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历史吧讨论汉初三杰的作用问题,因为回帖字数所限,所以自己开帖说说。
首先说一个流行的谬误,就是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应该是近代兴起的。之所以是个谬误呢,主要是因为后勤的重要性,对于一般人才来说,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之前跟别人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就是惊才绝艳的那种,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才会让“庸才法”成为了社会主流,甚至于让一般人做出了使用“庸才法”否定特殊人才的判定。
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对于双方都是差不多的庸才,还是很对的,但是不要忘了这个“庸才法”的前提。
讨论起这个后勤的重要性,拥护的人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论断,比如饭都吃不上打个啥?完全罔顾了后勤的差别,从来都不是有和无,而只是好与差。也就是说,只要好好干,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把后勤做到六十分,稍微好点的人才都能做到八十分,所以后勤最重要的是忠诚,能力倒是其次的。
军事是另外一回事,按照后勤派的惯用手段,如果军事为零会如何?拿军事为零的打后勤为零的谁胜谁败?我相信只要不是硬拗,谁都清楚胜负归属。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日常状况往往是后勤六十到九十,军事六十到九十。那么做个选择题,你选后勤六十军事九十的一方,还是选择后勤九十军事六十的一方?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积累的,也知道结果如何吧?
说到谋略的作用,就比较高端了,这个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但是毫无疑问,对于两个综合实力比较接近的集团来讲,军事后勤都很容易形成拉锯局面,这个时候只有谋略的差异才能够决定最后的结果。
所以嘛,关于汉初三杰,我的观点是张良作用最大,韩信功劳最多,萧何最可靠。按照层级来说,萧何可以帮刘邦成为诸侯之一,韩信可以帮刘邦有实力称王,但是决定最后登顶的只能是张良。
此致。
首先说一个流行的谬误,就是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应该是近代兴起的。之所以是个谬误呢,主要是因为后勤的重要性,对于一般人才来说,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之前跟别人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就是惊才绝艳的那种,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才会让“庸才法”成为了社会主流,甚至于让一般人做出了使用“庸才法”否定特殊人才的判定。
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对于双方都是差不多的庸才,还是很对的,但是不要忘了这个“庸才法”的前提。
讨论起这个后勤的重要性,拥护的人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论断,比如饭都吃不上打个啥?完全罔顾了后勤的差别,从来都不是有和无,而只是好与差。也就是说,只要好好干,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把后勤做到六十分,稍微好点的人才都能做到八十分,所以后勤最重要的是忠诚,能力倒是其次的。
军事是另外一回事,按照后勤派的惯用手段,如果军事为零会如何?拿军事为零的打后勤为零的谁胜谁败?我相信只要不是硬拗,谁都清楚胜负归属。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日常状况往往是后勤六十到九十,军事六十到九十。那么做个选择题,你选后勤六十军事九十的一方,还是选择后勤九十军事六十的一方?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积累的,也知道结果如何吧?
说到谋略的作用,就比较高端了,这个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但是毫无疑问,对于两个综合实力比较接近的集团来讲,军事后勤都很容易形成拉锯局面,这个时候只有谋略的差异才能够决定最后的结果。
所以嘛,关于汉初三杰,我的观点是张良作用最大,韩信功劳最多,萧何最可靠。按照层级来说,萧何可以帮刘邦成为诸侯之一,韩信可以帮刘邦有实力称王,但是决定最后登顶的只能是张良。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