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乱想象:
.
由于夏帝国的存在,本子也维持了泛亚思想而没有蜕变成图图路线(想图也没地方去,同时跟夏的正常工商业交流缓解了本子的资源压力而没有魔怔化),夏、本转而发展出了基于商业合作关系而来的复杂同盟,并拉上半岛(也许还包括越)一起组成了一个中华系集团,这个集团也非一蹴而就,有着绵延过18至19世纪的漫长铺陈,这可能导致夏阻止了法国攻打越,越并没有被殖民,而是跟着夏一起维新了。
.
中华集团加入同盟国,其成因可能类似于德二,在地方上发展已到了极限,最终势必要冲破大英、从一众老牌大国霸占的顶层生态位当中抢来一席之地。
而且中华集团这个盘踞了西太平洋导致针插不进的巨兽,势必是大英搅雪棍的眼中钉,随着它的壮大,双方可能早已有各种各样的冲突。
.
这个资源与人口规模惊人的盟友,给了同盟国打了一剂本世界线前所未有的强心针,熊可能确实会在两线夹击之下撑不住(而且可能导致德二没有理由送某个人回熊本土,导致熊一直保持沙皇状态或变成普通共和的形式直到终战,某大国没有形成),同时协约在东南亚的人力,大概也不足以抵挡这边洪水一样南下还有主场优势的部队。
.
我想这可能足以让同盟国的强大程度远超本世界线,德二与奥斯曼在欧洲有更大的力量全力对付英法。
东亚这边可能需要担心的,是鹰恐怕会跨过太平洋来临,也许这边世界线里,“太平洋战场”会提早在一战出现。
.
感觉作为后起国家,也许中华集团终究不至于能碾列强。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下,总觉得一个最完美的结果,是同盟与协约打不出个所以然来,结果拉锯半天、对双方导致莫大伤害而全都内部不稳以后,在民间厌战情绪之下讲和。
最后至少在一战之后,也许大部分的王国与帝国都有机会留存,领土上互有增减,估计德二一定程度达成了在欧陆上称霸的梦想,但或许海洋仍会被带英掐着,夏帝国与它的集团,或许能透过一些商业优惠条件换取自己在东南亚乃至印度地区的地位得到承认这回事(毕竟这边主场加上规模优势,好象实在很难被实质重创,鹰大概也不会头铁把整副身家都赌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