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应该还是农业上的困局,导致自然状态下(不建立余粮征集制或不消灭地主富农阶层)能够供养的城镇规模也只有六七千万人口的水平。如果技术上非常先进一流,还是可以维持德国工业规模的。但在中国小农环境及农商环境下自然状态必有大量三产人口,工业劳动生产效率必然如近代日本那样落后一流水平,这就导致两倍近代日本工业经济体系维持能力的上限,也仅仅是两个近代日本。
不是大,就一定正比增长。好比秦国到秦朝,并不能导致军力增长一样。组织力不行,庞大的规模会导致高额的税收成本。跟日本这样主要人口聚集地都邻水的岛国征税浪费效率及中间商抵制能力没有可比性。
新中国历史上,多少有些起色的动力灌溉及化肥工业+代价巨大的余粮征集制,也只是在70年代后期维持二战德国的工业规模。农业现代化有根本改善后,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二战美国工业体量。
而在1940年以前,全世界的化肥产量都不比1978年的中国多多少。
工业矿产大规模勘探开采的困难,还在其次了。 大概只有实行斯大林的社会模式,二战中国才能成为第二个苏连。
不是大,就一定正比增长。好比秦国到秦朝,并不能导致军力增长一样。组织力不行,庞大的规模会导致高额的税收成本。跟日本这样主要人口聚集地都邻水的岛国征税浪费效率及中间商抵制能力没有可比性。
新中国历史上,多少有些起色的动力灌溉及化肥工业+代价巨大的余粮征集制,也只是在70年代后期维持二战德国的工业规模。农业现代化有根本改善后,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二战美国工业体量。
而在1940年以前,全世界的化肥产量都不比1978年的中国多多少。
工业矿产大规模勘探开采的困难,还在其次了。 大概只有实行斯大林的社会模式,二战中国才能成为第二个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