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相(1512—1591),字志尹,号三溪。茶阳城里人。饶相自幼聪颖,六岁入社学,八岁已颇通四书大义饶相,十五岁成为首批县学生员,十八岁食廪饩,二十二岁首拔选贡生。嘉靖十三年(1534)二十三岁乡试中第四名举人,次年连捷为乙未科三甲进士,授中书舍人。嘉靖十七年(1538)升户部员外郎,监山东、河南漕运。嘉靖十八年(1539)督赋保定、易、涿等州,升户部广西司郎中。嘉靖二十四年(1545)调山东兖州府通判,至夏间升淮安府同知。二十六年(1547)秋升任南京户部福建司郎中,二十八年(1549)春升任南昌知府。嘉靖三十二年(1553),升为江西按察副使。饶相出生于明正德七年二月二十六日,万历十九年三月初二日病逝于家中,享年八十。父:经济,字懋蕴,号东轩,以子相得封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母范氏以子贵加封太宜人。长子:与龄,登于万历十七年进士。次子与璋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五岁时因患痘毒夭折。三子与旲,字道光,号聚奎。治书经,援例大学生,任鸿胪寺序班。生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三月十一,卒于天启元年(辛酉,1621)正月廿七。娶端惠李氏。有子二:谆,垶。今茶阳镇学前街大埔中学前有万历三十八年(1610)建造的 “父子进士”牌坊,以表彰纪念饶相和饶与龄父子。此牌坊于2013年5月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茶阳镇政府前,曾有为饶相建造的“南北地卿”牌坊,早已不存。
饶与龄(1543—1596),字道延,号宾印。饶相的长子,生于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岁克邑庠生,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首拔补廪,万历元年(1573)以《礼记》中式,成为广东癸酉科笫六十八名举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三甲进士,曾试政都察院。因父母年老乞假归省。因父母先后逝世(饶相于万历十九年即1591年三月病逝),在家守制数年。服丧期满后补为中书舍人。到任两个月,因病逝于任所,享年54岁。临终前留下遗嘱:有负圣恩,未报为恨,赙赆皆谢绝,概无所受。年仅十二岁的幼子饶垍,万里扶柩,历尽艰辛方才到家。与龄平生砥砺节操,克谨礼仪,仁孝端行。虽生长在官宦之家,但处世淡泊,平易近人,自奉俭朴,如一介穷书生。居家常周济穷人,赈灾恤贫等义举,均亲力亲为。对告贷而无力偿还者,便烧掉其借券,不再追索。有人因私事想托他到官府说情,送给他数百缗钱,他坚辞不受,正色拒之。与龄饱读书史,手不释卷,著有《新矶题咏》、《松林漫谈》、《宾印诗草》和《椿桂集》下卷(上卷是饶相的诗)。生五子:埙,字用和号元冲。克庠补廪例贡入国子监,授光禄寺监事(从八品),奉差巡视闽粤稅务,有能声。晋升良醖署署丞(从七品)。以母年高告养回籍。性好施布,乡有罹水火者,尝捐金济之。时人语曰:“莫畏毁,莫畏水。公授我粲,公筑我垒。”康熙十六年1677年,当地大饥,捐金出粟以赈。郡邑旌之。娶明通进士,江西南安府通判李炤女,生三子,希宣、希仁、希俊。侧室钟氏生子希献、希灏。堪,字用裁,号岱屿。十四岁进庠生,二十八岁补廪生,三十一岁参加万历三十一年(1603)乡试,与弟同榜,临揭榜受含沙误致列副榜第一名,三十四岁丙午科(万历三十四年,1606)乡试中第五名经魁。授知县不就。此后一直文战不胜,曾八次上京会试均无果,直到六十二岁才黯然退出科场。生平俭约自持,从睦族和里为事。热心公益,施义渡、义冢、捐义阡;建宗祠以祀先,创书院以训后。崇祯二年(1629年)值邻寇告警,堪倡犒募乡勇,砌高甕城马路,为缮守计,境赖以安。(崇祯六年(1633)龙溪县张燮(1)曾聘其参修《海澄县志》。其逝世前还应大埔县令张燮任之聘参加编纂县志,并为之写《序文》张燮任在该志《序文》中称饶堪是该志的“倡首考终者” 。 饶堪元配端顺杨氏为百侯杨氏女,其父杨泷,隆庆四年(1570年)举人,曾任辰州府通判、武定知州。杨氏早卒,生一子希敬。继配懿淑黄氏,进士、福建按察司副使黄扆之五女,生四子希溥、希健、希隆、希竑。副室嶶靓邱氏,生子一希埼。副室端惠黄氏生五子,希颖、希枢、希驺、希当、希悦。孙饶溶字席敦。康熙癸巳科文魁。墱,字用恒号于岸。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授山东宁海州知州,晋奉直大夫。(另有专文介绍)垍,字用掺。号恢纮。年十二侍父宦京师,不踰载父殁,哀毀尽礼,逾于成人。遵父遗嘱,赙赆一无所受。万里扶榇归乡。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唐伯元大器异之。崇祯四年(1631)岁贡,廷试例授知县不就。家居倡修儒学西斋,捐砌城北街道。偕兄墱捐金倡建宗祠及创建湖山禅院,施寺田、渡田,赈水火灾,诸义举甚伟,卒年六十。其裔孙甚众人材颇多。饶鸣镐进士翰林,任南宁府知府。饶崇魁进士,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饶芝,褒甲父子进士。均任知县。饶重庆拔贡廷试一等,任知县、知州。就是其中佼佼者。文魁、副文魁、贡生、廪生、庠生人数众多,难以一一叙述。
饶与龄(1543—1596),字道延,号宾印。饶相的长子,生于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岁克邑庠生,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首拔补廪,万历元年(1573)以《礼记》中式,成为广东癸酉科笫六十八名举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三甲进士,曾试政都察院。因父母年老乞假归省。因父母先后逝世(饶相于万历十九年即1591年三月病逝),在家守制数年。服丧期满后补为中书舍人。到任两个月,因病逝于任所,享年54岁。临终前留下遗嘱:有负圣恩,未报为恨,赙赆皆谢绝,概无所受。年仅十二岁的幼子饶垍,万里扶柩,历尽艰辛方才到家。与龄平生砥砺节操,克谨礼仪,仁孝端行。虽生长在官宦之家,但处世淡泊,平易近人,自奉俭朴,如一介穷书生。居家常周济穷人,赈灾恤贫等义举,均亲力亲为。对告贷而无力偿还者,便烧掉其借券,不再追索。有人因私事想托他到官府说情,送给他数百缗钱,他坚辞不受,正色拒之。与龄饱读书史,手不释卷,著有《新矶题咏》、《松林漫谈》、《宾印诗草》和《椿桂集》下卷(上卷是饶相的诗)。生五子:埙,字用和号元冲。克庠补廪例贡入国子监,授光禄寺监事(从八品),奉差巡视闽粤稅务,有能声。晋升良醖署署丞(从七品)。以母年高告养回籍。性好施布,乡有罹水火者,尝捐金济之。时人语曰:“莫畏毁,莫畏水。公授我粲,公筑我垒。”康熙十六年1677年,当地大饥,捐金出粟以赈。郡邑旌之。娶明通进士,江西南安府通判李炤女,生三子,希宣、希仁、希俊。侧室钟氏生子希献、希灏。堪,字用裁,号岱屿。十四岁进庠生,二十八岁补廪生,三十一岁参加万历三十一年(1603)乡试,与弟同榜,临揭榜受含沙误致列副榜第一名,三十四岁丙午科(万历三十四年,1606)乡试中第五名经魁。授知县不就。此后一直文战不胜,曾八次上京会试均无果,直到六十二岁才黯然退出科场。生平俭约自持,从睦族和里为事。热心公益,施义渡、义冢、捐义阡;建宗祠以祀先,创书院以训后。崇祯二年(1629年)值邻寇告警,堪倡犒募乡勇,砌高甕城马路,为缮守计,境赖以安。(崇祯六年(1633)龙溪县张燮(1)曾聘其参修《海澄县志》。其逝世前还应大埔县令张燮任之聘参加编纂县志,并为之写《序文》张燮任在该志《序文》中称饶堪是该志的“倡首考终者” 。 饶堪元配端顺杨氏为百侯杨氏女,其父杨泷,隆庆四年(1570年)举人,曾任辰州府通判、武定知州。杨氏早卒,生一子希敬。继配懿淑黄氏,进士、福建按察司副使黄扆之五女,生四子希溥、希健、希隆、希竑。副室嶶靓邱氏,生子一希埼。副室端惠黄氏生五子,希颖、希枢、希驺、希当、希悦。孙饶溶字席敦。康熙癸巳科文魁。墱,字用恒号于岸。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授山东宁海州知州,晋奉直大夫。(另有专文介绍)垍,字用掺。号恢纮。年十二侍父宦京师,不踰载父殁,哀毀尽礼,逾于成人。遵父遗嘱,赙赆一无所受。万里扶榇归乡。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唐伯元大器异之。崇祯四年(1631)岁贡,廷试例授知县不就。家居倡修儒学西斋,捐砌城北街道。偕兄墱捐金倡建宗祠及创建湖山禅院,施寺田、渡田,赈水火灾,诸义举甚伟,卒年六十。其裔孙甚众人材颇多。饶鸣镐进士翰林,任南宁府知府。饶崇魁进士,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饶芝,褒甲父子进士。均任知县。饶重庆拔贡廷试一等,任知县、知州。就是其中佼佼者。文魁、副文魁、贡生、廪生、庠生人数众多,难以一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