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人吧 关注:7贴子:82
  • 0回复贴,共1

五一劳动节后,五月七日,独自在学校度过了假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一五天的假期过的似乎没什么感觉,学校里没有人影,整个世界都好像没网络信号的手机,走在外面,我总能想到疗养院的意象,倒不是觉得自己像演员,去演一场精神错乱的电影,而是疗养院和世界的意像已经模糊在了一起。世界像一座巨大到没有边际却又只有学校大小的疗养院。这让我联想到了很多东西,在这样的疗养院中,生命只是其中的一件事物,它除了证明这是一座大的疗养院,还有什么意义呢?类似这种的想法还有很多,我总是忍不住去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人,那自己身为人的意义又何足称道?我又会想到生与死的问题,我或许不在意生,但却很在意死,这时关于思考《挪威的森林》的记忆又会出现,但是我看不到能打动我的想法,无论说什么“死是生的一种延续”,我想不通生的意义,就难以判断。
对于死(在我心里这是个意像),我一直很敬畏,它有一种实在的力量,如果说生是无限但飘渺的美,死就是一次但直达终点的美。我不懂事的时候总会遐想一番,可死的份量太实在了,实在到能让我清楚的分清死前与死后的不同,每次想到这里,我就幻想出绝望的心情,这时就不难发现,绝望的沉重是我难以承受的,我面对不了绝望。想到此,遐想遥远的美又有什么意义?
与这组意象相对的,便是努力与失败。如果我把死亡和失败的意象对照起来,我便理解不了那些接受不了失败却能接受死亡的人。不过与生命相比,成功与否的意象就显得狭隘了,遑论一次至关重要的成功还是一次无关紧要的失败。我感到自己的思考越来越虚无主义,努力与失败,生与死,努力的终点是成功,生的终点是什么,死亡吗?这在以前,我肯定会拿事业或奋斗,再不济也是存在主义来解释一番,现在反而尽往虚无主义的方向去想。
我对明朝历史以及它的逸闻趣事一直很感兴趣,这个月来又看了不少与明朝历史相关的科普视频,其中有一件事让我心难以安,那便是王阳明心学。我了解到,内阁首辅徐阶便是心学的信徒,他就是一个心中有了理念,便不顾一切只为达成理念而前进的人。心学讲求“知行合一”,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很多事人们都知道是好事,很多困难,人们也都知道努力就能解决,但是真正付诸实践的人又有多少。先前我说感觉到自己思想出了问题,我觉得心学就是救治我思想的一剂良药,只要我不顾想不明白的这些那些,只朝着能看到的事冲过去,生活不就不会停滞不前了?但是知行合一是件难事也不是随口说的。
之前在江苏打工的时候,我就有过开悟似的想法:生命与困难相比是很漫长的,如果我用全部的生命去努力,去学习,去往前走,那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当时我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现在想来,这与心学的知行合一倒是异曲同工。如果我活在心学是社会风气的时代,那我一定是忠实的心学信徒。


IP属地:河南1楼2024-05-07 10:09回复