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脉吧 关注:36贴子:129
  • 0回复贴,共1

受箓的起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授箓起源于正一盟威道。张道陵创道时的授箓方式已不得其详,但在《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多处提到有“箓生”的称号,足见当时已经有完整的制度设置。同时或稍后的许多其他道派纷纷效仿,以有利于教团的稳固和扩张。南北朝时形成的上清、灵宝等道派,也都拟定了自己的法箓,并且也采取授箓收弟子的办法。隋唐时期对诸派法箓作出了统一的排列。唐代时,自最基层的正一箓起,以上清箓为最高,凡一百二十阶,形成严密规范的系统。宋以后,仍有新的符箓出现,比如神霄、清微、净明等都是新出现的比较重要的符箓道派,各有自己的符箓授受方法。到明初,各符箓派多归于正一派,授箓便成为正一派传承的主要方式。自东汉至宋,先后出现过许多种符箓。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龙虎山(正一宗坛)、茅山(上清宗坛)、以及阁皂山(灵宝宗坛)三家,合称三山符箓。南宋末和元代,朝廷都曾命令正一真人提举三山符箓,所以诸派符箓皆属张天师掌管。明代,原来的诸符箓道派先后并入正一,正一派实际上成为全部符箓道派的总称。它沿袭原来的授箓方式,但对具体的法箓阶次等进行了改变。到近代,龙虎山天师号称有三十六种箓,七十二种符。但因遭受近代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其符箓已经不全。从北魏开始,历代帝王或有信仰道教的,也曾有人受箓,而以唐代为最盛。达官贵人、士大夫受箓的很多,这些都促进了授箓制度的完善,也提高了道箓的社会地位。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4-08 06: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