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更小051驱逐舰后续架空
TG海军建立初期曾遭受国党空军攻击,许多舰艇被击沉,尤其是重庆号的沉没更是让海军捶胸顿足,虽然之后一直重视防空力量,并建立海军航空兵进行护航,但在舰艇防空方面依然以手操高射炮为主,防空效率极低。此时二战后世界各大强国研制出防空导弹,并开始建立新的战舰防空体系,大幅提高防空效率,因此国内海军也开始逐渐寻求舰载防空导弹,58年空军引进萨姆2导弹系统,虽然在当时性能比较先进,但巨大的导弹体积和复杂的配套设备系统还是令海军望而却步,之后与苏联决裂更是寻求无望了。
但天无绝人之路,海军在参与K-5空空导弹的仿制项目上突发奇想,为什么不以该项目为基础上开发舰载防空导弹呢?于是召集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讨论,但专家们的讨论结果却令海军有所失望,因为名为霹雳-1的空空导弹弹身太过粗短,气动阻力大,即使加装助推器射程也不会增加太多,只能作为点防空导弹,与海军期望依旧有些远。
就在海军为发展防空导弹而摸索时,空军红旗-1防空导弹项目取得较大进展,首次进行打靶试验,来观摩现场的海军技术人员看着红旗-1防空导弹那流线修长的弹身,顿时茅塞顿开,于是再次召集专家讨论技术,经过多次会议初步达成方案,并上交军方部门审批,于63年通过后正式立项,命名为海红旗五防空导弹(图1)。经过众多厂所的攻关,于68年首次进行陆上打靶试验,72年首次进行舰上打靶试验,74年完成定型测试,正式定型。
海红旗五外型类似萨姆-2导弹,但更为短小,采用二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导引头由霹雳-1导引头改进而来,雷达波束制导(图2),弹长6米,弹重1吨,70千克破片战斗部,最大作战射程25千米,最大射高15千米。
就在舰载防空导弹正在如火如荼的研制同时,与导弹搭配的新平台也正在设计中,虽然海红旗五比萨姆-2要小得多,但尺寸依然较大,因此只有驱逐舰级别才能搭载,于是决定在研制中的051驱逐舰基础上开发防空驱逐舰。
新驱逐舰相比051型更大,特别扩大B炮位以容纳双联发射架和备弹20枚的导弹库,舰体加宽以提高稳定性,前桅杆平台增加一部制导雷达,后杆增加了一部515型远程警戒雷达,其他武器设备方面则051型一样。
新驱逐舰代号05型,68年开工,69年下水,71年服役,74年完成防空导弹试验并正式定型。由于05型性能上比051型更强,因此051型仅生产2艘后就停产转而生产05型,成为第一代国产防空驱逐舰(图3)。
舰长130米,宽13.8米,满载排水量3800吨,最大航速31节,航程4500海里/18节,舰员人数为270人。05型的诞生,使海军首次拥有区域防空能力,大大增强了舰队防空,增强了海军威慑力。
80年8艘05型驱逐舰护航远洋偏队,成功到达南太平洋预定地点,途中多次驱赶外国战舰和飞机,保护了编队安全,顺利完成任务,证明了05型驱逐舰优异的性能。
80年代在与西方技术交流间,对海红旗五导弹进行升级,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型固体燃料,导引头升级为半主动制导,最大射程提升至45千米,最大射高升至20千米。
期间还建造三艘装备燃气轮机的改进型05型驱逐舰(图4),舰长140米,宽14.8米,满载排水量增至4400吨,采用燃燃交替动力系统,两台TM-3B加速燃气轮机和两台RM-1C巡航燃气轮机,推力五万五千马力,航速31节。上层建筑采用长首楼设计,战舰尾部取消一门主炮改为直升机起降平台和半埋入式机库,可搭载一架海豚反潜直升机。舰炮换成双100毫米舰炮,三联装上游导弹发射架改为鹰击-8反舰导弹发射箱,后桅杆改为381三坐标搜索雷达,电子设备也进一步升级,首次装备从国外引进舰载作战指挥系统,成为80年代国内最现代化的战舰。
88年南沙海战期间,05型驱逐舰成功击落来袭的2架苏-22攻击机,舰载防空导弹首次取得实战成果。
89年为了抗衡印度引进的61型驱逐舰,巴铁向华夏定购了四艘燃气轮机版05型驱逐舰,开创驱逐舰出口的先河。
90年代初,由于缺少核心设备,第二代驱逐舰难产,于是对早期05型驱逐舰进行重大升级,制导雷达换装先进的单面无源相控阵雷达,发射架升级32单元垂直发射装置,防空导弹更升级为带助推器的KS-1防空导弹,最大射程超过70千米,后桅杆也换成381三坐标雷达,整体防空能力变得更强大(图5)。
到96年台海危机期间,美国航母战斗群迫近台海,为了应对,TG出动包括轰六,飞豹截击机在内大批战机和海军05型驱逐舰编队,在东部沿海举行大规模饱和攻击演习,成功迫使美航母返航。






TG海军建立初期曾遭受国党空军攻击,许多舰艇被击沉,尤其是重庆号的沉没更是让海军捶胸顿足,虽然之后一直重视防空力量,并建立海军航空兵进行护航,但在舰艇防空方面依然以手操高射炮为主,防空效率极低。此时二战后世界各大强国研制出防空导弹,并开始建立新的战舰防空体系,大幅提高防空效率,因此国内海军也开始逐渐寻求舰载防空导弹,58年空军引进萨姆2导弹系统,虽然在当时性能比较先进,但巨大的导弹体积和复杂的配套设备系统还是令海军望而却步,之后与苏联决裂更是寻求无望了。
但天无绝人之路,海军在参与K-5空空导弹的仿制项目上突发奇想,为什么不以该项目为基础上开发舰载防空导弹呢?于是召集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讨论,但专家们的讨论结果却令海军有所失望,因为名为霹雳-1的空空导弹弹身太过粗短,气动阻力大,即使加装助推器射程也不会增加太多,只能作为点防空导弹,与海军期望依旧有些远。
就在海军为发展防空导弹而摸索时,空军红旗-1防空导弹项目取得较大进展,首次进行打靶试验,来观摩现场的海军技术人员看着红旗-1防空导弹那流线修长的弹身,顿时茅塞顿开,于是再次召集专家讨论技术,经过多次会议初步达成方案,并上交军方部门审批,于63年通过后正式立项,命名为海红旗五防空导弹(图1)。经过众多厂所的攻关,于68年首次进行陆上打靶试验,72年首次进行舰上打靶试验,74年完成定型测试,正式定型。
海红旗五外型类似萨姆-2导弹,但更为短小,采用二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导引头由霹雳-1导引头改进而来,雷达波束制导(图2),弹长6米,弹重1吨,70千克破片战斗部,最大作战射程25千米,最大射高15千米。
就在舰载防空导弹正在如火如荼的研制同时,与导弹搭配的新平台也正在设计中,虽然海红旗五比萨姆-2要小得多,但尺寸依然较大,因此只有驱逐舰级别才能搭载,于是决定在研制中的051驱逐舰基础上开发防空驱逐舰。
新驱逐舰相比051型更大,特别扩大B炮位以容纳双联发射架和备弹20枚的导弹库,舰体加宽以提高稳定性,前桅杆平台增加一部制导雷达,后杆增加了一部515型远程警戒雷达,其他武器设备方面则051型一样。
新驱逐舰代号05型,68年开工,69年下水,71年服役,74年完成防空导弹试验并正式定型。由于05型性能上比051型更强,因此051型仅生产2艘后就停产转而生产05型,成为第一代国产防空驱逐舰(图3)。
舰长130米,宽13.8米,满载排水量3800吨,最大航速31节,航程4500海里/18节,舰员人数为270人。05型的诞生,使海军首次拥有区域防空能力,大大增强了舰队防空,增强了海军威慑力。
80年8艘05型驱逐舰护航远洋偏队,成功到达南太平洋预定地点,途中多次驱赶外国战舰和飞机,保护了编队安全,顺利完成任务,证明了05型驱逐舰优异的性能。
80年代在与西方技术交流间,对海红旗五导弹进行升级,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型固体燃料,导引头升级为半主动制导,最大射程提升至45千米,最大射高升至20千米。
期间还建造三艘装备燃气轮机的改进型05型驱逐舰(图4),舰长140米,宽14.8米,满载排水量增至4400吨,采用燃燃交替动力系统,两台TM-3B加速燃气轮机和两台RM-1C巡航燃气轮机,推力五万五千马力,航速31节。上层建筑采用长首楼设计,战舰尾部取消一门主炮改为直升机起降平台和半埋入式机库,可搭载一架海豚反潜直升机。舰炮换成双100毫米舰炮,三联装上游导弹发射架改为鹰击-8反舰导弹发射箱,后桅杆改为381三坐标搜索雷达,电子设备也进一步升级,首次装备从国外引进舰载作战指挥系统,成为80年代国内最现代化的战舰。
88年南沙海战期间,05型驱逐舰成功击落来袭的2架苏-22攻击机,舰载防空导弹首次取得实战成果。
89年为了抗衡印度引进的61型驱逐舰,巴铁向华夏定购了四艘燃气轮机版05型驱逐舰,开创驱逐舰出口的先河。
90年代初,由于缺少核心设备,第二代驱逐舰难产,于是对早期05型驱逐舰进行重大升级,制导雷达换装先进的单面无源相控阵雷达,发射架升级32单元垂直发射装置,防空导弹更升级为带助推器的KS-1防空导弹,最大射程超过70千米,后桅杆也换成381三坐标雷达,整体防空能力变得更强大(图5)。
到96年台海危机期间,美国航母战斗群迫近台海,为了应对,TG出动包括轰六,飞豹截击机在内大批战机和海军05型驱逐舰编队,在东部沿海举行大规模饱和攻击演习,成功迫使美航母返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