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无畏吧 关注:27贴子:1,206
  • 4回复贴,共1

谈张爱玲的《秋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秋雨》是张爱玲15岁时所作。
在一个忧郁的雨天,创作出如此忧郁的情调。透过玻璃窗看到的世界是灰白色的,天地间挂满银灰色的蜘蛛丝,阴沉压痛了胸口,仿佛呼吸都有困难。秋雨封锁了大地,忧郁也封锁了作者的心。无论园子里的花草曾经多么灿烂,都已成为过去。园子无人关心,无人打理,像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一样躺着,无声的寂寞。唯一的洋水仙也好像在诉说着悲哀,仿佛是张爱玲此时的写照。充满了黯然,寥落的空间,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如今的我们设想窗外的雨景,有些失落,有些迷茫,慢慢代入作者的角色,感受着这屋外的一切。当时的张爱玲是什么的心情?为何年轻的生命承载着如此沉重的悲痛?这是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因为这份痛苦只属于经历过的人。读着读着张爱玲的文字,原本愉快的心情也会被感染,消失得无影无踪。她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钻入人的心扉,悲伤的影子久久徘徊,也没有力气抗拒。对过去的生活彻底失望后,张爱玲的心无所寄托,悲伤渗透纸张。只有默默看着那“桂花”,这份“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算是作者心中的安慰吧。全篇没有一个愁字,但表达的感情如一江春水般。张爱玲童年的苦闷无法也无处倾述,唯有借助手中的笔,在对秋雨的叙写中,倾诉她一颗稚嫩而又伤痕累累的心。天空落下的雨,像是张爱玲心中无法流出的泪水,欲哭无泪的痛苦才是真正的悲哀。读着《秋雨》,不由令人想起她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而我们也从中探寻张爱玲的内心世界。
下附原作



1楼2010-09-19 13:10回复
    每个作家的风格不同,笔下的景致却也是异样纷呈。。。但都会留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烙印。。。张爱玲的文章我很少看,只是接触过她的一篇小说集《红玫瑰与白玫瑰》,她以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而闻名一时。。。。但她的文章多具有悲剧色彩,也许和她早年的生活有关系。。。看了这篇小文,倒让我想起郁达夫的《秋》,都有悲的色调在文字里蔓延。。。。


    3楼2010-09-23 18:5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可能是性别的关系吧。特别喜欢张爱玲的总是带伤感的小说,她的作品总是借物喻事态的发展,也特别会用人的举止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外国作家的我只看几部必要看的大作品。其它的不大关注。


      4楼2010-09-26 13:13
      回复
        恩。。。她描写的太细腻。这正合你们女性的天性!


        5楼2010-09-26 18:49
        回复


          6楼2010-09-27 15: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