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
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十六字,三平韵。
-(韵) + | - - | | -(韵) - - |(句) + | | - -(韵)
例: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蔡伸
忆江南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宋人多用双调。
- + |(句) + | | - -(韵) + | + - - | |(句) + - + | | - -(韵) + | | - -(韵)
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忆王孙
单调小令,又名《豆叶黄》《阑干万里心》。三十一字。五平韵。
+ - + | | - -(韵)+ | - - + | -(韵)+ | - - | | -(韵)| - -(韵)+ | - - + | -(韵)
例: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
如梦令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 | + - - |(韵) + | + - - |(韵) + | | - -(句) + | | - - |(韵) - |(韵) - |(叠) + | | - - |(韵)
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相见欢
又名《秋夜月》、《上西楼》《乌夜啼》,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
+ - + | - -(平韵) | - -(叶平) + | + - - | | - -(叶平)
+ + |(仄韵) + - |(叶仄) | - -(归平韵) + | + - - | |- -(叶平)
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长相思
又名《双红豆》,三十六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一叠韵。
+ + -(韵) + + -(叠后二字) + | - - + | -(韵) + - + | -(韵)
+ + -(韵) + + -(叠后二字) + | - - + | -(韵) + - + | -(韵)
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
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十六字,三平韵。
-(韵) + | - - | | -(韵) - - |(句) + | | - -(韵)
例: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蔡伸
忆江南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宋人多用双调。
- + |(句) + | | - -(韵) + | + - - | |(句) + - + | | - -(韵) + | | - -(韵)
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忆王孙
单调小令,又名《豆叶黄》《阑干万里心》。三十一字。五平韵。
+ - + | | - -(韵)+ | - - + | -(韵)+ | - - | | -(韵)| - -(韵)+ | - - + | -(韵)
例: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
如梦令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 | + - - |(韵) + | + - - |(韵) + | | - -(句) + | | - - |(韵) - |(韵) - |(叠) + | | - - |(韵)
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相见欢
又名《秋夜月》、《上西楼》《乌夜啼》,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
+ - + | - -(平韵) | - -(叶平) + | + - - | | - -(叶平)
+ + |(仄韵) + - |(叶仄) | - -(归平韵) + | + - - | |- -(叶平)
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长相思
又名《双红豆》,三十六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一叠韵。
+ + -(韵) + + -(叠后二字) + | - - + | -(韵) + - + | -(韵)
+ + -(韵) + + -(叠后二字) + | - - + | -(韵) + - + | -(韵)
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