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茗斋吧 关注:13贴子:1,454
  • 2回复贴,共1

【知识】怎么汉城改叫首尔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怎么汉城改叫首尔了? 
解决时间:2006-2-13 13:30 
汉城(Seoul),难道根据英语发音叫首尔了?
 
提问者: 为个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楼2006-03-24 11:21回复
    韩国首都首尔( Seoul ,旧译“汉城”)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也是全国陆、海、空交通枢纽。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地处盆地,汉江迂回穿城而过,距半岛西海岸约30公里,距东海岸约185公里,北距平壤约260公里。全市南北最长处为30.3公里,东西最长处为36.78公里,总面积605.5平方公里,人口1027.7万(2003年)。 

    首尔城市门户网站:http://chinese.seoul.go.kr/ 

    2005年1月,首尔(旧译“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在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首尔历史悠久,古时因位于汉江之北,得名“汉阳”。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近代朝鲜半岛受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汉城改称“京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朝鲜语固有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语意为“首都”。 

    首尔全市被海拔500米 左右的山和丘陵所环绕,市区的40%是山地和河流。整座城市北部地势较高。北汉山、道峰山、鹰峰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东北部有水落山、龙马峰,南部有官岳山、三圣山、牛眠山等,东南部和西部是百米左右的丘陵,形成了首尔的外廓。城市的西南部为金浦平原。城中部由北岳山、仁旺山、鞍山等环绕成内廓,中间形成盆地。 

    首尔的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60年代初,韩国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扶植大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实现了经济起飞。此外,首尔还大力发展旅游业,首尔与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各国有航线相连,各国游客可方便地自由来往首尔与欧美各国之间。在国内,首尔同釜山、仁川等主要城市也有高速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首尔—仁川线是韩国第一条现代化高速公路。首尔—釜山高速公路途经水原、天安、大田、龟尾、大邱和庆州等工业中心城市,标志着韩国在扩建其交通运输网络使其现代化的努力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首尔地下铁路有5条线,铁路体系总长度达125.7公里,居世界第7位。地下铁路拥有最先进的设施,售票和收费系统全部实现自动化。 

    首尔还是韩国的文化、教育中心,设有首尔大学、高丽大学等大专院校34所。 

    市内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主要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德寿宫和秘苑(御花园)等。市区内的浓荫下,古老的宫殿、庙宇等同直入云霄的现代建筑群交相辉映,显示了首尔既古老又现代的历史和时代风貌。 

    首尔也是游客购物的理想天地,可以在市中心的新世界、乐天、美都波、东邦广场等大型百货商场购买免税商品,首尔的免税商品均为统一规定的价格。 

    1993年10月23日,首尔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参考资料:http://www.beijing.gov.cn/bjgm/yhcs/t319194.htm


    2楼2006-03-24 11:21
    回复
      韩国汉城市市长李明博2005年1月19日在汉城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李明博说,绝大多数国家都将“SEOUL”按照与英文标记相似的发音来称呼,汉语中的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也都是根据这些地名的固有发音来标记的,只有汉城的中文名称一直沿用古代名称“汉城”。汉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意见征求,确定用新的中文名称“首尔”取代“汉城”。 
      李明博说,汉城市今后将在市政府的中文网站、所有中文发行物和各种标牌上采用新的中文名称,同时要求韩国各个机关、团体和企业采用新名称,在机场、交通和旅游标志及教科书等出版物上也使用新名称。韩国也将向中国提出这一要求。 
      韩国首都“汉城”易名一事,引起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就此事举行笔会,下面是这次笔会的纪要。 

      李乐毅(研究员):我是从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知道这一消息的。感觉有些奇怪和突然,因为听起来似乎只是韩国政府的某一机构单方面宣布今后韩国首都“Seoul”中文将由“汉城”改译为“首尔”,而未提及韩方是如何照会中方的,是否经过洽商等;亦未说明汉城城北的“汉山”和附近的“汉江”是否改名或如何改名;更未说明“汉城”改名的原因和理由。 
      据历史资料,“汉城”的沿革是这样的:公元前18年,百济的温祚王在今城址筑城,称“慰礼城”。公元474年,高句丽在此设置“北汉山郡”。新罗真兴王16年改称“汉山州”。景德王(公元742~765)时称“汉州”。1394年,李朝把首都自开城迁至此,始称“汉城”。这些名称均以城北的汉山山峰得名,因此城又地处汉江下游,也可能兼由山河二者得名。1910年后,“汉城”曾一度称“京城”,但是在历史上更多的年代,还是称为“汉城”的。就从明确地称为“汉城”的公元1394年算起,达今年也已有长达611年的历史。 
      也许有人误认为“汉城”的“汉”字与中国的“汉朝”、“汉人”、“汉语”的“汉”有什么关系,那只是对朝鲜半岛的历史的无知。 
      总之,中国历来称此城为“汉城”,其实并非从韩国话翻译而来,而是尊重韩国人对这个地名的称谓和写法(过去朝鲜民族曾长期使用汉字,后来才改为谚文)。 
      至于将来“汉城”是否要改称“首尔”,若要改称,是否应采取一些什么必要的措施包括各种准备工作,是否需要一定的过渡时期,最好经过两国三方(包括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有关外交、新闻、教育、文化等部门商议之后再付诸实施。 

      谢俊英(副研究员):近来关于韩国首都改汉字名一事不仅在韩国国内引起争议,在国际上也受到关注。因为这不仅是语言文字问题,更是国际政治问题。如何应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尽快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不仅关乎中韩关系,同样也关乎中国自己的国际形象。韩国更改自己城市的汉文名,我们无权干涉,但韩国要求中国政府更改译名,我认为不能接受,但可以采用变通的方式来处理。不能接受的理由如下: 
      一、韩方的学术理由不能成立。 
      音译只是一种文字翻译为另一种文字时的一种手段。现在国名、地名、人名在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时,一般采用音译的方式,如新加坡(Singapore)、西班牙(Spain)、伦敦(London)、巴黎(Paris)、莫斯科(москва)、等。但是否全部是音译呢?也不一定。如:旧金山(San francisco)、牛津(Oxford)、剑桥(Cambridge)。“韩国”这是在汉语中的称呼,英文是“Korea”,“中国”的英文是“China”。这些非音译的情况大多是历史原因形成的。 
      约定俗成是语言的普遍规律。如何翻译人名、地名,不仅要考虑“翻译和称说的便利”,更要遵循语言的约定俗成的原则,即尊重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习惯说法。比如英国大哲学家Russell,在中国广为人知的译名为罗素,如果现在译为“拉塞尔”,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在我国,“汉城”这个名字随着中韩各方面交流的增多,已经为很多人熟悉,相反,Seoul却少有人知。而且“汉城”只是专有名词,没有人仅从字义的简单相加理解为“汉(人)的城”。况且,汉城仅仅是韩国的一个城市,取名“首尔”(首都之义),以通用名代替专用名,从语用学角度讲也是站不住脚的。假使韩国首都迁到别的城市,该城市就是“Seoul”(首尔)了,那么汉城又该如何称呼自己呢? 
      


      3楼2006-03-24 1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