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舞狂歌吧 关注:49贴子:1,139
  • 6回复贴,共1

【】《感觉古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觉古龙序

 
 
  作者:生命

  他是绝世高手。 

  他是孤独的浪子。 

  我更愿意称古龙为浪子,而不是大侠,我想,古龙也更愿意人们这么称呼他,他可以独自仗剑在绝岭长啸,也可以纵情狂歌,开怀畅饮,醉卧乡村野店,与山夫野老相杂,他有数不清的知交好友,更不乏红颜知己,然而,他的内心,红尘中笑傲一生,留在心里的却是孤独。 

  他死前最后一句名言,淡淡地说出他对一生的感悟——“我靠一只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正如武侠小说中通常写的那样,古龙的一生就是一部长篇传奇,幼年父母的离异,两次刻骨铭心的失恋,无异是坎坷人生,但他却用如神的笔和如神的心,给我们那么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乐,是那种内心真正的快乐,所以给我们那么多神奇的故事,他一生都在追求快乐,是那种内心真正的快乐,所以他能写出《欢乐英雄》,能创造出盲眼却永远微笑的花满楼,有在恶人群中长大却不泯善良和欢乐的小鱼儿,也因为寂寞,所以有白衣如雪的西门吹雪,有寂寞的小李探花,有黑衣黑刀的傅红雪,还有萧十一郎。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着什么,古龙追求到了他自己想要的吗?无从知晓。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许多很难随着时间而逐渐淡漠的形象,也留给我们一个同样的深思——人,追求的是什么?这是所有古龙小说中的另一个主题。 

  因为古龙,我读出武侠中另一种味道,那不仅仅是对梦境的向往,更是对人生的感悟和人性的探索,这是几乎所有的小说,武侠,或是非武侠,所要力图展现的,而展现的方式,与其说是由不同的风格决定,不如说是由作者内心决定,有作者的影子。不喜欢古龙的人很大的一个理由是古龙的书中太多的警句,太多象是老生常谈似的哲理。而我在想:古龙写这些话的时候,当不是右手执笔,左手翻着一本『名人语录』,他自己不是比大多名人更“名”么?那必是个极富意境的场面——一个微胖的人,貌不甚扬,一手握笔,一手有杯,杯是美玉雕成的夜光杯,杯中是美酒,也许是五蒸五酿的波斯葡萄酒,或者是法国的XO,衣襟敞开着,露出一腔的豪气,这人微蹙着眉,凝思想着,忽地眉毛一挑,落笔如飞瞬间千言成就,然后直起身满意地叹口气,一口喝干杯中的酒,又是满意地叹口气……这方是古龙。 

  我无意断言金古哪个更好,因为我既喜欢金,也喜欢古,也喜欢温梁,也喜欢陈青云卧龙生萧逸陆鱼,也喜欢李凉黄易,大多的武侠小说,都能读出些味道来,朋友说我品味太低不讲档次,也由得他们,难道说还会因为他们的调侃就改来,朋友说我品味太低不讲档次,也由得他们,难道说还会因为他们的调侃就改变了我最大的乐趣不成?更何况金古各擅胜场,二十年过去了,各有所爱的读者们仍在为这个问题论战不倦,不由得想到当年香港两大天皇巨星谭、张之争,谭咏麟的歌迷与张国荣的歌迷甚至大打出手,『朋友』、『水中花』、『难舍难分』都是我最喜欢听的歌,但是『纵横天下』、『英雄本色』(II)也是我最喜欢看的片子,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出色的人,为什么非要弄得一个退出歌坛,一个黯然伤神才好,古语说“文人相轻”,金庸古龙尚未说什么,倒是读者群中硝烟弥漫,好在二人一个封笔,一个已去,任凭后人去说吧。 

  既然想写写古龙,自然是单说古龙,但是“同行”的比较是少不了的,倒不是相厚薄彼厚此,但说自己怎么想怎么看。 

 
 



1楼2006-03-22 22:40回复
    五、生命的歌

     
     
      作者:生命
      题记:这个生命,并非是我的笔名。 

      从未有任何小说中有古龙这样对生命的赞颂,对生命的热爱。 

      在古龙的小说中,无论是大奸大恶,大悲大喜,都有着一股昂扬的气质,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和一种执着和热望。 

      最典型的仍然是《萧十一郎》。 

      提到萧十一郎,耳边仿佛又响起那首苍凉的歌—— 

      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 
      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 

      我想古龙肯定是仔细看过杰克·伦敦那篇著名的小说,一个饥渴的人和一头饥渴的狼相遇在冰天雪地荒无人烟的冰原上,那是一种人与狼的冲突,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狼与自然的冲突,在那里,无论是人,还是狼,都模糊了物种的界限,而表现出他们共同的作为生物的本性,那就是对生命的热望,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生物对自然的抗争,所以,不但是最后战胜了自然和狼的人,也包括作为失败者的那只孤狼,都让读者们深深的为之感动,他们共同谱写出一首生命的赞歌。 

      这种蓬勃的对生命的渴望,当是超越了一切人性和兽性,超越了善和恶,所以一个是最具理性的人,一个是最具兽性的狼,本是两个最具冲突的个体,竟那么奇妙地统一起来。(杰克·伦敦不愧是大师。) 

      古龙对萧十一郎所投入的感情一定很深,或许是将自己所有的寂寞孤独和自己心中熊熊燃烧的生命的火焰和激情全部投入到这个人的身上,这个既具有狼性又具有人性的浪子,就那么傲然独立于世间,承受着风风雨雨,这个外表冷漠孤独的浪子,内心却如火在燃烧。 

      从未试图探求过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齐秦,喜欢他那首歌——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人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掠过 

      ……………… 

      不为别的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在苍凉中我还能感觉到很多,对生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这种感觉也许绝不是可以言传的。 

      只因为感觉。 

      只因为喜欢。 

      对生命的热爱给予了天下万物顽强的生命力,所以重伤的萧十一郎能回到狼群,能从死亡的边缘挣扎回来,所以杨铮毅然斩去自己的右臂(离别钩——“离别,是为了永远的相聚”),所以公子羽希望“公子羽”能永远年轻,所以埋在山中的夜帝能微笑着饮酒,所以傅红雪的黑刀挖断了刀尖,古龙笔下所有的人都有着最顽强的生命力。也许你还会说:他们并不是普普通通的一般人,甚至,他们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人。但是你可曾想过天下所有的人都会有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对生命的热爱。耶酥复活的时候第一个看见的是一个妓女,佛也曾渡乞丐成佛,这乞丐,这妓女,岂非是普通人,但成佛成道,就不再是“普通人”,为什么?是因为心灵上的升华吗?但是他们原本就没有变化啊。 

      变化的是他们的经历,那足以激励起一种精神,将普通的变成不普通的,将平凡的变成不平凡的,激励起更多的人更高层次的渴望,从这点上来说,我们需要的是那种能激励人心的力量,而不用管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 

      永远灿烂微笑的花满楼让我们永远微笑着面对生活。 

      潇洒的楚留香告诉我们要爱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萧十一郎让我们明白人如何去顽强面对困境和艰难。 

      铁心热血的铁中棠告诉我们这世上总有得失和执着。 

      西门吹雪让我们理解人在世间有着更高更深的追求。 

      段玉告诉我们其实诚实也是人世间一样强大的武器。 

      …………………… 

      这一切,都是因为可爱的生命。( SHY,不是我哦!) 

      …………………… 
    


    11楼2006-03-22 22:43
    回复

        另一个我要为之而歌的是人性。 

        人性是怎样的?是善?是恶?这一千古难题,还是让那些哲学家们继续去争论吧。古龙无疑是矛盾的,他试图给出一个定论,可惜他不是个哲学家,他自己心里也有着极大的冲突,结果是出现了极端的两种人性,或极善,或极恶。 

        多数的时候,古龙相信善是人的本性,这多半是在酒酣的时候,酒酣意正浓,正是淋漓酣畅的时候,笔意如潮,思绪如潮,酒能让自己相信自己脑海中的那份理想和美好的幻象,人性本善,人性最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邪永不胜正。 

        所以有了沈浪,楚留香,陆小凤这样的绝顶人物,有了一个个最最阴险但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的阴谋,这些人中最出色的一个是小鱼儿。许多人喜欢将小鱼儿与韦小宝相比,有许多人认为韦小宝根本不能和小鱼儿相比,也有许多人认为小鱼儿根本不能和韦小宝相比。(我不得不赞叹金庸的了不起,将一个小混混放在那样的一个历史时代,将一个真实的背景和一个虚幻的人物融在一起,有位不认识的网友在他的评论中说:“金庸是在真实中创造一种不真实,而古龙是在不真实中创造一种真实。”我深以为然,金庸的作品中人物好象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人物,你伸伸手就能及,背景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你翻翻书就能看到,但是你真的能及么?你能作令狐冲或杨过么?你能象郭靖么?你能真的有韦小宝那样的好运么?读的时候,你会羡慕,只感叹,只一番遐想和一番感慨,但是不能奢望去成为。古龙的小说,人物那么缥缈,根本没有现实的背景,一切都是虚幻的,却又给我们一种感觉,让我们觉得即使我们不能成为虚幻中的那些人,但是也可以有那些人所具有的东西——人性,善,恶,爱,恨。有和他们同样的感觉,同样的思维。) 

        在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掉进一个因爱成仇的大阴谋里,童年一直到少年都是在恶人堆里长大,学会了所有的恶人的招式,但是最终却没有成为恶人,这里面有古龙的一种信念和美好的愿望——让人们都充满着对善的希望。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无论环境如何,人性不灭。所以碧玉刀中的段玉,虽然屡屡受骗上当,却又总能化险为夷,因为他总是用诚实去对待别人,只因为一个“诚”。所以王怜花最终被沈浪所感化,是因为沈浪博大的胸怀,只因为一个“恕”。所以恶人谷中那么多的恶人,最后都会回归到“善”。 

        《绝代双娇》永远是绝代的,如果非要让我拿它和韦小宝相比,那么我不得不说:虽然我很喜欢看《鹿鼎记》,但是小鱼儿无疑是比韦小宝更出色,因为韦小宝比起来还只能算是个顽童,他虽然有着种种的幸运和艳遇,却缺乏了一个成熟而复杂的人所具有的很多东西——爱,和因爱而生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无奈和挣扎。 

        不由得又想起当花无缺要杀小鱼儿时,铁心兰脱去衣服来阻挡花,大喊道:“小鱼儿,你快走啊!”小鱼而因此而消沉。这一种感觉只有令狐冲痴恋小师妹而狂饮大哭可以相媲美。对后者我体会到那种苦恋而不可得的滋味,正是少年情怀,而对前者,则有超出爱恋的一种更深的感觉。或许唯有沧桑过后更能体会吧。 

        但是酒总有醒的时候。 

        尽管酣醉时淋漓地赞美人性之善,清醒的时候总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即使真的能如传说中的仙人般一醉千年,醒来时仍将面对沧海桑田的无奈和人世间的炎凉。这是古龙自己亲身饱经过的现实,也是古龙书人人物所经历过的现实。怪不得那么多的人都喜欢酒,因为酒中的世界是扭曲的虚幻的却是美好的,是可以按照自己心里的愿望构筑的;怪不得那么多的人都喜欢书,因为书中可以给自己一个自己本无法圆的美梦。 

        而现实是残酷的,特别是当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一切。 

        江别鹤,江玉郎,天下怎么会有这么样的坏人呢? 

        许多人责难古龙绝对二分化的人性,原因也是因为人性的复杂,不能绝对化,金庸树立了一个典型,在金庸小说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真正的“恶”而成为恶人,即使四大恶人也是各有伤心别事,只有一个飘飘若仙的丁春秋似乎是恶极而无善,可惜却性格太单薄,除了象神仙般的形象和一个天大的恶名,竟没有什么了,若非金庸出色的文笔,丁春秋并不算什么。金庸是近于佛道了,尤其是越到晚期,佛家有所谓“有人皆孽”所以要佛去渡众生,又因为“人皆有佛性”所以人都可渡,包括恶人。 
      


      12楼2006-03-22 22:43
      回复

          暂不说佛性是否就是人性。金庸的一生说不上锦衣玉食也可算无忧无虑,身份地位自不必说,他可以专心地著书研究学问,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任尔东西南北风”,若说唯一的缺憾,不过是失恋过一次。所以他无法体会《欢乐英雄》中钱对英雄的深刻的影响,无法体会英雄好酒的心情,无法有浪子的感觉,无法真正领悟寂寞的滋味。尽管他读过《说唐》知道有秦琼卖马,尽管他对《水浒》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深,尽管他兴之所至也会呼朋引伴共买一醉,尽管他对书的理解远非别人所能及,对书中故事的了解远非别人所能比。 

          有一种说法,经历过苦难和折磨的人,心中总有一股“气”,有人说是“愤世嫉俗”,我觉得太过,因为这样的人并非都是怀着一股对世界不满的“恶气”,他们有一种在困境中挺身而出的“豪气”,有不被世俗所接受时的“怨气”,有饱尝艰辛依旧痴心不改的“昂扬之气”,有阅尽人世百态时的“激愤之气”,这些“气”郁结于作者之胸,然后成为打动读者的文字。 

          这些“气”只有以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表达出作者本人的内心真实的世界,让读者强烈地感觉到这种“气势”,并因之而产生共鸣。而作者自己也想极力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郁结之气,越是激烈,越是酣畅痛快,越是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有时候,写书不单是给读者看的,也是给自己看的。 

          从古龙的书里很多时候可以读出,感觉出,回味出那种极强烈的人性冲突。人,似乎永远踏不出欲望的诱惑,上官金虹为的是权力,西门吹雪为的是剑的荣誉,叶孤城是为了一个“名”字,铁中棠为了一种责任,霍为的是金钱,人皆有欲望,故有人性的千姿百态。我们能从古龙的书中看出更多的人性的阴暗和险恶。有时候那些邪恶和阴险甚至让我们觉得世界简直就是黑暗的,充满了失望和无望,看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就在这绝望中,正义仍然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善会战胜恶。 

          用笔这样写着,古龙心中充满了矛盾,或许这矛盾唯有在半梦半醒之中才能真正的逃避。小说中正义可以战胜邪恶,而现实中有多少罪恶是眼睁睁看着却又无奈的,自古以来就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说,在书中我们还可以大声呐喊,在现实中唯有叹一口气而已。上帝有无穷的力量和无数的天使,而撒旦一人就可以抗衡。这个世界也许本来就是黑暗多于光明的,人类的本性也许永远都是恶大于善的。 

          写到这里,突然吃了一惊,本不是个悲观者,一直自信着自己抱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我相信人是善良的,热爱阳光灿烂的生活,相信真爱与真情,也总是执著于那一份豪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悲观和无奈竟悄悄溜到我的心里。想到东林党人那副流传千古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党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恶和黑暗的抗争,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这种精神也能燃起人们心中的火和热血,后来又见这副联被改作: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不关己” 

          三个字就将一副昂扬之气换作漠然,那是老庄之学?那是无为之心?那是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写这句话的人,却是用匕首与投枪孤独抗争的斗士。)但也是看透世情以后的无奈下的感慨吧? 

          一下子又想起一个著名的PCGAME来,封面写着: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那些所谓的英雄们屠戮的对象,他们杀害我们的亲人,掠夺我们的财物…… 

          如今我们要联合起来,保护我们的财产,给那些英雄们教训!” 

          这是地下城守护者(DK)的宣言,对这个游戏开始听到介绍就有很深的印象,不是因为她精美的画面和游戏风格,而是因为这是第一个扮演反面角色的电脑游戏,可惜的是仍然是除了战斗,没有可以看得出邪恶与黑暗。我常常地想:要是想真实地表现这个世界,恶是必不可少的。曾与一个朋友谈过一个游戏的创意,我设计了一个完全反面的主角,朋友说: “好是好,但是那是不可能的,”说着笑了笑,继续道:“因为我们是要宣扬‘正义’和‘善’,而不是要提倡黑暗和邪恶。” 

          很多的时候思维就象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不知道会跑到什么地方,不知道会跑多远,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得住。 

          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如同别的很多小说中的一样,在善与恶的人性中挣扎,之所以更苦更受折磨,是因为善与恶的冲突更激烈,也是因为古龙内心的矛盾更强烈,宣扬人性的善是内心的一种向往,但是对人性的真实认识又常常觉得这种对善的赞美只是一种违心的美好幻想,越是深深地认识到这个事实,越会陷入苦苦的挣扎,所以,常常会感觉古龙书中的人物活得“好累”。 

          若是没有了善恶的主题限制,若是尽情地写出人性的本原,那该是一种什么样子?或许可以让读的人们在最可怕的噩梦中惊醒,从而觉醒,从而更热爱善更向往善,或则是让人们面对真实的黑暗彻彻底底的绝望,这是一个可怕的尝试,谁敢真的去试呢?看得书多了,常会这么想,也常不敢这么想下去。也并不希望这样的来写。因为我们总还得要有希望! 

         


        13楼2006-03-22 22:43
        回复

            《浣花洗剑录》是一部重要的小说,权威的评价是:“这部书是古龙从早期简单的模仿尝试到中期的成熟创作的分界线,标志着古龙武侠创作的一个新的开始。”但是我读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感觉是一种新鲜——世上居然有这么快的剑!这么高的剑法!这么高深得无法想象的武学境界!那时候刚刚将一部射雕看全,心中完全沉浸在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里面,以为“技尽于此矣”,哪料到一下子又看到了另一种境界,比较起来,射雕中武功的层次很高了,人的层次也很高了,却没有“人”与“武技”间那种“默契”的境界,因为“技尽于此”而真的技“尽”与此,缺少了“永无止境”和不断去寻求更高的境界的那种境界。那时还无法理解白衣人为什么会对杀死自己的方宝玉说“谢谢”,却能感觉书里的人物在武学中探索,就象在深邃的太空中不断地上升,但是永远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究竟有没有顶?哪里才是顶?这比爬到高山之顶后孤独四顾的境界要更高更深了许多。从那时起,我开始想象古龙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心里真的会有那样一种悠远得永无止境的境界么?他真的经历过那么多的心灵的折磨和挣扎么?于是我开始寻找古龙的生平,开始看古龙的所有小说。 

            古龙的生平只能靠点点滴滴地搜集,比如,从来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出生年月,再比如,他的初恋和失恋是在十几岁,还有各种各样的评论,浪子,大侠,好酒色,大学肄业,受伤,直至最后死亡。但是这些仍然不能让我明明白白地理解他书中那种高不可测的境界,无论是人物的,还是武功的。那个时候,看过小李飞刀,看过边城浪子,看过萧十一郎,和大旗英雄传。但是,无法理解孤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阿飞会那么依恋林仙儿,无法理解李寻欢为什么会把自己最爱的人让给别人。但是还是感觉到自己有一种感觉。正是少年时,未识愁滋味,那时候眼中心中都是灿烂的阳光。 

            直到大三,有了闲情,有了数不清的时间,也有了另外的心情,再读古龙,才一下子开始明白什么是寂寞,什么是苦涩,什么是希望和意气,还有,什么是深沉。 

            那不单单是一个被古往今来多少人苦苦吟过的一个“情‘字,为情痴,为情苦,为情所障(若是单为一个爱情,宁可去看金庸,宁可只看金庸)。那还是一种愁苦和挣扎,一种在情之外的人生的愁苦和挣扎,当然还有奋斗和追求,和一种在挣扎中百折不挠的精神。奇怪,明明都是那些风华绝代的人才有的,为什么却又有一种异常清晰的感觉:那分明是每一个小人物也有的,愈是卑微,愈是坚韧,也愈是淡然面对所有的轰轰烈烈。大人物有时候会向往平平淡淡,绝代的人物也终会厌倦江湖,李寻欢隐在酒肆,三少爷如鸿般飘渺,可惜也因为他们是绝代的人物,平凡始终是一个梦想,他们仍将投入到风云中去。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却是小人物们轻而易举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敲棋子落灯花”,正是我所最向往的,所以,也就能更有一种“感觉”。爱情是高尚的伟大的,浪漫的,缠绵的,而生活则是另一种滋味,单为这,也值得我喜欢古龙了。更不用说那种给我的生活的激励和启示了。 

            武林外史,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九月鹰飞,欢乐英雄,大人物,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七种武器,天涯·明月·刀,剑·花·烟雨·江南三少爷的剑,陆小凤,边城浪子,血鹦鹉,白玉老虎,大地飞鹰,圆月弯刀,飞刀·又见飞刀,英雄无泪,风铃中的刀声,怒剑狂花,那一剑的风情... 

            沈浪,熊猫儿,王怜花,朱七七,楚香帅,胡铁花,李寻欢,上官金虹,荆无命,阿飞,叶开,郭大路,王动,燕七,龙啸云,林仙儿,谢晓峰,燕十三,丁鹏,萧十一郎,陆小凤,木道人,赵无忌,孟星魂,石观音,律香川... 

            这么多让我感到很出色的作品,这么多出色的人物,每一部都让我读后掩卷想到了很多,也感触了很多。若是一一说来,怕是写上几十万字也说不完的了。若是说最让我感动的一部也很难说得出来,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有一个是相同的--很深很深的共鸣和很深很深的思索。就如同那种脑中突然一下子被电流流过的感觉。 

            ******** 

            记得有一天,一个好友对我说:“其实你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古龙,因为你从未有过他的经历,有过他的坎坷,所以,最多你只是在做梦,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什么时候,你真的有那样的经历,也许你才会真正的理解。但是,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根本不可能有。”那朋友刚刚失恋,正痛苦得好象是世界上最失意的人。 

            几个月后,朋友正常如初,又对我说:“唉,其实我也是在强说愁啊。” 

            是不是我也在强说愁呢? 

           


          19楼2006-03-22 22:43
          回复

              有很多朋友多次说:哼,光说古龙的好,吹得天花乱坠的,但是那么多的不足呢?为什么不去说?为什么不客观地评论评论呢?我本无意去比较金庸古龙谁更好谁更糟,因为二者都是我所喜欢的,也因为越来越觉得人活着的无奈,很多想做的事情却总是没有办法去做,很多想要的东西却总是无法得到,很多本该好好珍惜的东西却总是轻轻从手中滑过。比如时间。比如自己的真心。比如自己的真爱。比如自己的心。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努力在珍贵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那些好的,值得自己珍视的,真正曾经给过自己感动的东西,去欣赏那些美好的东西呢?这些都是转瞬就会从身边飞过的,但是懂得珍惜的人却越来越少。既然如此,争论又有什么用呢?去追求和研究那些琐碎的细枝末节又有什么用呢?非要去找出那些不好的或者不足的地方又有什么用呢?我们的心,该是被美好的东西所占有。朋友们普遍的说金庸有一种大气,是一种很恢弘很深远的底蕴,那是历史和文化的底蕴。而古龙是一种激情,是另一种很深远的沉思,是完全个人的,很多时候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喜欢金庸多一些,还是喜欢古龙更多一些,所以,也就只是感觉,没有结论。若是非要说些什么的话,那么,可以说古龙的小说曾经给我很多很多的感动和很多很多的思考,甚至对我对整个现实和世界的观念和态度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尚且不算从小说中所读出的让我真正感动过的酸甜苦辣,和爱,和情。为这,也值得我写出自己的感觉来了。不是为了争论也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曾经有过的感觉。 

              几次饭局酒会上,朋友们都突然提道:“你很象古龙呀!” 

              嘻嘻,真的挺象呢。形象和古龙一样不佳,虽没有古龙那样的豪饮,却一样是个酒鬼,不能喝酒的酒鬼没有见过吧?这里就是一个呢。更重要的是,有和古龙同样的豪气。还有对朋友的那份热血。这,是我自傲的地方。越想越象,越想越美,可惜没有古龙的文笔才华,更没有古龙的遭遇,奇怪的是我常感觉自己能读懂古龙,能领悟到他通过他的书要说的东西。甚至有时候幻想着和古龙同桌共醉,一起弹着剑唱一首慷慨悲壮凄凉的歌,那该是多好的感觉啊! 

              很向往那种古风,那种自由写意的生活和行侠的逍遥,有时候就感慨现代社会物质进步了,精神上却永远不再有侠意。虽然明知道这不过是小说,是虚幻的却仍然执着地相信:在久远的某个时代,确实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传奇和这样的梦幻成真的地方。 

              人,总该有个心灵的寄托吧。 

             


            21楼2006-03-22 22:43
            回复
              感觉古龙补

               
               
                作者:生命

                长出一口气,总算写完了,其实想写的还有很多。 

                偷偷的想,如果把这作为我的毕业论文,那该多好啊,发挥上数十万字也不过是碟小菜。可是还是要面对那可怕的论文。 

                写的中间见脑袋写的,真的是自愧不如,用一个好友的话说:脑袋的文章有一种“大气”,有韵律,有气度,这点我怕是永远也不如的,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写的都是我心里的感觉,是真实的。写出来也是为了和喜欢古龙的朋友们分享一种心情。 

                给我的朋友们。 

                本文原发于中国科技大学BBS站,作者id为Glad_Acer(开心客) 
                本文他使用的笔名是生命。 

               


              22楼2006-03-22 2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