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生于1840年,出生的时候,英国女王的坚船利炮正隆隆地向大清帝国驶来;他死于1939年,去世的时候,中国的大片国土已经在日本人的炮火中沦丧。”他的百年人生平行着中国的屈辱和抗争,是公认的爱国人士。他精通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7种外语,兼修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学贯中西,被称为民国十大先生之一,他就是著名教育家、震旦大学首任校长、复旦大学创始人、爱国人士马相伯先生。
马相伯先生的一生,是在反抗外国侵略、谋求祖国富强、唤起民众奋起救国之中度过的。20年的寒窗苦读,他曾去过日、美、法、意等国,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遂决定毁家兴学。1900年,他将全部家产——松江、青浦等地的3000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和学生助学金。1902年,他向天主教会租用徐家汇观象台旧屋作校舍,聘请多位法国籍神父任教,并亲自出任院长,建立了震旦学院。同时,他以60余岁高龄,亲自教授拉丁文、数学、哲学,编写《拉丁文通》《致知浅说》为教材,视学生如家人子弟,共食同游,亲切恳谈,循循善诱。1908年,震旦学院打算搬迁,他又捐款4万元,将自己名下地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8处地皮悉数捐出,募得10万多元购置卢家湾吕班路的土地103亩,使震旦学院从此有了固定的校址,后名为复旦大学。民国建立后,他与友人创办了辅仁社(即后来的辅仁大学)和培根女校。九·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先生已届91高龄,仍为抗日救国呼号奔走,坚持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当时他一只脚坏了,就让两个人扶着他,站着不停地写,别人劝都劝不动,他写到自己实在是写不动了,才稍微休息一下,最后将义卖筹得的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马相伯先生还组织江苏国难会、不忍人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和爱国老人。“伲是只老狗,叫了100年,也没把中国叫醒!”这句话是1939年马相伯先生100岁时,因病滞留越南谅山时对前去探望的门生故旧所言,也是他对自己一生奋斗未见成功的抱憾之语,他不屈不挠的一生值得炎黄子孙们永远铭记!
今天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在此致敬所有辛勤劳动的人!祝宋玉庆老师和吧友们健康幸福、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