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欧洲: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0-前495年),最早提出地圆说;
赫拉克里特(前540-前480)、菲洛劳斯(前470年-前385年),最早提出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自转,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最早用月食的圆形投影、外地能看到本地地平线以下的星星、物质向地心下降聚拢的最终受力平衡,等三大论据在理论上证明了地圆说。
二、埃及:阿里斯塔克(前310-前230年),在亚历山大求学和活动,最早提出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转;
阿基米德(前287-前212),曾在亚历山大求学和活动,说出了那句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地球的豪言壮语;
埃拉托色尼(前275一前193),在亚历山大求学和活动,确立了早期的五带划分和经纬度原理,且最早算出地球周长为39,690千米到46,620千米之间;喜帕恰斯(前190-前125年),曾在亚历山大活动,发现地球轨道并不是规则均匀的,提出了最早的岁差概念,并算出了很接近实际值的月球直径和地月距离。
三、两河流域:
塞琉西亚的塞琉古(约前190-前150年),用月球引力解释潮汐现象,并通过一些数据推导出日心说。
四、印度:
阿耶波多(公元476-550年),再次提出日心说,并算出精确度高达99.8%的地球周长;
婆罗摩笈多(公元598年~660年),指出地球重力的本质是引力。五、阿拉伯波斯:
花拉子密(公元780年-850年),写出《大地形状》一书介绍地圆说,并确立了多个地区的经纬度和温度带;
比鲁尼(公元973-1048年),再次提出地球自转和日心说,还确立了严密的经纬网,并提出所有的天体之间都具有引力;
哈兹尼(公元12世纪),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物质之间都存在引力(万有引力的先声),为地球的球状形成原因提供了理论基础。
六、近代欧洲:
库萨尼古拉(公元1401-1464年),提出多中心说,认为太阳也不是宇宙中心;
哥伦布(公元1451~1506年),坚信地圆说,认为往西走也能到达东方的印度,却因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哥白尼(公元1473-1543年),构建出完善严密的日心说模型体系;
麦哲伦(公元1480年—1521年),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圆说。
七、咱们:
元初,波斯的扎马鲁丁,首次将地球仪和托勒密的地圆说著作传到咱们的元朝;
明末,利玛窦、金尼阁、汤若望等洋教士,带来了更加详尽的地圆说或日心说理论以及环球地图,导致咱的顶级科学家和学者们一片哗然、群起而攻之(注:此时距麦哲伦环球航行早已经一百多年后了):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西人以地形为圆球,虚悬于中,凡物四面蚁附,且以玛八作(阿根廷的旧称)之人与中华之人足行相抵。天体受诬,又酷于宣夜与周髀矣(见《谈天》)”;
杨光先(公元1597-1669年):“果大地如圆球,则四旁与在下囯土洼处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倾?试问(汤)若望,彼教好奇,曾见有圆水、壁立之水,浮于上而不下滴之水否?(见《不得已》)
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见《孽镜》)”;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浑天家言天地如鸡卵,地处天中犹卵黄。黄虽重浊,白虽轻清,而白能涵黄,使不坠于一隅尔,非谓地之果肖卵黄而圆如弹丸也。利玛窦至中华而闻其说,执滞而不得其语外之意,遂谓地形之果如弹丸,因以其小慧附会之,而为地球之象……其或平或陂,或洼或凸,其圆也安在?……则地之欹斜不齐,高下广衍无一定之形,审矣。而(利)玛窦如目击而掌玩之,规两仪为一丸,何其陋也(见《思问录》,此时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快二百年之后了)”。
可见,地圆说、日心说的发展,就是一场此起彼伏、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的接力赛,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文明都为这场接力赛贡献了自己的一砖一瓦。可唯独最后一个才出场的咱,直到明末麦哲伦都环球航行一百多年后了,还在疯狂反对地圆论,对近代科学的贡献几乎为零,甚至还是负数。(注意,注意,注意:本贴所说的地圆说和日心说,是指必须要用精确且直白的科学语言描述的,明确说出大地是圆球形、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之类的精准文字。而不能是文学比喻或形容,比如明显是在比喻大地在天球中心位置的“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或是星星月亮(包括了无关的恒星和月亮,却唯独不包括大地)受太阳“一气所牵系”之类模棱两可的话;或是只因为某人测出了北极星每高一度折合地距多少(极差地距比),就臆测其是不是知道地圆,或造谣其算出了整条子午线长度之类……)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0-前495年),最早提出地圆说;
赫拉克里特(前540-前480)、菲洛劳斯(前470年-前385年),最早提出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自转,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最早用月食的圆形投影、外地能看到本地地平线以下的星星、物质向地心下降聚拢的最终受力平衡,等三大论据在理论上证明了地圆说。
二、埃及:阿里斯塔克(前310-前230年),在亚历山大求学和活动,最早提出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转;
阿基米德(前287-前212),曾在亚历山大求学和活动,说出了那句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起地球的豪言壮语;
埃拉托色尼(前275一前193),在亚历山大求学和活动,确立了早期的五带划分和经纬度原理,且最早算出地球周长为39,690千米到46,620千米之间;喜帕恰斯(前190-前125年),曾在亚历山大活动,发现地球轨道并不是规则均匀的,提出了最早的岁差概念,并算出了很接近实际值的月球直径和地月距离。
三、两河流域:
塞琉西亚的塞琉古(约前190-前150年),用月球引力解释潮汐现象,并通过一些数据推导出日心说。
四、印度:
阿耶波多(公元476-550年),再次提出日心说,并算出精确度高达99.8%的地球周长;
婆罗摩笈多(公元598年~660年),指出地球重力的本质是引力。五、阿拉伯波斯:
花拉子密(公元780年-850年),写出《大地形状》一书介绍地圆说,并确立了多个地区的经纬度和温度带;
比鲁尼(公元973-1048年),再次提出地球自转和日心说,还确立了严密的经纬网,并提出所有的天体之间都具有引力;
哈兹尼(公元12世纪),进一步提出所有的物质之间都存在引力(万有引力的先声),为地球的球状形成原因提供了理论基础。
六、近代欧洲:
库萨尼古拉(公元1401-1464年),提出多中心说,认为太阳也不是宇宙中心;
哥伦布(公元1451~1506年),坚信地圆说,认为往西走也能到达东方的印度,却因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哥白尼(公元1473-1543年),构建出完善严密的日心说模型体系;
麦哲伦(公元1480年—1521年),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实了地圆说。
七、咱们:
元初,波斯的扎马鲁丁,首次将地球仪和托勒密的地圆说著作传到咱们的元朝;
明末,利玛窦、金尼阁、汤若望等洋教士,带来了更加详尽的地圆说或日心说理论以及环球地图,导致咱的顶级科学家和学者们一片哗然、群起而攻之(注:此时距麦哲伦环球航行早已经一百多年后了):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西人以地形为圆球,虚悬于中,凡物四面蚁附,且以玛八作(阿根廷的旧称)之人与中华之人足行相抵。天体受诬,又酷于宣夜与周髀矣(见《谈天》)”;
杨光先(公元1597-1669年):“果大地如圆球,则四旁与在下囯土洼处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倾?试问(汤)若望,彼教好奇,曾见有圆水、壁立之水,浮于上而不下滴之水否?(见《不得已》)
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见《孽镜》)”;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浑天家言天地如鸡卵,地处天中犹卵黄。黄虽重浊,白虽轻清,而白能涵黄,使不坠于一隅尔,非谓地之果肖卵黄而圆如弹丸也。利玛窦至中华而闻其说,执滞而不得其语外之意,遂谓地形之果如弹丸,因以其小慧附会之,而为地球之象……其或平或陂,或洼或凸,其圆也安在?……则地之欹斜不齐,高下广衍无一定之形,审矣。而(利)玛窦如目击而掌玩之,规两仪为一丸,何其陋也(见《思问录》,此时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快二百年之后了)”。
可见,地圆说、日心说的发展,就是一场此起彼伏、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的接力赛,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文明都为这场接力赛贡献了自己的一砖一瓦。可唯独最后一个才出场的咱,直到明末麦哲伦都环球航行一百多年后了,还在疯狂反对地圆论,对近代科学的贡献几乎为零,甚至还是负数。(注意,注意,注意:本贴所说的地圆说和日心说,是指必须要用精确且直白的科学语言描述的,明确说出大地是圆球形、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之类的精准文字。而不能是文学比喻或形容,比如明显是在比喻大地在天球中心位置的“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或是星星月亮(包括了无关的恒星和月亮,却唯独不包括大地)受太阳“一气所牵系”之类模棱两可的话;或是只因为某人测出了北极星每高一度折合地距多少(极差地距比),就臆测其是不是知道地圆,或造谣其算出了整条子午线长度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