‘我’和‘我执’(双重之病),才能真正有后面的从得了他人,这是太极拳因地的本因,《拳论》的‘本应舍己从人’,就是指的这个本因。
舍己从人的本法与身体的感受无关,这个一定要弄清楚,这里弄不清楚后面的都是糊涂的。例如打坐腿痛,吃错东西肚痛、牙痛、被撞到、被割破了身体感到痛等等,这个痛与不痛的感受,与舍己从人的本法是无关的,不能混为一谈。肚子饿了就是饿了,身体痒了就是痒了,不能说舍己从人了就没有了这些感觉,那就脱离了平常心、平常事的本来面目。而是痛就是痛,但还有一个不痛的在,知道痛与不痛的那个家伙,本身并不在痛与不痛上,这个要区别分清,了知了这个就可以明悟很多的道理。
在一次上课中我有些恍惚,问师父:既然拳架套路是束缚,为什么拳论当中有‘着熟而后渐悟懂劲’一说?‘着熟’难道指的不是拳架的招式套路以及推手之中技巧的熟练吗?师父说:你这前半句是完全错的,后半句还有些对,只是若不明白道理后半句也是错的,因为招式套路是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的,哪一式才是要时常练的‘着熟’呢?哪一式又可以不练的呢?如果以招式套路理解成‘着熟’,岂不是自困自缚于招式上变成笨蛋了吗?而推手是没有招式的,但在推手当中懂得了舍己从人,推手就进入到了一个高层次当中了,就有了真正的四两。于是师父伸手让我体会,我前推,毫无阻力,师父说这就是舍己;而后师父让我加力、加速度再推他,感觉依然是空空荡荡的,丝毫着力不得,但师父的手却没离开过我一直粘着,但我就是在推空气一样。师父突然问我懂了吗?我有些似懂非懂,不敢回答。师父有些惋惜,说为什么不敢当下自肯呢?‘着熟’就是舍己之后的从人啊!将这个舍己功夫纯熟到自己手上、身上,不要忘记,久而久之就有了四两,有了这四两就摸到了太极拳的门了,就可以进门和祖宗相认了,而后方知懂劲,也就是随心所欲从人,别人怎么来弄我,我都顺从于他,而且不会因此受影响,这就是太极拳的本法。舍己、从人,是两个阶级,‘舍己’需要‘着熟’,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这个状态去练推手;‘从人’需要‘着熟’之后的‘懂劲’,方能做到‘引进落空、四两拔千斤’的‘神明’妙用,都是很简单很明了的道理,是我们自己束缚了自己无端端地被自己的思想意识弄复杂了,绕了一大圈多余而冤枉的路程。只要能牢牢的把握住舍己这个状态,太极拳就永远不会走偏,也不会走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