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生活果然和小学不一样,不仅课程多,课外活动也多了,新校园、新科目、新老师、新同学,无不让我对这里充满了新鲜感。
尤其是看着许多高年级同学,胸前佩戴着闪光发亮的团徽,让我心里好不羡慕。和我一样想法的同学还真不少,记得刚开学不久,一次上课间操,一位同学把手指向校门口方向,悄悄对我们说:“那个围着长长围脖的就是学校团委书记,姓穆。”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有一位围着长长的围脖的老师站在那里。围脖的一端甩到身后,另一端长长地垂在胸前,一副眼镜端端正正地架在鼻梁上。这不由让我想起来电影里看到的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一股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
可羡慕归羡慕,毕竟那时候入团还得是初二以后的事儿,还是安安心心地戴我们的红领巾吧。
与小学相比,中学的考试多了。几乎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一次测验,而每月一次的月考更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月考过后都要进行一次年级大排榜,然后按名次决定谁能进甲班,我们管这叫做“对流”。每当看到自己班有同学被“对”到了甲班,我都会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争取下次“对流”时也“对”到甲班。可结果呢?自己却是一次也没进过甲班。究其原因,除了基础差,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学习没有长性。
初一的数学是从正数和负数开始的,当时教数学课的是康习信老师。康老师讲课非常生动有趣,这一时也激起了我学习数学的兴趣。可是渐渐的,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我开始有些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了,尽管每天作业还是写得整整齐齐,但是每次作业本发下来,却一多半都是红叉,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记得有一天数学课,作业本发下来,我正对着一个个红叉发呆,发觉康老师正站在我的身边。我正要把作业本合上,康老师拍着我的肩膀说话了:“我发现你这个学生学习还是挺用心的,从你写作业的工整程度可以看出来你是很想学好这门课,只是你还没掌握好方法,别灰心,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及时来找我。”听到这,一股暖流不觉涌了上来,鼻子也不自觉有点发酸。
语文课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尤其喜欢读里面的课文,思绪也经常会随着课文里面讲述的故事或描写的景物飘到很远的地方去。但我却不太喜欢背课文,记得当时学过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一段是要求背诵的,老师还特意提到下次语文课要提问。结果回家只顾着玩,把背课文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眼看着语文课就要开始了,许多同学还和我一样,一边翻着书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背诵着。看起来没背会的不只我一个啊!我多少让我舒了口气,至少不会太难堪。老师连续提问了十多名同学,没有一个能够完整背出来的,这让老师有了几分怒气。就在大家以为这提问要以全军覆没而告终的时候,最后一个字站起来的同学,却是着实让我们震撼了。课文背得一字不差不说,那个流利劲就别提了,同学们无不被他所折服,老师那紧锁的双眉也终于舒展开,露出了笑容。
作文,是我和班里多数同学共的难题。有时作业实在催的紧了,干脆就把以前写过的题材差不多的作文翻出来改一下交上去应付差事。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我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也没有眉目,于是打开作文选,心想:何不看看里面有没有符合题材的作文参考一下。结果还真找到了一篇,里面作文的题目叫《秋天的早晨》,正符合作业的要求。我一阵“激动”,原打算是参考一下,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字不差的搬到了我的作文本上,交了上去。
没过几天,作文本发下来了,记得老师的评语第一句就是:此文是抄来的……。后来才知道,这次班里很多同学的作文作文都是一样的,连题目都一样。语文老师虽然知道我们的作文肯定是抄袭来的,但是却没在班级里公开提出,只是在作文评语中提示我们作文要独立完成。
英语依旧是我的老大难,什么字母啊、音标啊、单数、复数啊,这些都是我一时难以逾越的坎,更不用说汉译英、英译汉了,不是我不想学,那是真的学不明白啊!
那时候初一政治学的是《社会发展简史》,教政治课的是位男老师,讲课声音挺洪亮,还会不时穿插上几句幽默。记得讲到北京猿人时,特意提到:“……北京猿人的眉骨很高……。”接下来的一句却引起了我们哄堂大笑:“眉骨高也挺好的啊,下雨时可以挡雨,淋不到眼睛。”这也成了我们一段时间的笑料。





尤其是看着许多高年级同学,胸前佩戴着闪光发亮的团徽,让我心里好不羡慕。和我一样想法的同学还真不少,记得刚开学不久,一次上课间操,一位同学把手指向校门口方向,悄悄对我们说:“那个围着长长围脖的就是学校团委书记,姓穆。”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有一位围着长长的围脖的老师站在那里。围脖的一端甩到身后,另一端长长地垂在胸前,一副眼镜端端正正地架在鼻梁上。这不由让我想起来电影里看到的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一股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
可羡慕归羡慕,毕竟那时候入团还得是初二以后的事儿,还是安安心心地戴我们的红领巾吧。
与小学相比,中学的考试多了。几乎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一次测验,而每月一次的月考更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月考过后都要进行一次年级大排榜,然后按名次决定谁能进甲班,我们管这叫做“对流”。每当看到自己班有同学被“对”到了甲班,我都会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争取下次“对流”时也“对”到甲班。可结果呢?自己却是一次也没进过甲班。究其原因,除了基础差,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学习没有长性。
初一的数学是从正数和负数开始的,当时教数学课的是康习信老师。康老师讲课非常生动有趣,这一时也激起了我学习数学的兴趣。可是渐渐的,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我开始有些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了,尽管每天作业还是写得整整齐齐,但是每次作业本发下来,却一多半都是红叉,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记得有一天数学课,作业本发下来,我正对着一个个红叉发呆,发觉康老师正站在我的身边。我正要把作业本合上,康老师拍着我的肩膀说话了:“我发现你这个学生学习还是挺用心的,从你写作业的工整程度可以看出来你是很想学好这门课,只是你还没掌握好方法,别灰心,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及时来找我。”听到这,一股暖流不觉涌了上来,鼻子也不自觉有点发酸。
语文课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尤其喜欢读里面的课文,思绪也经常会随着课文里面讲述的故事或描写的景物飘到很远的地方去。但我却不太喜欢背课文,记得当时学过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一段是要求背诵的,老师还特意提到下次语文课要提问。结果回家只顾着玩,把背课文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眼看着语文课就要开始了,许多同学还和我一样,一边翻着书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背诵着。看起来没背会的不只我一个啊!我多少让我舒了口气,至少不会太难堪。老师连续提问了十多名同学,没有一个能够完整背出来的,这让老师有了几分怒气。就在大家以为这提问要以全军覆没而告终的时候,最后一个字站起来的同学,却是着实让我们震撼了。课文背得一字不差不说,那个流利劲就别提了,同学们无不被他所折服,老师那紧锁的双眉也终于舒展开,露出了笑容。
作文,是我和班里多数同学共的难题。有时作业实在催的紧了,干脆就把以前写过的题材差不多的作文翻出来改一下交上去应付差事。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我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也没有眉目,于是打开作文选,心想:何不看看里面有没有符合题材的作文参考一下。结果还真找到了一篇,里面作文的题目叫《秋天的早晨》,正符合作业的要求。我一阵“激动”,原打算是参考一下,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字不差的搬到了我的作文本上,交了上去。
没过几天,作文本发下来了,记得老师的评语第一句就是:此文是抄来的……。后来才知道,这次班里很多同学的作文作文都是一样的,连题目都一样。语文老师虽然知道我们的作文肯定是抄袭来的,但是却没在班级里公开提出,只是在作文评语中提示我们作文要独立完成。
英语依旧是我的老大难,什么字母啊、音标啊、单数、复数啊,这些都是我一时难以逾越的坎,更不用说汉译英、英译汉了,不是我不想学,那是真的学不明白啊!
那时候初一政治学的是《社会发展简史》,教政治课的是位男老师,讲课声音挺洪亮,还会不时穿插上几句幽默。记得讲到北京猿人时,特意提到:“……北京猿人的眉骨很高……。”接下来的一句却引起了我们哄堂大笑:“眉骨高也挺好的啊,下雨时可以挡雨,淋不到眼睛。”这也成了我们一段时间的笑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