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吧 关注:243,184贴子:1,303,180
  • 42回复贴,共1

易经中每个字都字斟句酌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已经用过了的 利涉大川 而后面为什么不继续用利涉大川,而是‘用涉大川’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02 19:03回复
    这种没有具象模棱两可的辞比较难说清楚。
    我觉得吧,利涉大川多出现在卦辞中,可以说从大象来或者兼顾六个爻,讲的是一段时空。谦初六,才第一爻,谦道刚刚开始,讲的是一个点,不适合谈利。有句话叫“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嘛。而且,谦有体现真诚的意思,用谦而不谋求以谦获利。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02 22:41
    收起回复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都是认真学易的人。先为你点个赞。


      IP属地:安徽3楼2024-05-02 23:10
      回复
        如果这么考究文字的话,不妨进一步想,“利”涉大川在易经中出现了多少次?而“用”涉大川出现了多少次?再下来,就是靠近你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问题,:谦谦,用涉大川,吉的“谦谦”,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个谦谦明白了,为什么用“用”而不是“利”也就明白了。
        先卖个关子,打个哑谜。
        是否儒家解经,就在此中。


        IP属地:安徽4楼2024-05-02 23:33
        收起回复
          利与用是不同的,利即利益,用即使用。
          凡人无利不动,言利涉大川,就是动可得利也,而用涉大川,出自谦之初六,谦卦之始,谦之谦者也,这种品德只有君子具备,所以说“谦谦君子”,使用这样的德行去犯险,不会有什么祸患,即“用涉大川”,且初六以阴爻居阴位,本就没有“动”的趋向,既然无利不动,那不动就说明没看到利所在嘛。
          再延伸一下,为什么要说“用涉大川”,这个“大川”从何而来呢,初六位偏而气寡,所以有险,“大川”者,故言险也。
          周易中很多时候会把“利用”放一块,利即有利益,用即有凭借,可凭某事得利,就说“利用”,有时候单说“利”也是“利用”的意思,往往因为前面已经把“用”说明白了,后面不必赘述。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5-03 02:30
          回复
            学到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03 11:13
            回复
              系辞: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03 11:51
              回复
                之所以说是否是儒家解经,就在于对于文字的考校功夫。
                “大器免成”说“大器晚成”,“君子弗争”说“君子不争”,“物刑之而器成之”说“物形之而势成之”,那么,谦谦,解“谦谦君子”也是必然而然。然而,谦谦,真是“谦谦君子”吗?
                利涉大川,用涉大川,都要涉大川。什么是大川?
                最近在看二月河的康熙乾隆雍正三部曲,看到精彩之处,不禁拍手叫好。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决定平三藩,并派出六十万大军前去讨伐吴三桂。但雨滂沱,前线缺粮,后方闹水灾,一片饿殍遍野。康熙帝手足无措,只能跑上景山,求老天开眼不要再下雨。
                水患不除,仗打不赢。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发生无数大事,削藩、复台、拒俄、平噶,每一件都关乎国运。在康熙看来,能起到定国安邦作用的大事只有三件,分别是:削藩、漕运和治河。治河是贯穿康熙执政始终的一件大事,而漕运又与治河密切相关。所以这两件事,合二为一,是他执政生涯中的头等大事。无论他的政务有多么的繁忙,他都在时刻关注着河运的治理。
                在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小说里,治水用了很大篇幅,从陈潢与微服私访的康熙帝初见,艺高人胆大的河岸测水,水漫小镇而不避。到陈潢与失落民间的香妃邂逅诉衷肠,再到康熙招香妃入宫,产下后面雍正大帝书中的弟弟十三阿哥。无一不与治水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剧情推动关系。
                在治水过程中,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苛吏,贪官,罢黜了十几任巡抚。实在是黄河水难治!
                治不好,黄河不复道,不仅稻田被毁,家园需要不断迁徙重建。台湾收复大计也无法实施。
                据《清史稿·河渠志》中记载,康熙决意治水之前曾做过一个统计,统计显示自顺治元年(1644)到康熙十六年(1677),这三十三年中,黄、准并涨了十次,黄、淮、沂并涨了四次,江、淮、黄、沂、沭并涨了两次。从沛县至安东(今涟水)黄河堤防连年溃决,从山阳(今淮安)至江都里运河堤防,平均每两年溃决一次。沭水决沭阳堤九次。黄准水患的频繁发生,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水患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这使得农业受到破坏,百姓生活困苦。据清初清河县(今淮阴)编修的《清河县志》记载:“滨河之处,岁苦于水,有田者多负累,彻贫贫民之生,大抵衣萑蒲而食螺鳜,或以商贩走四方,弃故土如脱桎耳。”黄、淮灾区百姓的生活,大多都是如此。
                黄淮水患不仅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还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利益。黄淮流域是产粮大区,农业受到破坏,粮食产量自然大打折扣,而国家税收也必然大受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黄淮溃决,运堤崩溃,漕粮无法按期运到京师,更影响着清朝的统治。如此种种,使康熙认清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治河乃立国之本。
                黄河水,算作一川。山川山川,山是雄踞关隘,水是艰难天堑。涉大川,在古代极其不易!可能会罢官,丧命,易子而食,家园摧毁,涉过去可能会打胜战役,收复台湾国土,统一国家,经济富足税收稳定。所以,涉大川,对于古人来说,是天大一件事!
                又岂止是康熙呢?雍正上线就要治水。现在爆款的古代正剧,如大明王朝1566,天下长河,大篇幅的写水情。从古到今,治水是国家重大行动计划。这样一说,大概就能明白“涉大川”这三个字的分量了。


                IP属地:安徽8楼2024-05-03 11:54
                回复
                  升卦有用见大人,谦卦有用涉大川,这两处应该是另有所指,但愿有人能真正悟到。
                  还有离卦上九的王用出征,是不是也是同类用法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03 12:15
                  回复
                    下面我们来好好聊一下这个“谦谦”。谦卦,如果按照儒家的解释,则:“六爻全吉,无不利。”易经中独一档的上下六爻都是指向好结果的卦。那么,果真如此吗?好事中往往孕育着坏事,不好的事情却容易催生好的先机,阴阳交融,此消彼长不能完全消灭。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无太阴则无太阳,所以卦卦一组。六十四卦恰成三十二组对卦。易经中,所有卦有好坏所指,为什么给它开先河?凭“谦”就可以跳脱易经整体逻辑吗?
                    请诸位好好想一下,谦卦,是否六爻全吉?
                    谦(读作qiā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谦字从言从兼,这两个组成字符都有甲骨文字形,而且谦只是兼字意象的分化,因此理解谦字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正确理解兼字的意象。
                    兼字由一支右手握住两棵禾苗构成,两棵禾苗也代表多棵,每棵禾苗代表一个对象,所以兼字能表示一个人同时掌握众多的对象。如果这个对象是某个人的意见或建议,则兼字就有一个人能从众人的意见中吸取有益的成份,形成自己的见解或决定。这就是谦。
                    谦字中的言,代表别人的意见,也代表自己最终形成的意见。
                    谦,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接受其他人的想法,形成自我的部分,整体的分析运用,带来更成熟更全面的决策。然而,并不是一味的接受,也不是排斥驳倒。这就是兼的智慧。现代化说兼容并包,也是以良好的结果为导向。这正是易经作为周王室教材的意义:站高层,决策层,领导层,都要以目标,结果为导向。而对于御下的下位执行者而言,更在乎的是过程。所以这是两套思维方式。
                    你是重视结果的人呢?还是重视过程的人呢?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于思想认识的东西,无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无论是否形成共识,都要以辩证的角度看,没有绝对正确的东西。推倒高墙,拆除神坛,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环节,才能塑造自己的生命。在自己的生命内找到真理而非教化的部分。我想,也是谦卦给人带来的提示。


                    IP属地:安徽10楼2024-05-03 16:06
                    回复
                      谦字反映了一个人汇集吸收众人意见中正确的一面,达到最终较完美意见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只是表面上言辞上的谦逊,内心却听不进任何别人的意见的死板固执的思维模式。当然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全盘照搬众人的意见。比如汉字研究,很多人只能局限于自己读书受教育得来的一点儿知识,对于别人的研究发现不能虚心地学习,从中接受一点儿不同的有益的成份,这就不是真谦虚。
                      不能谦虚,就无法进步,对世界的认识就永远局限于原来形成的固化的圈子。
                      而表面上言辞上的尊彼贬己的形式上的谦虚,除了有益人际上的庸俗关系,实则无任何价值。
                      坤下艮的卦名曰谦,实则为兼。坤代表众多对象,两根禾可代表,内卦艮为手为握,握住两根禾,头部能外露为坤,故全卦有一只右手抓住两根禾的兼字意象。将两根禾这些个对象再细化为众人的意见就成谦。此乃地山卦名谦的道理。
                      地山为谦,高山摆在平原之下,有这样的可能嘛?所以只知八卦大象,不知其它的意象是学不好易学的,也更不可能懂《周易》。曹魏时的王弼,对易卦之象不能通透,就妄称扫象重义理,此怪论一出,从此误导了中华易学之研究,流毒遗害直至如今。处庙堂之上的所谓易学专家,大多对易实则一窍不通。
                      儒家说,地山谦,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山都谦卑到地下了,所以反而才得尊贵,因为谦虚,所以才会声名在外,所谓六二“鸣谦”。但事实上,你处于低层,身段不高的时候,无论谦虚与否都是人言微浅。你身居高位,无论谦虚与否,都会产生名人效应,追名逐利者,阿谀奉承者慕名而来。这是舆论控制的问题,不是谦的问题。
                      谦,是智慧,是内心生成的道德修养。不是言辞等表观。那是“礼”,是“形式主义”,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谦虚做表面,实则满腹坏水,不叫城府,不是中华文化和人情世故,是服从性训练底下的一个木偶人而已。这不是易经所要表达的高层智慧。


                      IP属地:安徽11楼2024-05-03 16:24
                      回复
                        我很理解现代语境中“谦谦”和谦虚在人们潜意识的解释,即:言谦。什么是谦虚呢?民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语言上面谦虚,礼仪上面揖让。倘若我语言上不谦虚,礼仪上不避让。是否不谦呢?
                        套用一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表观看到的,未必是真相。凡事要用心看而非眼看,眼睛往往骗人。所以有了个词,叫:“表面”。一般冷淡的人,有关键事情,反而会挺身而出。平时笑意吟吟的人,出了问题概不负责。
                        谦同样如此。过分言谦不如不言。过犹不及!
                        “谦谦”谦而又谦,便是谦虚过度,这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给人以自视过高、虚伪之感,进而人皆不附, 事不可成;另一种是本身力有不逮,因其不强,故谦而又谦,此为绥靖、懦弱,进而人皆可欺,事不可成。
                        满而谦、强而谦、高而谦、大而谦,前提是自己要先满、先强、先高、先大,再示人以不自满、不自强、不自高、不自大,这才是谦虚。不满而谦、不强而谦、不高而谦、不大而谦,这都是虚伪、虚荣、懦弱、无能、绥靖、外强中干的表现。
                        何为“谦谦”?我认为“谦谦”就是“谦虚敬慎”(亦作“谦虚谨慎”),“待人接物”要“谦虚”,“为人处世”要“敬慎”,此为“谦谦”。
                        儒家强调做人要“谦谦君子”,然其又讲说“君子豹变”、“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既然要“豹变”、“不器”,那何以用“谦谦”来定义“君子”?
                        故,我认为没有、也不应该有“谦谦君子”之说,君子谦而又谦,这是无能、懦弱之词。北宋之亡于金,南宋之亡于元,清末的丧权辱国皆为“谦谦君子”之误;儒家误我华夏,皆为“谦谦君子”之误解、误说,对内不自强、不敬慎,何来对外的谦虚有礼?弱国无外交,此之谓也。
                        以现今的“中美”而言,我们既要有“与邻为善、以和为贵”的谦虚有礼之“谦”;也要有“自强不息、忘战必危”的底线思维、“敬慎”之“谦”;以此“谦谦”涉渡“中美”之“大川”,方能言“吉”。


                        IP属地:安徽12楼2024-05-03 16:41
                        收起回复
                          用涉大川和利涉大川有什么不同?用,使用。指某种方式用来涉大川,怎么样?吉:吉利。而利:利于。指有利于涉大川。可以特指,也可以是普遍性。
                          谦卦初六:嗛嗛君子,用涉大川,吉。
                          嗛,谦卦,主艮客坤,表示主方事物以支类情态作用于客方事物的抱类情态。是剥卦的对卦。都可以是大地和高山的对待。但是,也可以更生活细腻化,比如床上铺着褥子,桌子上有桌布,车子有罩,人穿衣服,大山在黑暗之中等等。嗛嗛:指象谦卦对待的样子。君子:有潜在实力的事物。特指主方事物。嗛嗛君子:指象谦卦对待一样有潜在实力的主方事物。用涉大川:用这种方式跋涉较大的河流。吉:吉利。这是符合卦象变化的。
                          谦卦主艮化离,作明夷卦,表示主方事物以开类情态作用于客方事物的抱类情态。实体对待变化会如何?比如河蚌,合起来的时候可以是艮卦,打开以后,体量扩展一倍。比如灯,当它熄灭的时候,毫不起眼,但当它明亮的时候,光照四方,打破黑暗。谦卦化明夷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有些事物有潜在实力,一旦爆发,实力惊人。
                          人也是一样,身体可以是艮卦,随着身体的长大,小孩和大人的负重能力,日新月异。这就叫潜在实力。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27 10:00
                          回复
                            谦字,确实有谦虚的意思。但是,谦卦,内涵更广泛。字解易经,理论上也是对的。但是,这其间有个根本风险。万一古人的研究有问题,古人的用字有问题。那么,你就会面临根本方向错误。当然,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就是个体思维因之发展出来的个体思想,未必都是不好,比如孔子。所以,目前我逐渐倾向于理性看待儒理解读,不过分苛求。消灭需要过程,也需要过渡。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5-27 1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