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年堂国医馆吧 关注:142贴子:499
  • 3回复贴,共1

春夏之交,脾胃怎么养?武汉颐年堂来帮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没胃口、吃饭不香,胃疼、泛酸、打嗝......这些都是现代人常出现的问题,不少人都会想到是不是脾胃不好了?
脾胃是中医学重要概念,那么脾胃到底是什么?怎样做才能真正健脾、调养脾胃?
今天我们特邀武汉颐年堂中医门诊部程友明医生为大家详细讲解


IP属地:湖北1楼2024-05-04 10:04回复
    脾胃是“后天之本”
    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位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将食物运化并生成气血的重任,周身的精、气、血、津液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所以,脾胃有“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等说法。脾为脏,胃为腑。脾主升,胃主降。脏和腑通过经脉联系,相互配合,身体才能正常运转。
    中医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
    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人体所需营养不足,身体羸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长寿。
    损伤脾胃的行为有哪些?
    1.不规律饮食,饮食生冷,暴饮暴食,经常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加重脾胃负担,服用生冷食物损伤脾阳,包括不少性质寒凉的瓜果、雪糕、冷饮、凉水、输液等。
    2.情志伤脾胃,过度思虑伤脾,情绪不佳,紧张焦虑、抑郁,肝气郁结,肝木克脾土,影响脾胃升降功能。
    3.作息不规律,晚上熬夜,损伤阳气,夜晚23点到1点是胆经旺盛排毒期,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排毒、养血期,肝经养血之时,如果晚上睡觉过晚,影响身体修复,长期损伤脾阳生发。


    IP属地:湖北2楼2024-05-04 10:11
    回复
      日常养脾注意
      现代人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多多少少都有些“小问题”。很多人喜欢大吃大喝、饮食不注意、生活不规律,脾胃更是容易“闹脾气”。容易出现:脸色发黄、鼻头暗淡、口唇无血色脱皮、食欲不振、饭后肚子发胀、腹泻或便溏、便秘、睡觉时流口水、入睡困难、惊醒、多梦、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等症状。
      那么,日常我们该如何调理?除了规律饮食,不食生冷刺激食物,心胸开阔,笑口常开,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之外,还可以通过食疗、中医理疗、中药等调理脾胃。
      饮食得当
      脾胃调理讲究“三分治,七分养”,日常饮食搭配合理必不可少。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合体质,寻常食物也能养出好脾胃。
      一日三餐需要定时定量,松软清淡为宜。养胃首先要从调整生活作息做起,三餐不定时可能加重胃痛、胃胀、反酸等不适。
      调节情绪
      除了饮食以外,情绪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保持心情舒畅是很重要的,平时起居不要过度劳累,可以多外出走走、听听音乐等做点让自己舒心快乐的事。
      适度运动
      程医生说中医讲:“动则生阳”,适当锻炼可以帮助人体调节,但要注意运动量适度,但是活动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慢跑、游泳、散步、八段锦等运动都是比较适合的项目。


      IP属地:湖北3楼2024-05-04 10:11
      回复
        春夏交际做好“祛湿”
        现在春夏交际,雨水也多,“湿邪”容易侵犯脾胃,会加重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打嗝泛酸、大便不成形、身体困重、皮肤湿疹等症状。这类患者应注重健脾和胃、化湿和中,可以适当食用山药、薏米、红豆、红枣、扁豆、冬瓜、山楂、鸡内金、豌豆芽等。同时,还要避免过度进食辛辣油腻、生冷高糖的食物,否则会加重湿邪症状。
        中医应对重在“辨证”
        中医在应对这些“脾胃病”时,首先需要通过体质判断患者脾胃的“寒、热、虚、实”的情况,然后再根据患者的不适表现进行辨证;
        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食、消化、吸收、排泄问题,找到疾病的病机,所谓“见病知源”,对证采用不同的调理手段。以
        上内容仅作科普讨论
        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IP属地:湖北4楼2024-05-04 10: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